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才英 張躍坤 楊明麗 金婉薇 楊蜀云 鄔 勁
抑郁癥治療的重點在于生存質(zhì)量的改善,使患者更好地回到社會和預防復發(fā)[1]。臨床發(fā)現(xiàn)許多抑郁癥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始終不能恢復至病前的社會功能,常以患者角色充當其中,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需要他人的關心幫助,對患者的社會功能康復極為不利。為探討社區(qū)維持治療康復模式,我們對如何開展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心身疾病科進入維持期治療的158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抑郁癥的診斷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診斷標準[2]。(2)劑量調(diào)整到維持治療期且劑量穩(wěn)定的抑郁癥患者。(3)有穩(wěn)定的家庭成員,即至少有符合監(jiān)護人條件的家庭成員1名以上(監(jiān)護人條件:父母、配偶、子女、兄妹中有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能夠承擔起家庭教育和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者)。(4)排除有嚴重的軀體疾病、藥物濫用史患者。符合條件158例,按治療卡號單雙順序法,隨機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78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齡(35±12)歲。平均家庭人口3人。婚姻狀況:已婚61例,未婚12例,離異7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學12例,初中25例,高中12例,大專以上26例。職業(yè):務農(nóng)32例,工人17例,閑居9例,教師7例,公務員5例,學生4例,其他6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49例。平均年齡(34±10)歲。平均家庭人口3人?;橐鰻顩r:已婚63例,未婚9例,離異6例。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學11例,初中23例,高中10例,大專以上28例。職業(yè):務農(nóng)31例,工人15例,閑居10例,教師8例,公務員3例,學生5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抑郁癥維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為期1年的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共持續(xù)12個月。本研究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是在社區(qū)抑郁癥維持治療者綜合干預訓練的基礎上,以角色轉(zhuǎn)換為核心加以改進的方法。由通過一致性培訓的6名中級以上精神專業(yè)人員開展,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個月為理論學習,試用教材是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制定的,由家屬和患者共同參加。內(nèi)容包括:角色的定義、在家庭和社會應擔當?shù)呢熑魏土x務、抑郁癥的知識、康復知識和維持用藥的意義、各種技能訓練、患者角色退卻的重要性、溝通技巧、行為矯正等培訓,每周1次,每次2 h,學習結(jié)束后對家屬和患者進行考核,≥80分為合格,達不到者再學習。第二階段:4個月技能訓練,患者回到家庭、社會中由其家屬監(jiān)督訓練。第三階段:4個月后患者自我評估和他人(家人、同事或其它熟悉的人)評估相結(jié)合,通過評估總結(jié)成績,找出差距,由醫(yī)師家屬再進行指導。
1.3 評估方法 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3],在進入研究前及研究后6,12個月時,由未參與課題研究人員進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評定,總分或單項分≥2分為有社會功能缺陷。自編角色調(diào)查表,其內(nèi)容包括角色含義或概念、角色轉(zhuǎn)換、角色轉(zhuǎn)換的方法、參與社會活動和家庭事務等共7個問題,每項有3個答案供選擇,為0~2分3級評分?;颊呓巧J定:0~7分為保持,8~14分為淡化,≥15分為退卻。由未參與本課題人員,對上述工具進行系統(tǒng)培訓并進行一致性測驗,Kappa值為0.7~0.9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wǎng)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SDSS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12個月末SDS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12個月末SDSS評分比較(分,±s)
項目 對照組(n=78)觀察組(n=80)t'值 P值1.41±0.79 0.82±0.56 5.4037 <0.05 9.23±3.91 3.58±1.22 12.1963 <0.05職業(yè)和工作 1.00±0.44 0.51±0.27 8.4117 <0.05婚姻職能 0.95±0.43 0.31±0.13 12.5967 <0.05父母職能 0.97±0.46 0.31±0.13 12.3386 <0.05社會性退縮 1.14±0.68 0.52±0.40 6.9631 <0.05家庭外社會活動 1.21±0.70 0.51±0.34 7.9633 <0.05家庭內(nèi)活動 1.10±0.53 0.35±0.15 12.0366 <0.05家庭職能 1.03±0.50 0.24±0.16 13.3058 <0.05個人生活自理 0.79±0.48 0.23±0.10 10.0924 <0.05外界興趣和關心 1.36±0.80 0.78±0.40 5.7414 <0.05責任心和計劃總分
2.2 兩組患者技能訓練后角色調(diào)查表評定結(jié)果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技能訓練后角色調(diào)查表評定結(jié)果比較(例)
相關研究表明,適當?shù)纳鐣С植粌H對抑郁癥患者的康復有直接的幫助作用,也是抑郁癥社會干預治療與預防的重要因素之一[4]。抑郁癥患者進入維持治療康復后,及時讓患者重新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接觸廣泛的社會生活有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由于抑郁癥病程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抑郁癥患者和親人的溝通交流以及情感都受到極大影響,進而影響家庭穩(wěn)定與和諧。家庭穩(wěn)定與和諧對抑郁癥維持治療者保持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對抑郁癥維持治療患者過分地關愛、體貼,甚至包辦一切,久而久之患者角色被不斷地強化甚至變得根深蒂固,給患者的角色轉(zhuǎn)換設置了障礙。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通過12個月的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后,觀察組患者角色退卻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SDSS的10項指標和量表總分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這與開展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患者的社會技能提高,患者角色退卻,參與社會活動和家庭事務、主動性提高,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功能殘疾。
綜上所述,通過對抑郁癥患者積極開展患者角色轉(zhuǎn)換技能訓練,不但使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到恢復,擔當起家庭和社會賦予的責任和義務,自覺參與家庭和社會事物,家屬積極的鼓勵和辛勤帶動了患者投身家庭生活料理和社會勞動、社會交往;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降低了維持治療的脫失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抑郁癥患者精神殘疾程度。
[1] 沈漁邨主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12.
[2] 范肖東,汪向東,于 欣,等譯.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診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94-106.
[3] 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63-166.
[4] 申景進,張亞林.抗抑郁藥物治療反應預測的臨床及社會心理因素[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6,33(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