趙 曼,鐘玉榮,徐寶龍
(煙臺大學光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山東 煙臺264005)
在X-射線或α,β-射線等高能粒子的照射下發(fā)出紫外或可見光的功能材料被稱為閃爍體材料[1,2]。閃爍體可分為有機閃爍體和無機閃爍體,有機閃爍體主熒光效率比較高,體積卻不易過大;無機閃爍體根據(jù)應用范圍不同,可分為閃爍晶體、閃爍陶瓷、閃爍粉體和閃爍薄膜等不同形態(tài)。
近年來,稀土摻雜含镥(Lu)氧化物、硅酸鹽閃爍體因其優(yōu)異的發(fā)光性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3]。作者在此對Lu2O3-SiO2體系閃爍體材料的晶體、陶瓷、粉體、薄膜4種形態(tài)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和進展進行了總結。
隨著地質(zhì)勘探、高能物理和核醫(yī)學技術方面要求的提高,閃爍體材料由于具有光輸出率高、衰減速度快、無余輝等優(yōu)良閃爍特性而受到廣泛關注[4]。特別是Lu2SiO5:Ce和Lu2Si2O7:Ce是 Lu2O3-SiO2體系中最穩(wěn)定的化合物,具有成為優(yōu)秀閃爍體材料的潛質(zhì)[5]。
Lu2SiO5:Ce(LSO:Ce)晶體的密度為7.4g·cm-3,光輸出較高,衰減時間為40ns,發(fā)光波長為420nm,特別適合用于高能γ-射線的快速探測。已有許多研究人員先后開展了LSO:Ce晶體的生長實驗和性能研究。任國浩等[6]應用提拉法(Czochralsky,Cz)和銥坩堝感應加熱技術生長出了尺寸為Φ35mm×40 mm的LSO:Ce晶體。秦來順等[7]采用提拉法成功生長出尺寸為Φ40mm×60mm的LSO:Ce晶體。
Lu2Si2O7:Ce(LPS:Ce)晶體具有高密度(6.23g·cm-3)、低 熔 點 (1900 ℃)、高 光 輸 出 (26 300~33 000MeV-1)、衰減快(30ns)、無余輝等優(yōu)點[8],與LSO:Ce晶體相比成本低、光輸出高、衰減時間短,在PET和石油測井中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9]。LPS:Ce晶體的制備方法一般為提拉法和浮區(qū)法(Floating zone,F(xiàn)z),其中提拉法制備的LPS:Ce晶體的發(fā)光效率較低,而浮區(qū)法制備的LPS:Ce晶體具有穩(wěn)定的高發(fā)光效率[10]。
LSO:Ce粉晶和LPS:Ce粉晶的SEM照片如圖1所示。
圖1 熱處理4h得到的LSO:Ce納米粉晶(a)和LPS:Ce納米粉晶(b)的SEM 照片F(xiàn)ig.1 SEM Photos of LSO:Ce nanocrystal(a)and LPS:Ce nanocrystal(b)after heat treatment for 4h
由圖1可以看出,LSO:Ce粉晶的晶粒形狀近似于塊狀,粒徑比較均勻,但有一定程度的團聚現(xiàn)象,粒徑大小為100~300nm;LPS:Ce粉晶晶粒近似于球形,粒徑大小較均勻,約為50~60nm,其分散性要優(yōu)于LSO:Ce納米粉晶。表明,較小晶粒的尺寸和顆粒分布狀態(tài)明顯更優(yōu),容易在陶瓷成型過程中獲得較高相對密度的素坯,并在燒結過程中充分致密化,有利于透明陶瓷的制備。
LSO:Ce在晶體生長、閃爍性能研究和器件設計方面都已取得較大進展,并且開始得到了應用,但存在晶體閃爍性能波動大、晶體易開裂、制作工藝較復雜、原料成本高、需要高溫生長、價格昂貴等問題,限制了其推廣應用。而LPS:Ce雖然具有良好的開發(fā)與應用前景,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Ce3+摻雜濃度對晶體閃爍性能的影響、Lu2Si2O7的結構、晶體生長條件的優(yōu)化等。
閃爍陶瓷因性能穩(wěn)定、多組分摻雜均勻、制備容易、成本低[4,11,12]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較常見的閃爍陶瓷主要有摻雜稀土的氧化物Lu2O3:Eu、YGO、硫氧化物等。
Lu2O3:Eu閃爍陶瓷密度高(9.4g·cm-3)、有效原子序數(shù)較大(Zeff=71)[13]、晶格常數(shù)α=10.39 ,屬于立方晶系結構,折射率獨立于方向性,光學各向同性,這些優(yōu)良性能令其可以制備成透明陶瓷[12,14],研究和應用前景廣闊,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5%Eu摻雜的Lu2O3熒光粉的CCD響應曲線及X-射線激發(fā)發(fā)射光譜見圖2。
圖2 Lu2O3:5%Eu粉體的CCD響應曲線及X-射線激發(fā)發(fā)射光譜Fig.2 CCD Response curve and X-ray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um of Lu2O3:5%Eu powder
由圖2可以看出,610nm的窄帶發(fā)射與CCD響應曲線的峰值相接近,分辨率大大提高,成像質(zhì)量比其它閃爍體更好[15]。
Strek等[16]在8GPa、450℃條件下燒結制備了約50nm的透明陶瓷,透過率達到70%,此法對設備要求極高,且由于超高壓條件,燒結體容易開裂。Chen等[17]首先提出的兩步燒結法(Two step sintering)為低燒結溫度下實現(xiàn)陶瓷的致密化、并得到透明陶瓷提供了可能。周鼎等[18]采用濕化學共沉淀法合成了Lu2O3:Nd納米晶粉體,通過優(yōu)化粉體工藝參數(shù),獲得了高度分散的Lu2O3:Nd陶瓷粉體,進一步壓片獲得了半透明的Lu2O3:Nd陶瓷。
目前,加大研究和開發(fā)力度,探索先進的粉體合成與燒結工藝,尋找新的陶瓷材料體系,深入研究發(fā)光機理,采用稀土離子單摻雜或共摻雜工藝改善陶瓷粉體的閃爍性能,擴大閃爍陶瓷的應用范圍等都是閃爍陶瓷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納米粉體是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或顆粒,其納米尺度是介于微觀與宏觀之間的介觀領域。納米粉體在光學性質(zhì)、磁性、導熱以及化學活性等方面具有常規(guī)材料所沒有的奇異特性和功能[19]。其中的稀土氧化物在熒光與激光材料、光導纖維、石油裂化催化及汽車尾氣凈化催化等傳統(tǒng)和高科技領域都被大量使用[20]。
近年來,以Lu2O3為基質(zhì)的發(fā)光陶瓷材料的研究備受關注。而合成高質(zhì)量的透明陶瓷,首先要制備出優(yōu)良的Lu2O3:Eu納米粉體。Lu2O3:Eu納米粉體的制備方法有溶膠-凝膠法、共沉淀法、燃燒法等。而濕化學方法的引入可使陶瓷材料的尺寸縮小、燒結活性提高。王林香等[21]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劑熱法制備的Lu2O3:Eu納米粉體的發(fā)光度好、粒徑小且分散性較好。邱華軍等[22]以水、丙酮、乙醇、乙二醇為溶劑,采用溶劑熱法制備了Lu2O3:Eu納米粉體前驅(qū)體,將前驅(qū)體煅燒制得了不同形貌的Lu2O3:Eu粉體,在此過程中溶劑的物理性質(zhì)對樣品形貌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生成線狀或球狀等不同的特定形貌。目前,改進制備方法和制備條件,以制備出粉體顆粒更小、分散更均勻的閃爍粉體是今后閃爍粉體的研究方向。
用閃爍薄膜制成的顯示屏較熒光粉制成的在致密均勻性、熱穩(wěn)定性、與襯底的附著性方面更好;閃爍薄膜對光幾乎不散射、成像分辨率顯著提高;制備閃爍薄膜的設備較閃爍陶瓷更簡單,且可大面積生長,便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因此,閃爍薄膜探測器前景廣闊[23]。
制備出分辨率高、輻射同步的熒光屏用閃爍薄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24]:
(1)選擇高密度、有效原子序數(shù)大、發(fā)光度高且余輝短的材料
較重的閃爍材料與目前使用的材料性能比較見表1 。
表1 較重的閃爍材料與目前使用的材料性能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heavier scintillation material and the materials used at present
由表1 可以看出,BGO、PbSO4的Zeff較大,但無法制備薄膜或難以制備高質(zhì)量的薄膜;ZnWO4、CdWO4衰減較慢;LuAP:Ce、LSO:Ce不僅密度較高、Zeff較大,而且光輸出度高、衰減時間短,較適合制成熒光屏。
(2)提高對可見光敏感的CCD光譜響應效率
高的響應效率能顯著提高成像系統(tǒng)CCD的量子效率。CCD光譜相對響應效率曲線見圖3。
圖3 CCD光譜相對響應效率曲線Fig.3 The CCD spectral relative response efficiency curve
CCD響應效率低會導致成像質(zhì)量不高。由圖3可以看出,CCD響應效率在600~800nm范圍內(nèi)較高,而多數(shù)閃爍材料的發(fā)光波長均不在此范圍內(nèi)(表1 ),如果能使發(fā)射光紅移至600~800nm附近,將大大提高CCD的響應效率。
(3)優(yōu)化制備工藝
閃爍薄膜的制備方法很多,如:真空蒸發(fā)和分子束外延法、液相外延法、溶膠-凝膠法、化學氣相沉積法、脈沖激光沉積法等[25]。其中,溶膠-凝膠法是制備閃爍薄膜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圖4為用溶膠-凝膠法制備的Lu2O3:5%Eu薄膜的SEM照片。
圖4 Lu2O3:5%Eu薄膜900℃熱處理2h的SEM照片F(xiàn)ig.4 SEM Photos of the Lu2O3:5%Eu films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900 ℃for 2h
由圖4可以看出,提拉法制備的薄膜表面比較平整、致密,沒有明顯的裂紋;旋涂法制備的薄膜表面比較粗糙、疏松,有細小裂紋,由粒徑50~70nm、近似球形的晶粒組成。說明不同制備方法對Lu2O3:Eu薄膜的發(fā)光性質(zhì)和微觀結構有著重要的影響。
總而言之,想要研制出能在醫(yī)療、天文學、工業(yè)無損探傷等領域廣泛應用的閃爍薄膜[26],還有更深更多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要做,可以預見閃爍薄膜的研究開發(fā)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
隨著閃爍體材料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探索新型閃爍體材料成為研究的熱點。而研究閃爍體與晶體生長、化學缺陷、材料科學、固態(tài)物理、輻射損傷學和光譜學有重大關聯(lián)[25],閃爍體材料的研究必然會成為新興的熱門學科。相信性能優(yōu)良的閃爍體材料必將在生物、核醫(yī)學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創(chuàng)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1]李建宇.稀土發(fā)光材料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357.
[2]巴學巍,柏朝暉,張希燕.閃爍陶瓷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5,19(8):25-27.
[3]鐘玉榮,王寶義,于潤升.無機閃爍薄膜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22(6):100-103.
[4]沈世妃,馬偉民,聞雷,等.(Y,Gd)2O3:Eu閃爍體材料的研究進展[J].人工晶體學報,2009,38(2):465-470.
[5]Yan C F,Zhao G J,Hang Y,et al.Comparison of cerium-doped Lu2Si2O7and Lu2SiO5scintillators[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005,281(2-4):411-415.
[6]任國浩,王紹華,李煥英,等.摻鈰硅酸镥(Lu2SiO5:Ce)晶體的生長與閃爍性能[J].無機材料學報,2003,18(2):269-274.
[7]秦來順,任國浩,李煥英,等.Lu2SiO5:Ce晶體生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硅酸鹽學報,2004,32(11):1361-1366.
[8]嚴成峰,趙廣軍,杭寅,等.Ce:Lu2Si2O7閃爍晶體的結構和光譜特性[J].物理學報,2005,54(8):3745-3748.
[9]Ren G H,Li H Y,Lu S,et al.Growth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lutetium pyrosilicate(Lu2Si2O7:Ce)scintillation crystals[J].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2007,36(5):967-970.
[10]馮鶴,任國浩,丁棟舟,等.浮區(qū)法生長Lu2Si2O7:Ce晶體的缺陷、光學和閃爍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8):891-895.
[11]郭易芬,馬偉民,聞雷,等.(Y,Gd)2O3:Eu3+納米粒子制備及光譜特性[J].金屬學報,2008,44(9):1149-1152.
[12]陳啟偉,施鷹,施劍林.陶瓷閃爍材料最新研究進展[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23(1):128-132.
[13]Wang L S,Liu S Q,Huang K L,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Lu2O3:Eu3+nano-phosphor prepared by modified solution combustion method[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1,29(11):1049-1052.
[14]Zych E,Hreniak D,Strek W,et al.Sintering properties of ureaderived Lu2O3-based phosphors[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2,341(1-2):391-394.
[15]Lempicki A,Brecher C,Szupryczynski P,et al.A new lutetiabased ceramic scintillator for X-ray imaging[J].Nuel Instr & Meth Phys Res,2002,488(3):579-590.
[16]Strek W,Bednarkiewicz A,Hreniak D,et al.Fabric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ransparent Nd3+:YAG nanoceramics[J].J Lumin,2007,122-123:70-73.
[17]Chen I W,Wang X H.Sintering dense nanocrystalline ceramics without final-stage grain growth[J].Nature,2000,404:167-171.
[18]周鼎,徐家躍,金敏,等.Nd:Lu2O3納米陶瓷的制備和EXAFS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13,42(2):286-289.
[19]夏志美,金勝明,萬翠鳳,等.濕化學法制備超細鎳粉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納米與新材料專輯,2009,23(2):117-120.
[20]熊曉柏,劉鈴聲,李明東,等.沉淀法制備納米稀土氧化物的研究現(xiàn)狀[J].稀土,2013,34(2):81-86.
[21]王林香,祝恒江,尹民.Lu2O3:Eu3+納米粉末及透明陶瓷的制備及其發(fā)光性能[J].發(fā)光學報,2011,32(9):913-919.
[22]邱華軍,施鷹,謝建軍,等.溶劑熱法制備不同形貌納米Lu2O3粉體[J].人工晶體學報,2010,39(2):422-427.
[23]沈思情,許志斌,馬清,等.Ce:LSO多晶薄膜的溶膠-凝膠法制備及其發(fā)光性能[J].發(fā)光學報,2011,32(9):880-884.
[24]龐輝勇,趙廣軍,介明印,等.顯微成像熒光屏用無機閃爍單晶薄膜的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05,20(2):267-273.
[25]臧競存,劉燕行.閃爍發(fā)光與閃爍晶體研究動態(tài)[J].人工晶體學報,2004,33(2):266-271.
[26]吳自勤,王兵.薄膜生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2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