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芹 代青湘 李英蓮 許慧寧 韓吉祥 劉軍莉 常 瓊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一科,青海 西寧 810000)
近幾年我科開展了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的檢測,觀察到同年齡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baPWV明顯較其他疾病者增高。本文旨在通過對baPWV與COPD的相關性研究,為COPD并發(fā)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健康對照組:來自我院門診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體檢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55~83〔平均(70.76±7.69)〕歲,經(jīng)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胸片等確定為健康者,有吸煙史或已戒煙者,其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均>70%,近3個月無呼吸道感染史。COPD組:選取同期在我院老年科住院及門診接受動脈硬化檢測COPD穩(wěn)定期患者92例,年齡61~84〔平均(73.35±5.66)〕歲。根據(jù)肺功能〔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 FEV1/用力肺活量(FVC)<70%,F(xiàn)EV1≥80%為輕度,50%≤FEV1<80%為中度,30%≤FEV1<50%為重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組患者分別為39例、29例、24例。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1〕,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等疾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zhì)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基本方法 收集臨床資料,準確詳細記錄所有受檢者的年齡、性別、體重、身高、血壓及COPD病史、吸煙情況(年限、每天吸煙指數(shù)及戒煙年限)及肝腎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等。
1.2.2 生化指標測定 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4 ml,即時分離血清,分別檢測空腹血糖(FBG)、血脂[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cy。血脂測定采用日本 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儀(試劑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 baPWV的測定 應用日本科林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VP-1000在25℃左右的室溫下測定baPWV,均以右側(cè)的測定值為標準進入統(tǒng)計,兩側(cè)有良好的相關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
2.1 baPWV正常組與增高組臨床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 根據(jù)baPWV正常參考值,baPWV≥1 700 mm/s為動脈硬化〔2〕。將所有受檢者分為baPWV正常組和baPWV增高組,baPWV增高組血壓、血Hcy、TG、吸煙史均高于baPWV正常組(P<0.01),TC低于baPWV正常組(P<0.01),而FBG、UA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s)
表1 臨床資料和生化指標比較(±s)
指標 n 年齡(歲)SBP(mmHg)DBP(mmHg)TC(mmol/L)TG(mmol/L)LDL(mmol/L)HDL(mmol/L)FBG(mmol/L)Hcy(mmol/L)UA(μmmol/L)吸煙史(n)baPWV正常組 37 70.68±7.19 120.62±13.25 75.42±8.03 3.49±1.02 1.22±0.48 2.01±0.87 1.10±0.265.038±0.4 615.826±3.01397.32±98.36 17 baPWV增高組 85 73.61±5.66 128.30±13.95 71.22±8.29 2.47±1.39 1.48±0.63 1.94±0.73 1.15±0.38 5.08±0.4620.99±8.22431.75±97.48 46檢驗統(tǒng)計量值 2.418 2.834 2.633 4.042 2.282 0.401 1.294 0.287 3.36 28.007 15.166 P值 0.017 0.01 0.005 0.000 0.024 0.689 0.198 0.7750.001 0.09 0.004
2.2 各組baPWV比較 COPD三組患者baPWV值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1 578.97±197.44)cm/s〕(P<0.01),其中COPD輕度組〔(1 860.10±273.46)cm/s〕與重度〔(2 154.62±341.81)cm/s〕、中度組〔(2 017.17 ±321.84)cm/s〕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COPD重度、中度二者之間無明顯差別(P >0.05)。
2.3 Logistic回歸分析 以BaPWV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吸煙、血脂、血壓、肺功能為自變量,行Logistic相關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TG、肺功能是COPD患者發(fā)生動脈硬化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預防、可治療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大量臨床資料顯示,COP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均較單純COPD患者明顯增高〔3〕;動脈彈性減退是多種危險因素對血管壁早期損害的綜合表現(xiàn),是早期血管病變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指標。baPWV是公認的評價大動脈彈性的經(jīng)典指標,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4〕,baPWV越高說明動脈彈性減退,動脈僵硬度增加。早期發(fā)現(xiàn)和干預亞臨床期血管病變的進展才能延緩和控制心血管病的發(fā)展。動脈彈性減退使動脈所受的牽拉增加,血管壁壓力增大,管壁的彈性成分容易疲勞和斷裂,從而使內(nèi)膜損傷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事件〔5〕。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COPD患者動脈彈性降低,易發(fā)生動脈硬化,并且發(fā)現(xiàn)COPD患者隨著肺功能的下降baPWV值也明顯增高,這與 Sabit等〔6〕研究相吻合。Siny等〔7〕提出 COPD 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F(xiàn)EV1下降10%,總病死率增加14%,而心血管事件所致的病死率至少增加28%;因此提出FEV1/FVC下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COP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心血管病傳統(tǒng)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紊亂、高血糖、高尿酸血癥、高Hcy血癥、肥胖、高血壓等。COPD患者由于長期缺氧、機體耗能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及機體分解代謝亢進等原因可引起低脂血癥及營養(yǎng)不良,從而加重局部和全身炎癥反應及內(nèi)皮功能障礙,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重。
綜上,COPD患者易發(fā)生動脈硬化并增加其嚴重程度,與血脂異常、肺功能下降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因此COPD患者及吸煙患者早期進行baPWV檢查,可早期預防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同時積極給予干預措施如戒煙、改善營養(yǎng)狀況、調(diào)節(jié)血脂水平、家庭氧療等措施,可能有效地降低COP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6.
2 陳 虞,胡大一,楊進剛,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臂踝脈搏波速度的臨床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3):275-8.
3 Curkendall SM,Deluise C,Jones JK,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skatchewan Canad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OPD patient〔J〕.Ann Epidemiol,2006;16(1):63-70.
4 李桂月,趙玉生.脈搏波傳導速度測定的臨床意義〔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06;33(2):91-3.
5 李春鳳.聯(lián)合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5例臨床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6):676-9.
6 Sabit R,Bolton CE,Edwards PH,et al.Arterial stiffness and osteoporo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e Crit Care Med,2007;175(12):1259-65.
7 Siny DD,Man SF.Why are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increas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potential role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J〕.Circulation,2003;107(11):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