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寧寧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媒體作為人們獲取新聞等各種信息的渠道,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新聞是指除了經(jīng)濟性、政治性較強的新聞之外的,能反映當前社會問題、社會事件等的新聞。社會新聞包含社會道德風尚、自然景觀、動植物趣聞以及名人軼事等,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寫照,因此,做好基層媒體的社會新聞采編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做好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
[中圖分類號]TP31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6-0497-02
前言:基層媒體社會新聞的采編要從受眾群體出發(fā),要符合大眾的需要,從事基層媒體的工作人員要有極強的新聞意識及版面設計意識,從群眾的角度出發(fā),考慮群眾對社會新聞事件的需要。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確保社會新聞采編的實時性和互動性,針對人們對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報道,確保它的生活性,同時要注意圖文并茂,以增加基層媒體社會新聞報道的情趣性,吸引觀眾的目光。
1 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的特點
做好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社會新聞,認識到社會新聞采編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在把握原則的基礎上,做好采編工作。
1.1 社會新聞采編的實時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信息獲取的渠道也在逐漸增多,這就對社會新聞的實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社會新聞采編的工作人員要重視新聞采編的實時性特點。例如某報刊報道的,在公交車上小伙子勇于與竊賊搏斗的事件,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這類新聞報道的實時性不僅能夠讓人們了解小伙子的最新身體狀況,還能夠幫助公安機關盡快偵破案件,解決社會問題。
1.2 社會新聞采編的互動性
社會新聞面對的群體是廣大社會人民,因此,社會新聞的采編就要具有互動性的特點。它要針對社會關心的熱點新聞事件,在采訪時要注意與群眾的互動,讓群眾真正參與到社會新聞的收集中,感受到社會新聞的宣傳力量,讓群眾認識到社會新聞是源于老百姓的,是屬于老百姓自己的新聞,這樣才能提高社會群眾對社會新聞的關注程度。例如報刊中報道的,小伙子勇于斗賊的事件,能夠激發(fā)廣大群眾見義勇為的熱情,讓群眾真切的感受到漠然相看與見義勇為兩種道德觀的差別,從而引發(fā)深入的思考。此外,通過對該事件的后續(xù)報道,能夠讓群眾進而跟蹤到事件的結果,受到正義的鼓舞。這種與群眾互動的新聞才具有更高的價值。
1.3 社會新聞采編要貼近生活
顧名思義,社會新聞的重要信息渠道是社會,是關于大眾生活的,因此,社會新聞的采編就具有貼近生活性的特點,它從生活中來,并到生活中去。社會新聞的各類信息都離不開生活性。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社會新聞的生活性,從社會生活中去收集素材,收集資料。例如報道的醉駕新聞,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事件,通過對生命的報道,來告誡人們醉酒駕駛的危害,引起公眾的共鳴,杜絕醉駕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2 如何做好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
2.1 堅持正面報道,弘揚社會主題
從事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的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社會新聞的正面教育作用,要堅持社會正面報道,弘揚社會主題。通過對社會事件的觀察,從各個角度去彰顯社會生活中的名人軼事,將社會先進文化與思想傳播給讀者和觀眾。通過對社會中各個方面人物和事件的報道,充分發(fā)揮社會新聞的優(yōu)勢,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節(jié)目的播出,就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旋律,通過宣傳不同人物事跡,將他們的感人事件通過熒屏廣泛宣傳,在感動千千萬萬觀眾的同時,讓人們的思想得到新的洗禮,展現(xiàn)出社會新聞報道的重要意義。
2.2 社會新聞版面設計要具有創(chuàng)新性
社會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的主題,它能夠幫助各行各業(yè)穩(wěn)定、持久的發(fā)展。社會新聞版面設計同樣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版面的創(chuàng)新來吸引讀者和觀眾的眼球。對于報紙的版面設計,要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充分關注社會新聞的內容。通過別樣的設計,利用人們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牢牢地抓住讀者的眼球。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社會新聞版面設計,才能讓讀者更有興趣去關注報道內容,才能讓社會新聞得以更廣泛的宣傳。目前我國報刊版面設計風格較為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性,從事基層媒體社會新聞版面設計的工作人員,要擺脫傳統(tǒng)的版面設計風格,追求全新的版式,在方面讀者閱讀的基礎上,讓讀者得到全新的視覺享受,更好的吸收新聞內容。
2.3 充分挖掘社會新聞題材
社會新聞題材豐富多彩,從事基層媒體社會新聞的工作人員要充分挖掘社會新聞的題材,挖掘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時代特色和具有教育意義的素材。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具有廣闊的視野,要努力挖掘各類社會新聞。例如公眾所關注的養(yǎng)老保險問題、就業(yè)問題、拆遷問題以及環(huán)境問題等,這些都是源于老百姓生活的基本問題,人們對其的關注度也非常的高。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廣泛聯(lián)系群眾、機關干部與企業(yè),通過對各種新聞素材的收集,在廣大群眾的幫助下,去確保新聞的全面性。在新聞報道中推出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保證事件在具有時代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充分發(fā)揮社會新聞報道的價值。
2.4 認真全面研究社會新聞
基層媒體社會新聞的題材經(jīng)過整理后,并不能馬上編輯,它還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調查和研究,確保社會新聞的可信性和準確性。社會新聞的真實性,是社會新聞報道的前提條件。它需要工作人員進行深入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在采訪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每一個事件的現(xiàn)象和本質,從事件宏觀、微觀的角度,歷史與現(xiàn)狀以及整體與局部等各個方面出發(fā),全面、詳細的了解新聞內容,確保社會新聞的真實性而后準確性,這樣才能使得新聞報道更加生動與真實。
2.5 增加現(xiàn)場報道和連續(xù)報道
社會新聞是源自人們日常生活的,社會新聞事件都是人們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增加社會新聞的現(xiàn)場報道,現(xiàn)場報道能夠讓觀眾真切的感受到新聞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對新聞事件做出更真實、綜合的了解。一些新聞事件的突發(fā)性較強,它需要涉及到一個過程,這就需要社會新聞采編工作者在新聞信息的采集過程中注意它的連續(xù)性,增加后續(xù)報道,讓觀眾了解到事件的始末,更整體的感受整個事件,而不是單純的知道事件的開頭?,F(xiàn)場報道和連續(xù)報道的開展都能夠增加群眾了解信息的完整性,對于社會信息的價值發(fā)揮有著重要的意義。
2.6 社會新聞要突出對人物和事件的宣傳
每一個新聞事件都不是鼓勵的,它有自身的真情故事。社會新聞采編工作者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匯總,要選擇具有意義的新聞事件,突出新聞事件的真善美,讓公眾在了解事件的同時,關注到事件中人物的品格,推出典型人物的形象和事跡,引起公眾的共鳴,發(fā)人深思。通過感動的事件啟迪人們對生活價值的思考,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鶎由鐣侣劜删幑ぷ魅藛T要不斷總結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通過經(jīng)驗來收集和編輯更多有價值的新聞,更多的從民生出發(fā),為社會新聞開拓更為廣泛的空間。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做好基層媒體社會新聞采編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充分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從社會新聞的實時性、互動性和貼近生活性等出發(fā),在采編過程中不斷與群眾交流,以群眾最關
心的話題為著眼點,做到全面、綜合的報道。此外,還要注意在新聞版面設計中加入創(chuàng)新的理念,讓社會新聞的報道具有創(chuàng)新性吸引,更多的群眾去閱讀,充分發(fā)揮社會新聞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可,地方臺電視節(jié)目采制理念的轉變[J]聲屏世界,2011(06):233-235
[2]劉愛勤,張欣,立足文化品位,彰顯大家風范——訪北京電視臺臺長劉愛勤[J],中國電視(紀錄),2009(10):206-207
[3]趙爭文,基層電視臺應持的辦臺理念[J],記者搖籃,2011(05):103105
[4]潘楊,電視文藝晚會發(fā)展之己見[J]華章,2011(1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