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磊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心內一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但由于冠狀動脈病變復雜,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關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療的安全性及治療效果報道較少〔2〕。本文旨在觀察PCI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齡45~59歲者30例(青中年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絞痛12例,陳舊性心肌梗死3例。年齡60~78歲者40例(老年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絞痛16例,陳舊性心肌梗死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即患者任何一支冠狀動脈血管狹窄50%或以上。排除合并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患者及造影發(fā)現(xiàn)冠脈嚴重迂曲、狹窄不能行PCI術的患者〔3〕。
1.2 治療方法 無禁忌證者,術前24 h內口服阿司匹林300 mg,3次/d,氯吡格雷300 mg負荷量。采用Judkin法經股動脈常規(guī)行冠脈造影,根據冠狀動脈病變情況,選擇合適的導絲、球囊及支架尺寸常規(guī)行PCI。術后連續(xù)服用氯吡格雷9~12個月,長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均為1次/d〔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支架成功置入情況,置入支架成功標準為管腔殘余狹窄<20%、TIMI血流達3級,且住院期間無死亡、急診冠脈搭橋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主要臨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兩組患者在術后1 w、6個月、12個月及24個月進行隨訪,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心臟性死亡、心絞痛復發(fā)等心臟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冠脈病變部位數、干預部位數、支架植入數及手術成功率無顯著差異,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均未發(fā)生冠狀動脈穿孔、支架脫落及急性冠脈閉塞等并發(fā)癥,老年組7例(17.50%)發(fā)生并發(fā)癥,4例血腫,1例靜脈血栓,1例假性動脈瘤各,1例死亡;中青年組3例(10.00%)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2例血腫,1例假性動脈瘤,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787,P>0.05)。
2.3 兩組患者隨訪期間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老年組1例患者在術后6個月心絞痛復發(fā),1例在術后12個月時發(fā)生心因性死亡;中青年組1例在術后6個月時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經積極處理后好轉,未發(fā)生其他主要不良心臟事件,兩組患者隨訪期間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χ2=0.116,P >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預后,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6〕。大量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老年及高齡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較高,冠脈病變多復雜,圍術期易發(fā)生出血及其他并發(fā)癥,手術存在較大的風險〔7〕。但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PCI技術的提高及相關手術器械設備的改進,年齡在75歲以上的冠心病患者PCI即刻成功率及短期獲益與中青年患者相比,兩者并無顯著差異,但中青年患者完全血運重建的比例明顯高于高齡組〔8〕。也有研究結果表明,接受PCI的老年及高齡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復雜,病變廣泛,PCI操作難度較大,對介入器械的材料要求更高,在對靶血管進行成功擴張及血運重建時,所需支架量也較年輕患者顯著增加〔9〕。
但也有學者報道指出,高齡患者PCI手術雖然可取得與非老年患者同樣的手術成功率,但圍術期并發(fā)癥及死亡率卻均明顯高于非老年患者,考慮引起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與老年患者并發(fā)癥多、血管鈣化及脆性大等有關。2000年一項多心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老年患者PCI術后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風險為平均年齡為62歲老年患者的2~4倍〔10〕。因此,是否對冠脈病變的老年患者行介入治療,需考慮冠脈病變變、患者身體一般情況及心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張瑞萍等〔11〕認為,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在規(guī)范用藥的基礎上可考慮行PCI,是一種較佳的治療方法。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時,需結合患者自身疾病特點,術中避免損傷主動脈內膜及髂動脈,嚴格監(jiān)測血壓及患者各項凝血指標,并針對老年患者存在的基礎疾病特點,注意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樣可提高PCI成功置入率,提高手術效果,而且隨著介入器械的改進及PCI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療會更安全有效。雖然有不少報道〔12〕指出高齡患者行PCI時,風險增高,圍術期并發(fā)癥增加,但高齡也并不是PCI術的禁忌證,有學者研究認為〔13〕,增齡并不是患者PCI術后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高齡冠心病患者在血運完全重建后可明顯改善預后。
1 宋文信,楊成明,曾春雨,等.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評估〔J〕.重慶醫(yī)學,2010;39(2):191-2.
2 李雁斌.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護理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9;49(19):76.
3 張會山,秦淑輝,邰煒彥,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分析〔J〕.臨床薈萃,2012;27(4):291-3.
4 劉 莉,劉瑛琪,顧 穎,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支架置入29例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17):2408.
5 董兆強,王 欣,蔣衛(wèi)東,等.卡維地洛預防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再狹窄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22):2203-5.
6 花冠杰.高齡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4):420-1.
7 彭描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28(28):32-3.
8 司良毅.積極穩(wěn)妥推進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1(4):241-2.
9 劉 瑩,陳慶偉,吳 慶,等.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890-3.
10 蘇紅燕,李雷陽.冠脈介入術近期預后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42-3.
11 張瑞萍,方 穎,吳立榮,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50例臨床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8;48(20):113.
12 楊震坤,沈衛(wèi)峰,張瑞君,等.雷帕霉素洗脫支架治療冠狀動脈慢性完全性閉塞病變〔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6;21(2):110.
13 王安偉,羅紊新,向 睿,等.266例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雜志,2010;39(12):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