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松 韓玲芝 李玉洋 竇建偉
1.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膠州 266300;2.山東省膠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膠州 266300;3.山東省平度市長樂鎮(zhèn)衛(wèi)生院保健科,山東平度 266714
肺炎支原體(MP)感染在小兒肺炎病原的發(fā)生率高達10%~30%,近年來逐漸成為小兒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主要病原體之一[1]。該病極易引發(fā)咽炎、扁桃體炎等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同時繼發(fā)腦膜炎、肝炎、心肌炎等多臟器損傷,嚴重時也可導致患兒死亡[2],了解其發(fā)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選取MP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其臨床特點和相關危險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1月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收治的MP感染患兒1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6例,女54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4.59±2.23)歲;熱程 1~14 d,平均(6.32±2.11)d。全部患兒四季均有發(fā)病,臨床表現多為咳嗽、發(fā)熱,患病初期以干咳、陣咳為主,發(fā)熱多為不規(guī)則型。其中伴有頭痛、頭暈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體征的患兒43例,伴有抽搐者15例,伴有消化吸收系統(tǒng)病癥者59例?;純喝朐呵靶腥朐涸\斷,確定感染疾病,其中支氣管肺炎64例,支氣管炎47例,化膿性扁桃體炎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例,其他10例。所有患兒均經行實驗室檢查,內容包括血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X線胸片檢查、C-反應蛋白(CRP)檢查、心肌酶譜、補體 C3、C4 值測定等。
存在呼吸道癥狀與體征的患兒;X線胸片檢查顯示肺部存在炎癥跡象(胸片異常、肺部出現紊亂紋理、不清晰陰影、變粗糙、不平整);ELISA法檢測血MP-IgM后結果為陽性;應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后顯效的患兒。
觀察記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內容主要包含感染疾病、發(fā)熱程度、熱程、咳嗽類型、胸部聽聞結果、血常規(guī)、CRP、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X線胸片檢查結果,探討性別、年齡、熱程、發(fā)病季節(jié)、居住環(huán)境、支原體感染史、抗生素應用時間、C3、C4補體值、流行接觸史等因素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關系。補體C3、C4值的測定應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由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提供。其余檢測試劑均購自天津,且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檢驗操作。
表1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點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應用單因素、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小兒MP感染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全部研究對象行入院前診斷,統(tǒng)計患兒感染疾病、體溫、熱程、臨床癥狀等。同時對全部患兒行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等,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小兒MP感染最易引起支氣管肺炎,其次為支氣管炎;臨床表現為不規(guī)則型高熱,發(fā)熱持續(xù)1~7 d,咳嗽無晝夜之分,多為陣發(fā)性連聲咳,實驗室檢查中以CK-MB輕度升高為主,胸片檢查以小斑點狀模糊影多見。
對可能引起小兒MP感染的因素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小兒MP感染有意義的因素為年齡、性別、季節(jié)、居住環(huán)境、抗生素應用時間、低補體狀態(tài)和流行接觸史(均 P<0.05)。見表 2。
表2 影響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在可能影響小兒MP感染的單因素分析基礎上,選取有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小兒MP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抗生素應用時間、季節(jié)、年齡、低補體狀態(tài)和流行接觸史(均P<0.05)。見表3。
表3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危險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MP感染是小兒臨床多見的肺部感染,該病多借助呼吸道飛沫散播,嚴重影響了患兒身體健康。小兒MP肺炎感染通常發(fā)生間質性支氣管肺炎、急性細支氣管炎等病理變化,臨床癥狀多見咳嗽、發(fā)熱等[3]。早期輕型MP感染患兒很可能因臨床體征不夠顯著,影像學檢查不夠典型等而造成誤診,進而易導致抗生素濫用,細菌耐藥性增強,從而引發(fā)其他病原菌合并感染,最終導致肺外多臟器損傷加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4]。因此了解小兒MP感染臨床特點及可能引發(fā)該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對其臨床診斷與鑒別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140例小兒MP感染中引起支氣管肺炎 64例(45.71%)、支氣管炎 47例(33.57%);臨床主要表現為不規(guī)則型高熱,熱程1~7 d,咳嗽多為陣發(fā)性連聲咳,胸片檢查以小斑點狀模糊影多見,實驗室檢查中以CK-MB升高為主。本研究通過Logistic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后結果指出,影響小兒MP感染的獨立相關危險因素為抗生素應用時間、季節(jié)、年齡、低補體狀態(tài)和流行接觸史。
本研究表明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小兒MP感染率也逐漸上升。有研究結果顯示,小兒MP感染多集中在年齡為4~10歲的患兒[5],本文研究結果與其一致。這種結果可能是由于嬰幼兒的MP感染多為初次隱性感染,臨床體征多不明顯。也有可能是因為4~10歲的患兒因經歷初次感染后發(fā)生了相應的變態(tài)反應,出現了再次感染后的典型臨床癥狀,這種癥狀一般較為嚴重且顯著。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季節(jié)因素的OR值為2.668,研究中發(fā)現小兒MP感染多以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為主。有文獻指出,秋冬季節(jié)多發(fā)小兒MP感染,可能是因為MP具有耐冷不耐熱的特性,37℃以上溫度就能降低其存活時間[6]。低補體狀態(tài)的OR值為3.209,本研究指出,MP感染的患兒血清中IgM與IgG水平較高,但補體C3與C4水平則較低。這種低補體狀態(tài)導致了患兒機體免疫力抵抗力降低,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機體免疫紊亂,最終引發(fā)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流行接觸史OR值為2.887。有研究顯示,在MP感染流行期,小兒MP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非流行期顯著增加(P<0.05)[7];也有文獻指出在MP感染秋冬流行季時,小兒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非流行期高3~4倍[8-9]。在本研究中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抗生素應用時間OR值為2.500(P<0.05)??股貞脮r間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關系可能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是以呼吸道傳播為主,其與人類機體內部分組織具有一些共同的抗原?;純罕桓腥竞箝L期應用抗生素不僅抑制了MP的感染,也可使自身機體也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導致多臟器、多系統(tǒng)的的免疫損傷,加重肺外感染,降低自身免疫力,進一步加重了機體感染。
綜上所述,在秋冬季節(jié)出現的、陣發(fā)性連聲咳、高熱或超高熱、免疫力低下且具有支原體流行期接觸史的小兒應高度懷疑MP感染,盡早確診并給予及時治療。
[1]劉秀,吳敏.8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及影像學分析報告[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68-69.
[2]陳秋芳,余剛,張海鄰,等.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影像學及內鏡特點[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1):42-45.
[3]韓愛萍.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小兒支氣管哮喘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06,46(10):48-49.
[4]Lee KY,Lee HS,Hong JH,et al.Role of 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 [J].Pediart Pulmonol,2006,41(3):263-268.
[5]吳栩,葉峰,馮金燕.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28):20-22.
[6]徐慧香,張慧燕,車大鈿,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10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1):51-52.
[7]黃瑞娟.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532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3):91-94.
[8]吳立文,葉濱.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136例臨床分析[J].現代醫(yī)院,2011,11(3):58-60.
[9]劉燕,何奎華,倪玉蓮,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49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14):193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