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祿斌
腦出血是指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發(fā)生在腦實質內的非外傷性自發(fā)性出血[1]。腦出血主要發(fā)生于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人群的不斷增長,此病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理論上通過清除顱內血腫可以降低顱內壓,改善腦灌注,從而達到治療作用,但大量研究表明,傳統(tǒng)開顱血腫清除術由于具有創(chuàng)傷大的缺點[3],可加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腦出血,臨床療效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療腦出血的患者8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觀察組(n=44)中男 23例,女21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4.2±8.4)歲;對照組(n=44)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5.1±7.3)歲。兩組患者在男女比例及年齡差異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一系列檢查排除顱內血管畸形、外傷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異常以及全身感染患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神經內科保守方法治療,包括降低顱內壓、維持血壓及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昏迷患者給予鼻飼和導尿等;觀察組患者采用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具體手術方法為在CT下確定合適的穿刺點,局部麻醉及消毒后于穿刺點使用 YL-1型顱內血腫穿刺針電驅轉孔進針,達到血腫邊緣時,退出針芯,外接注射器,以小于5ml的負壓緩慢抽吸后行血腫腔沖洗,直至沖洗液變清亮后注入2萬U尿激酶,外接引流袋,待術后CT證實血腫被大部分吸收后,拔出引流管。
1.3 評價指標患者意識障礙情況采用格拉斯哥意識障礙(GCS)評分進行評價,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采用斯堪的那維亞卒中量表(SSS)進行評價,血腫體積計算公式為多田公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前后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之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GCS評分、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 GCS評分、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無明顯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與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GCS評分、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變化情況(±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GCS評分、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變化情況(±s)
項目 時間 觀察組(n=44) 對照組(n=44)GCS評分(分) 治療前 9.74±4.25 9.70±4.24治療后 12.93±3.21 6.68±3.87 SSS評分(分) 治療前 25.43±2.21 25.23±2.25治療后 10.39±2.33 15.41±2.52血腫體積(ml) 治療前 53.13±20.41 52.74±19.79治療后 16.02±11.43 51.99±19.68
2.2 再出血及死亡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再出血發(fā)生率、死亡率以及血腦屏障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半年后再出血發(fā)生率及死亡率[n(%)]
腦出血患者由于出血后血腫的占位效應,可引起腦水腫的發(fā)生,從而誘導顱內壓增高,嚴重的還可能形成腦疝,對神經功能造成很大地傷害,因此,腦出血治療的關鍵在于減輕血腫的占位效應。有研究表明,輕型腦出血患者進過神經內科保守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當患者病情嚴重時,須手術治療才能有效緩解顱內血腫的占位效應。本研究對腦出血患者采用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其優(yōu)點在于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是在 CT定位額基礎上將穿刺針精確置于血腫腔內,定位比較準確,能有效地避免腦組織再度損傷,引流術操作簡單,局部麻醉下即可進行,并且創(chuàng)傷小[4-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SSS評分以及血腫體積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再出血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此結果與陳小飛[6]研究結果吻合。血腫占位效應會增加內皮細胞的滲透性,從而使堿性蛋白在腦脊液中增加,最終提高了血腦屏障指數(shù)。觀察組患者血腦屏障指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能有效減少血腫占位效應對血腦屏障的損害。綜上所述,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具有顯著改善腦出血患者意識障礙及神經功能,減小血腫體積,降低再出血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等作用,其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神經內科保守治療,適合在臨床上廣泛運用。
[1]黃春明.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腦出血的臨床資料分析[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2):153-154.
[2]張大川,王良池,趙繼軍,等.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3,42(1):59-60.
[3]易振恒.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9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3):78-80.
[4]楊正偉.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抽吸引流術和內科治療的效果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1):42-43.
[5]許峰,連立飛,朱文浩,等.腦出血微創(chuàng)血腫抽吸引流術后顱內積氣的臨床觀察[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3,8(3):188-191.
[6]陳小飛,康蓉.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