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張惠珍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醫(yī)學模式的改變,正常產無痛分娩已廣泛在臨床開展,消除了分娩疼痛給產婦帶來精神上痛苦及思想上恐懼和焦慮,樹立自然分娩信心,促進自然分娩,而妊娠中期引產者宮頸成熟度差,且合并癥多,因而引產風險性也較大,臨床對引產鎮(zhèn)痛方法研究甚少,暫時不能解除引產給孕產婦帶來巨大痛苦,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yī)院2012年~2013年采用米非司酮聯合鹽酸哌替啶進行無痛引產效果較好,現將應用體會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引產110例孕產婦為研究對象,均為宮內妊娠,并排除心、肝、肺、腎功能障礙、出凝血機能異常、宮外孕、藥物使用禁忌者,將所有孕產婦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55例,年齡17~42歲,孕周14~27周,其中初產婦38例,經產婦17例;觀察組55例,年齡19~40歲,孕周15~28周,其中初產婦41例,經產婦14例,對比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其年齡、孕周、婚育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腹壁進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諾100 mg,同時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早晚各1次,間隔12 h,服藥前禁食2 h,直到臨產,宮口擴展1 cm左右,有規(guī)律宮縮,給予鹽酸哌替啶100 mg肌內注射,加床檔,使之充分休息,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產程。
1.3 疼痛分級標準 無痛為0級,輕度疼痛為Ⅰ級,中度疼痛為Ⅱ級,重度疼痛為Ⅲ級,不能忍受的疼痛為Ⅳ級[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1 觀察組產婦55例,出現疼痛Ⅰ級:38例,疼痛Ⅱ級:14例,疼痛Ⅲ級:3例,鎮(zhèn)痛有效率為:95.26%;對照組產婦55例,疼痛Ⅰ級:6例,疼痛Ⅱ級:31例,疼痛Ⅲ級:18例,鎮(zhèn)痛有效率為:67.2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引產鎮(zhèn)痛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引產時間和產后出血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引產時間和出血量比較(±s)
表2 兩組引產時間和出血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總產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總產程(h) 產后出血量(ml)55 15±3.1 110±40對照組觀察組55 21±3.5 175±50
中期妊娠引產是指妊娠14~26周,因疾病、先天畸形、計劃外妊娠等原因而采取的終止妊娠的手術方式,但中期妊娠宮頸不成熟,比較堅硬,宮口擴張較困難,疼痛較劇烈,此時若單純用依沙吖啶引產,因其引起的宮縮不是自發(fā)作用,而引起宮體部強直宮縮而宮頸管裂傷、子宮破裂等情況發(fā)生,而米非司酮與鹽酸哌替啶聯合使用,既能克服依沙吖啶引產的不足,又能縮短產程,減輕疼痛及消除對產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影響,達到輕松引產。米非司酮為激素受體拮抗劑,能阻斷孕酮與受體結合。破壞雌、孕激素平衡,蛻膜變形壞死,促進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并增加子宮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進宮頸軟化與成熟,同時滋養(yǎng)細胞的凋亡,可使蛻膜與絨毛膜板分離,易于胎盤、胎膜排出,配伍米非司酮,能軟化宮頸,促進宮頸成熟,縮短引產時間,減輕痛苦,減少胎盤、胎膜殘留,減少子宮破裂、宮頸裂傷并發(fā)癥發(fā)生[2]。
聯合應用鹽酸哌替啶,其具有較強肌肉松弛作用,肌內注射15 min出現鎮(zhèn)痛作用,2 h達到高峰,4 h作用基本消失[3]。選擇性地使子宮頸肌纖維松弛,較大劑量能抑制宮縮,不增加產后出血,同時還具有在短時間內解除宮頸痙攣,加速宮口擴張,從而加快產程的進展,還具有鎮(zhèn)靜、催眠并緩解精神緊張的藥物作用,用藥后患者熟睡2~4 h,精神緊張得到改善,體力得到有效恢復,更加縮短產程,輕松環(huán)境中很快結束分娩,也可使不協(xié)調宮縮恢復成協(xié)調宮縮,并使協(xié)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得到加強,減少縮宮素靜脈滴注[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鎮(zhèn)痛效果為94.54%,對照組鎮(zhèn)痛效果為67.27%,可見觀察組鎮(zhèn)痛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觀察組產程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明顯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良反應輕微,個別人有惡心、嘔吐。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聯合鹽酸哌替啶在引產中使用,療效顯著,方法簡單方便,副作用極小,明顯減輕引產產婦疼痛、心理壓力和恐懼,產程縮短,安全高效,具有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 馬美云.分娩鎮(zhèn)痛在中孕引產術以及分娩過程中的應用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91-92.
[2] 王立厘.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河北醫(yī)學,2012,18(5):665-666.
[3] 凌羅達,顧美禮.頭位難產.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225-228.
[4] 劉芳英.杜冷丁在產程中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