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情 彭詠歡
(南京財經(jīng)大學金融學院,江蘇 南京 230046)
現(xiàn)代社會,銀行已經(jīng)與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密切相關,為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銀行的不良貸款有時卻能摧毀全球的經(jīng)濟,如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起的美國金融危機。所以探究不良貸款的成因,從根源上減少不良貸款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jù)國內外的銀行方面文獻,本文使用GDP增長率、失業(yè)率和貸款利率作為影響不良貸款的主要宏觀經(jīng)濟決定因素,并且用這些變量作為自變量估計一個基準模型?;鶞誓P偷谋磉_式如下:
除了考慮宏觀經(jīng)濟變量對不良貸款的決定作用,我們從銀行自身的特征和政策選擇出發(fā),考慮銀行的特征變量,依照國外學者的理論主要驗證一下八個假說:
(1)“管理不善”假說:成本低效率和未來不良貸款的增加呈正相關關系。理由是將管理不善和信用評價、對抵押擔保品的評價和監(jiān)督借款人的不足聯(lián)系起來。
(2)“成本節(jié)約”假說:成本效率高引起不良貸款率的提高。根據(jù)這一觀點,承銷,監(jiān)控貸款和調節(jié)成本效率之間存在一個資源分配的均衡。即銀行若付出較少的努力得以保證較高的貸款質量,將更具成本效益,但從長遠來看,不良貸款的數(shù)量會不斷增加。
(3)“道德風險”假說:銀行資本低導致不良貸款的增加。因為對某些銀行經(jīng)理的道德風險激勵會使得在他們的銀行資本薄弱時,他們會增加貸款組合的風險度。
(4)“多樣化”假說:銀行規(guī)模和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與不良貸款負相關。
(5)“太大而不能倒閉”假說:在TBTF(too big to fail)假設下,杠桿增加,會使大銀行承擔過度的風險,因此有更多的不良貸款。
(6)“管理不善Ⅱ”假說:銀行行為表現(xiàn)與未來不良貸款的增加負相關。理由是過去的行為表現(xiàn)能作為質量管理的一個指標,類似于“管理不善”假說。
(7)“順周期信貸政策”假說:行為表現(xiàn)與未來不良貸款的增加呈正相關。因為它反映了銀行部分寬松的信貸政策(即凈現(xiàn)值為負的擴展信貸)。
(8)“嚴格控制”假說:較高的股權集中度往往通過嚴格控制銀行的管理,促進了風險的厭惡,因此持股集中度與不良貸款負相關。
根據(jù)上述假說,下表給出了用于解釋各種假設的變量的定義和符號。
表1 用于解釋各種假設的變量的定義
i 1總資產 “多樣化”假說(—)非利息收入 NII=非利息收入/總收入 “多樣化”假說(—)規(guī)模 SIZE=總資產/Σ=N“太大而不能倒閉”假說(+)規(guī)模條件下的杠桿利率股權集中度R 負債總額/總資產,SIZE L=杠桿率和規(guī)模“嚴格控制”假說(—)當?shù)谝淮蠊蓶|持股比例分別大于50%時,取這個虛擬變量為1
本文數(shù)據(jù)取自我國上市銀行年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將不良貸款分成公司類不良貸款和個人不良貸款進行比較研究。使用的估計方法是廣義估計(GMM)方法。
根據(jù)估計結果,國內生產總值對兩類不良貸款系數(shù)都是顯著的并達到了預期的符號。失業(yè)率對兩種類型不良貸款都有顯著影響,但是系數(shù)符號與預期符號相反。貸款利率系數(shù)符號相符但不顯著。用銀行特征變量驗證假說的結果見表2.
表2 驗證假說的結果
從表2來看,只有“道德風險”假說適用于我國上市銀行的公司類貸款,在筆者看來估計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待筆者進一步對模型進行改進。
[1]Dimitrios P. Louzis , Angelos T. Vouldis , Vasilios L.Metaxas. Macroeconomic and bank-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Gree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tgage,business and consumer loan portfolio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6.2012.1012-1027
[2]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與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