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君 賈喜花
惡性胸腔積液是一種常見的腫瘤并發(fā)癥,46% ~64%的胸腔積液患者為惡性腫瘤所致[1]。其臨床表現(xiàn)有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等,發(fā)展迅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我科采用多種藥物聯(lián)合方式胸腔局部灌注控制惡性胸腔積液,取得良好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至2010年于我院住院治療的腫瘤晚期合并胸腔積液的患者93例(原發(fā)腫瘤均經(jīng)過病理或細胞學證實,臨床分期為Ⅵ期,KPS評分>5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男56例,女37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0.2歲;肺癌43例,乳腺癌29例,淋巴瘤11例,消化道腫瘤9例,睪丸惡性腫瘤1例。將其隨機分為3組,甲組胸腔灌注復方苦參聯(lián)合順鉑,乙組灌注IL-2聯(lián)合順鉑,丙組灌注順鉑單藥。3組年齡、性別比、一般狀況及腫瘤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一般情況及輔助檢查行胸腔穿刺置管術,每天間斷引流胸水,待B超或胸部CT檢查證實胸水引流完全,甲組予復方苦參30 ml溶于0.9%氯化鈉溶液100 ml注入胸腔,繼之0.9%氯化鈉溶液50 ml沖管,隨后將順鉑30 mg/m2溶于0.9%氯化鈉溶液100 ml注入胸腔,乙組予白介素-2 200萬U溶于0.9%氯化鈉溶液100 ml注入胸腔,繼之0.9%氯化鈉溶液50 ml沖管,隨后將順鉑30 mg/m2溶于0.9%氯化鈉溶液100 ml注入胸腔,丙組予順鉑30 mg/m2溶于0.9%氯化鈉溶液250 ml注入胸腔,用藥后囑患者變換體位,每周用藥1~2次。
1.3 療效評價 根據(jù)WHO胸腔積液療效通用標準:(1)完全緩解(CR):治療后胸腔積液完全吸收,癥狀消失,臨床和影像學證實未見胸腔積液,并至少維持4周以上;(2)部分緩解(PR):治療后胸腔積液顯著減少(超過1/2以上),癥狀明顯改善,并維持4周以上;(3)無效(NC):治療后胸腔積液繼續(xù)產(chǎn)生,或胸腔積液減少在1/2以下,癥狀無改善,4周內(nèi)必須再次抽液者。毒副反應按WHO標準分為0~Ⅵ度。
2.1 療效評價 通過給甲、乙、丙組胸腔內(nèi)灌注不同藥物觀察,甲組與乙組有效率、平均痊愈時間優(yōu)于丙組(P<0.05),甲組與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療效比較 n=31
2.2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療,主要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和腎毒性,甲組與乙組不良反應發(fā)生較丙組低(P<0.05),甲組與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31,例
惡性胸腔積液是癌癥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常見形成原因是由于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炎癥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縱膈轉移瘤或放射治療所致纖維化引起的縱膈淋巴管梗阻造成的淋巴液流體靜壓增加[1]。由于胸膜的屏障作用,全身化療對胸腔積液的控制不顯著且不良反應大,因此胸腔內(nèi)化療成為治療惡性胸腔積液最常用的方法。復方苦參注射液主要成分為苦參和白土苓,不僅對腫瘤有直接殺傷作用,還可誘導某些腫瘤細胞向正常細胞的分化和促進凋亡,藥理實驗顯示,該藥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且無明顯不良反應[2]。重組人白介素-2是一種淋巴因子,可使細胞毒性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殺傷細胞增殖,并使其殺傷活性增強,還可促進淋巴細胞分泌抗體和干擾素,具有促進機體免疫反應等作用。
本研究顯示,復方苦參或重組人白介素-2聯(lián)合順鉑療效均優(yōu)于順鉑單藥,且聯(lián)合用藥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發(fā)生率也較單藥低。復方苦參為中藥制劑具有低毒、升白的優(yōu)勢,與順鉑聯(lián)合不僅抗腫瘤作用加強,加速臟壁層胸膜粘連,減少胸水產(chǎn)生,還使得毒副反應減輕,減少順鉑單藥造成的不良反應,重組人白介素-2為生物反應調(diào)節(jié)劑與順鉑聯(lián)合也起到類似的效果。因此,對于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推薦兩藥聯(lián)合胸腔灌注,不僅療效優(yōu)于單藥還可以降低不良反應,起效快,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孫燕,石遠凱,王子平等主編.臨床腫瘤內(nèi)科手冊.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770.
2 Takeshita K,Ashikawa T,Tani M,et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gastric cancer infiltrating the lower esophagus.World JSurg,1994,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