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坤
(周口晚報,河南 周口 466000)
當下,網絡的迅速發(fā)展給傳統(tǒng)紙媒造成強烈沖擊,其便捷性使得紙媒在第一時間發(fā)布的即時消息不再新鮮。
“紙媒的出路在哪里?”這引起了“紙媒人”的深思。于是,不少紙媒將深度報道看成網絡包圍下的突圍之道?!吨袊侣勚芸贰ⅰ赌戏街苣返燃埫礁菍⑸疃葓蟮雷鳛樽约旱闹鞔蚱放?,吸引了大批讀者。
由此可見,把深度報道做“深”成為今后紙媒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深度報道?深度報道是有別于一般資訊傳遞的特殊報道方式,它處于不同的新聞參照系,有其特定的價值標準。深度報道要求對新聞事實的表述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要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立體化地對事件作掃描。它不僅要報道新聞事件本身,而且還要闡明新聞事件產生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內在規(guī)律及其重要意義。
那么,如何將深度報道做“深”呢?結合工作經驗,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件毫無背景、影響極小的新聞事件需要這么大費周章的“又深又廣”去報道嗎?答案不言自明。因此,這就要求記者要敏銳捕捉到信息,找到配得上深度報道的新聞題材。
筆者所在的周口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市。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將勞務輸出作為一個重點工作來抓??墒沁M入2011年卻發(fā)現,作為人口紅利大市的周口市本地用工也告急了。筆者認為這是社會熱點問題,是一個值得調查、值得分析的現象。
于是筆者決定將這個題材作為深度報道來做,隨即展開前期的調查采訪工作。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與勞動者、用人單位負責人、勞動部門負責人充分座談,筆者很快掌握了背景資料、勞務雙方心理以及有關部門即將拿出的應對措施。2012年2月8日,《周口晚報》以一個半版面的篇幅刊發(fā)了筆者采寫的《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日孔雀南返家——如何讓“走出去”的腳步留下來》。報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就業(yè)指導師認為該報道“分析準確全面,督促了有關部門和用人企業(y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問題”;河南省新聞出版局主辦的《河南報刊審讀》2012年第3期以“《周口晚報》匠心運就‘特別報道’”為題,高度評價了該報道,認為該報道“觀點鮮明、角度新穎、事實準確、材料翔實,對于如何進一步做好勞務輸出工作,解決本地企業(yè)用工難問題,確有特別之處又有指導意義……在積極推進中原經濟區(qū)建設過程中,報道中的周口經驗對我省其他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這一深度報道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發(fā)現和找到了新聞源,找準了題材。這需要記者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和新聞洞察力,特別是對具有重大發(fā)掘價值的題材的鑒別力??傮w上看,題材的最終形成,是由新聞源的質量、記者思想的穿透力、受眾的關注度三者合力凝聚而成。
深度報道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題材的慎重選擇、一線的深入采訪、嚴謹的組織結構、巧妙的切入角度等等都是深度報道的靈魂,但是在注重深度報道本身構成的同時,也要事先考慮報道后的社會效果,這就要求記者要有耐心,把握好報道的時機,如果不能巧妙找到報道時間坐標的話,那就會產生很多缺憾,甚至導致報道失敗。
2009年,中華慈善總會結集出版了《微笑列車中國十年行》,對“微笑列車”在中國10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筆者從周口市慈善總會了解到,“微笑列車”在周口開展得非常好。因為項目的良好開展,周口市慈善總會成為當時唯一一家和中華慈善總會、美國“微笑列車”直接合作的地市級慈善總會。
一個全國性的慈善項目在一個地級市開展得如此之好,其背后所蘊含的信息就是深度報道的價值所在??墒枪P者注意到當年僅是“微笑列車”進入周口的第九個年頭。如果此時報道,在時間上就會有牽強附會之嫌,于是,筆者決定“等待”最佳的報道時間。
2010年8月,周口慶祝撤地劃市十周年慶祝大會即將召開,正是全市社會各界總結十年成就、展望未來前景的時候,筆者采寫的《定格周口式微笑——微笑列車周口十年行》一文刊發(fā),恰好應時應景,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時間坐標,可分為大時段和小時段。根據不同性質的分類,大時段可以分為:季節(jié)性時段、政策性時段、事件性時段、災難性時段等,小時段是指新聞發(fā)生的具體階段。須注意的是,新聞報道應結合時段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進行整合,如果分離開來,“發(fā)現新聞”就不具有策劃功能,深度報道的影響也就不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細節(jié)往往是新聞報道大格局下最細小的情節(ji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不僅使讀者遠離索然無味的文字堆砌,還可以增強可讀性,使報道的內容滲透到人的情感中,從而使讀者能夠深刻認知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始末,達到深度報道的目的。可以說細節(jié)決定一則報道的成敗,能不能捕捉到細節(jié),最能體現一個記者的新聞敏感程度和采寫能力。發(fā)現和捕捉細節(jié)不是靠合理想象、藝術加工的,而是要深入到采訪一線,到群眾中去,在采訪過程中打開五官抓住那稍縱即逝的細節(jié)。
《定格周口式微笑——微笑列車周口十年行》中這樣寫到:“14歲,對于一個男孩子來說,正是快樂無拘無束、肆意調皮搗蛋的年齡……記者從駐馬店上蔡縣姜姜(化名)的臉上卻看不到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無憂無慮。記者面前的他,沉默、膽怯……正在周口市慈善醫(yī)院里默默地用棉簽蘸著生理鹽水擦拭自己的傷口……今年暑假,姜姜的姐姐和弟弟被在北京打工的父母接去玩……但是他不去……爺爺要帶著他到周口進行唇裂二次矯正手術……不需要醫(yī)生提醒,自覺地用生理鹽水擦拭傷口……”筆者在這篇報道中,將自己詢問、觀察、感覺到的一個唇腭裂孩子的信息作為報道的引子。簡單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出的卻是唇腭裂對于一個孩子所造成的傷害,以及這個孩子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樣的急切心情。同時,也抓住了讀者的感受,讓讀者體會到了唇腭裂患者的痛苦,從而產生關愛的情感傾向。
考慮到《周口晚報》的性質和讀者的閱讀心理,筆者全身心地投入采訪,抓住了大量細節(jié),使報道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深度報道關注的是某個新聞事件“點”的延伸,是一種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報”的報道模式,它要求對新聞事實進行由表及里、從內到外的綜合反映。它需要記者敏銳找準題材、巧找報道時間坐標、善于捕捉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把深度報道做“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