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創(chuàng)傷骨科并發(fā)癥中較嚴重的一種[1]。其所造成的原因是下肢深靜脈腔內出現(xiàn)血液凝結現(xiàn)象,造成靜脈管腔堵塞,最終造成靜脈回流的障礙。DVT的發(fā)生不僅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也嚴重影響到手術的療效,進而住院時間延長,從而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會因肺栓塞引發(fā)死亡。DVT的發(fā)病癥狀不夠明顯,往往會被忽視,最終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近年來很多醫(yī)院在骨科手術中采用疏血通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在DVT患者中的應用,其療效有統(tǒng)計學意義,現(xiàn)將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85例于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間收治的DVT患者的臨床資料,85例患者均經過彩色多普超聲確診患有DVT。并將其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為40例,對照組為45例。男60例,女25例,年齡在40~7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經彩色多普超聲確診患者患有DVT后,及時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對所有的患者均要求在床平躺2周時間,并且將患肢30°抬高。對照組患者,均進行皮下注射,注射藥物為低分子肝素5000U,要求2次/d,口服華法林2.5~5.0mg,要求1次/日,4d后復查,對比觀察國際標準值,當國際標準化比率達到2.0~3.0時,停止對患者進行肝素注射,改為口服華法林繼續(xù)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要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8mL疏血通注射液+250mL葡萄糖液,1次/d,注射采取靜脈滴注的方法,這種治療方法要持續(xù)14d。
1.3 對療效進行判斷的標準[2]治愈:對于患者的所有癥狀體征全無,并且在患者活動后下肢均無疼痛感,同時要進行彩色多普超聲檢驗發(fā)現(xiàn)實髂股靜脈暢通無回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患者的患肢周經差在1cm以下;
有效:對于患者的所有癥狀體征基本上消失,在患者站立時下肢無水腫或水腫現(xiàn)象的發(fā)生,經彩超檢查只有部分的髂股靜脈再通,患者的患肢周經差在2cm以下;
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患肢周經差無任何變化,對于所有的癥狀體征并無消失的跡象,患者的下肢水腫現(xiàn)象無減輕癥狀,經過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的髂股靜脈仍處于堵塞狀態(tài)。
對于縮小率的計算可通過治療前患者的各周經和以及治療后的各周經和相減,再除以患者治療前患肢的各周經和的百分比,所得出的就是縮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臨床資料值采用SPSS10.0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進行配對t檢驗,對于計數資料的檢驗運用χ2方法,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050,P<0.05,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詳細情況如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的療效比較[n(%)]
2.2 對患者的患肢周經變化的觀察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觀察情況如表2。
表2 14d治療后兩組患肢周經差值(±s)及所效率(%)的比較情況
表2 14d治療后兩組患肢周經差值(±s)及所效率(%)的比較情況
組別 髕骨上15cm 髕骨下15cm 縮小率對照組 4.14±2.22 3.26±1.62 5.82±1.80觀察組 2.30±2.15 1.42±0.51 7.43±1.68
2.3 不良反應 兩組進行治療過程中均無不良反應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目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3],如果臨床未能予以及時的治療,易出現(xiàn)肺栓塞,嚴重時可危機患者生命。目前臨床對于該并發(fā)癥的治療常采用抗凝、溶栓治療和手術取栓治療等方法[3],隨著手術的普及,越來越多學者更主張手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然而手術很容易引起靜脈內膜損傷及靜脈瓣破壞,大大增加了血栓的復發(fā)率,使的取栓手術難以達到理想效果[4-6]。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四天的低分子肝素與華法林結合使用,然后單獨使用華法林,時間大約6個月。低分子肝素發(fā)揮的作用對血小板的影響很小,因此作為預防髖、膝關節(jié)換術后DVT的第一藥物。通過本文的研究,對于總有效率而言,觀察組的要遠遠高于對照組的;以及對于治療前后髕骨上下的觀察都要比對照組的有明顯的顯著性,因此表明聯(lián)合用藥在DVT的治療中有著明顯的療效。
因此,在治療DVT中,疏血通注射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方法是最為有效并安全的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副作用很小,可操作能性強,在治療DVT中很值的廣泛的運用。
[1]祁光俗,戴毅,劉心,等.順行靜脈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85 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33(4):341-342.
[2]高峰,吳蔚,王彬.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預防[J].中國骨傷,2004,17(12):761-762.
[3]王彬,侯玉芬,郝清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醫(yī)治療進展[J].吉林中醫(yī)藥,2005,25(1):48-49.
[4]陳晶.腹腔鏡膽囊切除中氣腹壓對下肢靜脈壓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
[5]王勝甲,張毅,范硯超.下肢靜脈曲張的診斷與外科手術治療[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11.
[6]周宏星,李俊,肖俊.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等髖部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2,18(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