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汪凌志,張 琦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市 300051)
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為出行者提供著最為便捷的服務,同時還為體現(xiàn)城市風貌提供景觀綠化空間,為地下管線的敷設等提供路由。道路橫斷面的布設是有效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資源的直接體現(xiàn),合理的斷面形式需要綜合考慮斷面的各種組成要素,除人行道、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道行道寬度外,斷面中的中央分隔帶、兩側分隔帶的寬度,就確定了道路的總寬度。道路的分隔帶為沿道路縱向設置的分隔車行道用的帶狀設施,其作用是分隔交通、安設交通標志、公用設施與綠化等,此外還可在路段設置港灣停車站、緊急停車帶,在交叉口為增設車道提供場地以及保留遠期路面展寬的可能,且使道路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更多的服務功能。本文僅淺析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帶設置綠化、預留車道、設置公交??空镜膶挾戎?。
(1)美國中央分隔帶的功能與寬度
美國自行車保有量很低,城市道路橫斷面一般不設兩側分隔帶。中央分隔帶用于分隔對向交通、方便設置變速車道,以及設置左轉車道及調頭車道,同時為行人、自行車過街提供安全等候區(qū),因此,美國比較注重干路分隔帶設計。另外,美國認為樹徑大于15 cm的樹木容易成為司機撞車的障礙目標,所以,建議在中央分隔帶內不要栽植大樹。美國還提出設置中央分隔帶具有如下缺點:占用能夠作為車行道的寶貴土地資源,作為固定目標容易使司機緊張而釀成交通事故。
當分隔帶用于不同目的時,建議采用表1寬度。
表1 中央分隔帶建議寬度(單位:m)
(2)日本中央分隔帶的功能與寬度
日本國土狹小,人口眾多,屬于土地資源奇缺的國家,對每寸土地都精打細算,利用到最大限度,堪稱資源短缺型國家的道路設計典范。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很高,行人過街流量較大,日本在干路交叉口都安裝了行人過街信號燈和盲人過街音樂,現(xiàn)已形成連續(xù)安全的步行系統(tǒng)。當機動車車行道數(shù)目較多時,若道路不設行人過街安全島,許多行人在綠燈信號內不能走到馬路對面,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因此,日本推薦雙向大于等于4條機動車車道的道路需設中央分隔帶,這樣在交叉口處可變中央分隔帶為行人過街安全島。日本規(guī)定分隔帶寬度需大于0.5 m,隨著機動車道條數(shù)的增多,中央分隔帶寬度需相應變大。雙向4車道道路的中央分隔帶寬度一般為1.5 m,雙向6車道道路的中央分隔帶寬度一般為4.5 m。
(1)分離對向交通
按規(guī)范規(guī)定,為保障行車安全,快速路必須設置中間帶,一般設計速度不小于50 km/h的主干路應設置中間帶,次干路設計速度為50 km/h時宜設置中間帶。分隔帶宜采用緣石圍砌,緣石高度和型式應在滿足交通安全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確定。特殊困難時可采用分隔物隔離,最小寬度最小取0.5 m。圖1為中央分隔帶設置安全島。
圖1 中央分隔帶設置安全島
圖2 中央分隔帶設置高架橋
(2)種植綠化
如需在中央分隔帶上種植綠化,其寬度應滿足植物存活的需要;如需要在中央分隔帶上設置各種景觀小品,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寬度。種植各地不同的植物,為存活的需要,滿足種植綠化的中央分隔帶寬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W綠化——滿足種植綠化的中央分隔帶寬度,m;
W植物——保證植物存活的最小布置寬度,m;
W小品——設置景觀小品所需要的寬度(m),
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植樹、綠化所需寬度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除遮陽并美化環(huán)境,充分合理的寬度才足以保證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及各公用設施的安全運行。當僅種植單排行道樹時,從保證行道樹生長良好出發(fā),植樹帶最小寬度應保證為1.5 m。
(3)預留車道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機動車保有量以及其他交通需求的逐年增加,道路建成后往往經過多年的使用,還需要拓寬改造,或利用道路路由增建高架路、輕軌等等。因此,在斷面設置時適當?shù)闹醒敕指魩挾龋梢詾槲磥斫煌ńY構的變化提供一定程度空間預留,以提高道路斷面適應性。鑒于道路兩側地下管線敷設的需要,道路拓寬的預留寬度一般宜設置在中央分隔帶上,與預留的車道數(shù)相關??紤]預留車道寬度的中央分隔帶附加寬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2)中:W預留——考慮預留車道寬度的中央分隔帶附加寬度,m;
n1、n2——兩個流向預留的車道數(shù);
W車道——道路主線車道寬度,m。
當中央分隔帶設置高架橋或輕軌時,其寬度為橋墩寬與安全設施寬之和,見圖2。
(4)設置島式??空九_
隨著公共交通的不斷發(fā)展,道路最內側車道設置為公交專用道或BRT專用道,而利用中央分隔帶來設置??空?,乘客可通過天橋或通道進出公交系統(tǒng)。這種情況下,中央分隔帶的寬度滿足公交??空镜膶挾?。利用中央分隔帶設置島式停靠站臺,島式停靠站臺的寬度如下:
式(3)中:Bd——島式??渴秸九_寬度,m;
b——乘客候車區(qū)寬度,m;
b1——站臺兩側邊沿安全帶寬(m),一般取0.4 m。
在中央分隔帶上需設置設施帶。經調查,我國各城市設置桿柱的設施帶寬度多數(shù)為1.0 m,有些城市為0.5~1.5 m。考慮有些桿線需做基座或有其他特殊情況,則需寬度大些,設施帶一般寬度為1.0~1.5 m,設計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
有資料表明,我國有些城市設置行人護欄,其中大多數(shù)城市僅在主要交叉口處或繁華路段設置,而且護欄大多是沿著側石邊或距側石0.5 m以內設置,但有些城市距緣石為0.7~1.5 m?,F(xiàn)在一些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沿線在中央分隔帶上設置護欄,保證行人不隨便穿行,同時有效地封閉了快速路的主車道。護欄一般采用鋼管制成,如不設基座,0.25 m寬即夠;如設基座,應加大寬度,則一般規(guī)定為0.25~0.5 m。護欄與側石的距離應滿足行車側向余寬的要求。
地下管線應盡可能布置在道路的兩側帶下面,必要時在中央分隔帶上設少量的管線,并要布置得緊湊和經濟。若埋設管線種類較多時,管線間還應有相應的安全距離。
不同設施獨立設置時,建議占用寬度見表2。
表2 設施帶寬度
中央分隔帶建議最小值見表3。
必須明確的是,在中央分隔帶設綠化、設施帶時,各自留夠適合的寬度,才能使道路各部分功能合理。若綠化、設施帶不分開,則中央分隔帶的總寬要滿足各部分功能的綜合寬度要求,并且還應考慮設置安全設施的需要。
表3 中央分隔帶最小值
[1]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