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陳洪巖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心理學系,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幸福感作為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指個體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估,它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棟梁之材,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其將來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貢獻與效率,因此有必要以幸福感作為研究重點,了解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態(tài),為必要的心理干預和心理調適打下基礎[1]。關于休閑娛樂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之前的研究學者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美國學者 Campbell,Converse和 Rodger(1976)在其研究中指出:休閑活動是主觀幸福感的最佳預測因子。當前的研究一般認為選擇不同的休閑方式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確實有所影響,不過尚未詳細探討選擇何種類型休閑方式者會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而選擇何種類型的休閑方式者又會有較低的主觀幸福感,且主觀幸福感的高低情形是否顯著差異存在也不得而知,必須積累更多的研究后才能對休閑方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有更多的了解。
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為被試,對其主觀幸福感進行實證研究,在對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的基本狀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對其主觀幸福感與休閑方式的關系進行分析,為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依據(jù)。
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從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3所學校抽取大學生進行問卷的施測工作。本研究發(fā)出1000份問卷,經(jīng)施測問卷回收951份問卷,回收率95.1%。剔除填答不全和不合格問卷29份,共計有效問卷922份,有效率為92.2%。
2.研究方法。采用修訂自臺灣學者施建彬(1996)的中國人幸福感量表[2]和自編的休閑活動參與情況問卷作為測評工具。本文所修訂的幸福感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 0.95,重測信度為 0.93,效標效度為 0.85,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3]。被試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主試為各校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整個測驗用時約為15min。間隔2周后抽取60名學生進行大學生幸福感量表的重測,以獲取重測信度。
3.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無誤后,應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1.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xiàn)狀。從總體上看,全體受試者的平均總得分是61.7±11.3分,高于代表“偏向正面態(tài)度”的48分,低于代表“具有較強程度正面態(tài)度”的96分,表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偏向正向態(tài)度(狀況良好),但程度不強。在接受調查的922名高校大學生中,主觀幸福感得分最高者為125分、最低者僅獲得31分,顯示大學生的總體主觀幸福感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個體差異。
2.休閑方式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分析。(1)不同休閑方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差異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選擇不同休閑方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差異顯著(F=12.04,P<0.05)。在休閑方式的選擇上,選擇室內(nèi)靜態(tài)類休閑活動的最多(55.10%),超過總樣本的半數(shù)之多;次之為選擇體能類(19.20%)和戶外非體能類休閑活動(13.67%);而較少被選擇的休閑活動為社交類(8.13%)和技藝類(2.17%)。因不同休閑方式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的表現(xiàn)上有顯著差異,為詳細了解這種差異情況,進行事后檢驗(Post Hoc Tests),結果如表2所示,從事體能類、戶外非體能類、社交類、技藝及其它類休閑方式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皆顯著高于從事室內(nèi)靜態(tài)類休閑活動的大學生,而這四種休閑活動方式之間兩兩比較差異皆不顯著。(2)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休閑滿意度的相關情況。本研究結果表明,共有922位大學生填答,而大學生的休閑滿意度平均得分為2.69分,高于中間值2.5分,說明大學生的休閑滿意度情況良好。另外,對于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休閑滿意度之間相關性研究,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與休閑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41,達極其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大學生的休閑滿意度愈高,其主觀幸福感愈高。
表1 不同休閑方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差異情況比較
表2 不同休閑方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事后檢驗情況
本研究顯示河南省高校大學生能夠感受到幸福,但幸福感程度不強,且總體主觀幸福感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個體差異。關于大學生幸福感呈正面態(tài)度,可能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其傾注了較多的關愛,提供的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大學生大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舒適,故他們對家庭和生活條件方面的滿意程度感較高。與同學、老師的交往及自我的發(fā)展都是大學階段比較重要的活動領域和發(fā)展任務,大學生對這些領域的滿意度也相對較高,也促進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另有研究顯示,對大多數(shù)青少年而言,學校生活可能是他們滿意和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從而有助于青少年總體生活質量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選擇不同休閑方式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有所不同,其中體能類、戶外非體能類以及社交類休閑活動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室內(nèi)靜態(tài)類休閑活動的大學生,而這四種休閑活動方式之間兩兩比較差異皆不顯著。另外,大學生的休閑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大學生的休閑滿意度愈高,主觀幸福感愈強,這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基于以上現(xiàn)狀,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校方應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開設更多的、安全的、多樣的休閑場所與實施,這對于改善大學生因為沒有機會、場地等外在因素而休閑動機過于被動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可以結合社區(qū)資源,合理規(guī)劃有益于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休閑方案,或以會員方式提供收費低廉的休閑場地、設施及休閑機會,以增加大學生的休閑參與。其次,學校應該主動向大學生提供休閑資訊,引導大學生參加多元的休閑互動類型,并從中獲得更高的休閑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梢酝ㄟ^大眾媒體或學校的廣播、電視、多媒體等系統(tǒng),統(tǒng)一建立學校與社區(qū)的休閑資源(如休閑地點、內(nèi)容、時間、費用等)以供查詢。再次,在課程規(guī)劃上,學校應該開辦更多的休閑課程、講座、輔導等,加深學生對休閑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以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休閑態(tài)度,并能重視其休閑品質,嘗試自我規(guī)劃休閑生活。
[1]吳玉峰,許 星.大學生幸福感現(xiàn)狀研究[J].江蘇高教,2012,2:142-143.
[2]邢占軍.幾種常用自陳主觀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城市居民中的試用報告[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5):325-326.
[3]劉 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