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陽 陳紅英 劉文君
1.成都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成都 620081;2.瀘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四川瀘州 646000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兒科住院患兒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占較大比例,相當一部分是由細菌以外的病原體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最為常見[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是ALRI的最常見病原,為探討本地區(qū)嬰幼兒ALRI的病毒病原學分布概況及臨床表現特點,我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間,筆者采用ELISA法對545例嬰幼兒ALRI患兒急性期血清中的病毒早期特異性抗體(IgM)進行了檢測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組545例,均為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間因ALRI在瀘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住院治療的嬰幼兒,皆符合ALRI診斷標準[2]。545例中,男362例,女183例,男女比例為1.98:1,年齡(1.20±1.12)歲。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均為我院門診健康查體兒童。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于病程第5天左右,采集患兒外周靜脈血進行血清中上述呼吸道病毒特異性IgM檢測。五種病毒IgM抗體試劑盒,含(RSV、ADV,IFVA、IFVB和PIV(1、2、3)型均為德國IBL公司產品(IBL呼吸道病毒檢測ELISA試劑盒),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IgG、IgA、IgM、CRP由德國Dade Behring公司進口特定蛋白分析儀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用S-A/AP法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4/CD8、CD8,試劑由北京邦定泰克生物公司提供。
將相關數據建立數據庫,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由統(tǒng)計軟件SPSS 16.0完成。
病程在一周以內ALRI患兒共545例,測得病毒感染陽性病例258例,總陽性率為47.3%,男女性別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病毒學監(jiān)測的陽性率、種類及分布見表1。
表1 258例嬰幼兒ALRI病毒種類分布
按臨床診斷將患兒分為3組:支氣管炎107例、毛細支氣管炎159例、支氣管肺炎278例,各組病毒IgM陽性檢測率見表2。
表2 臨床診斷與病毒IgM檢測率
258例病毒感染中提示主要流行季節(jié)為11月—次年4月(191例),在2月時達高峰(40例),散發(fā)的月份為5~10月(67例),其中8月份最低。見圖1。
T淋巴細胞亞群肺炎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 < 0.05),詳見表3,在免疫球蛋白的比較,肺炎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從病變部位分離、培養(yǎng)出病毒是診斷病毒感染的金標準,病原學的檢測具有指導意義。但是分離病原菌對實驗條件要求高、操作方法復雜、等待時間長,因而在臨床上應用很少。近年來廣泛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快速診斷病毒抗原或血清病毒特異性IgM,此項檢查診斷試劑盒即可[3]。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現的血清抗體為lgM,通常在發(fā)病后1周內可在患兒血清內檢測到特異性IgM[4]。本文對545例嬰幼兒ALRI患兒急性期血清中常見病毒早期特異性抗體IgM進行了檢測,共檢出病毒特異性抗體IgM陽性病例258例,感染率為47.3%,單一病毒感染184例(71.3%),其中RSV 57(22.1%),ADV41例(16.1%),IFVA 23例(8.9%),IFVB 29例(11.3%),PIV(1、2、3)33例(12.8%),混和病毒感染共65例(29.1%),以IFV+PIV27例(10.4%)多見。說明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由病毒感染導致,與文獻報道接近[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RSV、IFV、ADV、PIV為瀘州地區(qū)嬰幼兒ALRI主要的病毒病原,與文獻報道[5]符合,病毒病原譜與其他地區(qū)不完全相同,表明具有地區(qū)差異性。
表3 嬰幼兒病毒性肺炎組與對照組免疫球蛋白(g/L)比較
表4 嬰幼兒病毒性肺炎組與對照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由激活的巨噬細胞和NK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r刺激肝細胞而產生,CRP與細菌胞壁結合,激活補體(與C1q結合),引起C3b在微生物上沉著,繼而細菌被表達C3b受體的吞噬細胞吞噬。而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細胞膜上未能暴露磷脂,不能觸發(fā)CRP產生和結合。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檢測了嬰幼兒病毒性肺炎的免疫功能,結果顯示:病毒性肺炎患兒lgG、lgA、lgM無明顯變化,其原因可能有①本研究對象病毒性肺炎患兒無免疫缺陷、營養(yǎng)不良、反復感染病史;②CD4
+T細胞↓,輔助B細胞生成抗體功能下降;③CD8+細胞上升,抑制抗體生成。但病毒性肺炎患兒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本文結果提示:CD3、CD4及CD4/CD8降低,CD8升高,與文獻[8]報道一致。CD3下降表明病毒對T細胞的抑制。CD4分為Th1型和Th2型,前者發(fā)揮抗病毒作用,后者有輔助B細胞生成抗體的作用,CD4下降表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受抑。CD8升高一方面TC發(fā)揮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TS抑制免疫,表現出雙向性。
本地區(qū)氣候每年冬季及春季溫差變化大,濕度高,容易傳播呼吸道疾病,本組收集的病例中顯示病毒主要在冬春季出現流行。對于臨床表現出咳喘癥狀的患者,單從臨床角度分析有時難以區(qū)別,如陣發(fā)性喘憋明顯,清晨起床后更甚,相比較而言咳嗽較輕,則多為合胞病毒感染;如陣發(fā)性干咳或痰咳明顯,而喘憋較輕則多為流感或副流感病毒感染。
通過對本組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呼吸道常見病毒流行的某些規(guī)律得到體現,為指導臨床合理選擇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濫用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1] Mclntosh K.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J].N Engl J Med,2002,346:429-437.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J].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3] 傅文永,成煥吉,鄒映雪.小兒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學診斷與治療[J].新醫(yī)學,2001,32(5):268.
[4] 宋秦偉,朱汝南,鄧潔,等.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在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診斷中應用的探討[J].中華兒科雜志,2012,50(6):440-444.
[5] 曹力,盧競,錢淵,等.6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及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