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龍
摘 要 城市建設中,尤其是商業(yè)繁華地段和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地下空間的開發(fā)具有很大意義。因此,做好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確保高層建筑物地下室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小高層建筑 地下室 施工 技術 措施
一、工程簡單介紹
筆者曾參與建設的小高層建筑,由21棟18層住宅樓、7棟5層住宅樓、1棟2層配套公建、1棟3層幼兒園、地下車庫及人防地下室、傳達室一、傳達室二組成。配有變電站、垃圾收集站、花園等設施,該工程總建筑面積281208 m2,
小高層項目18號樓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地上有18層,地下1層,建筑面積達11210 m2,其中地下室部分為401 m2,建筑基底面積952 m2,建筑總高度51.3 m。設計底層地坪±0.000,相當于85國家高程5.100 m,室內外高差900 m。建筑體征:±0.000以下墻體,內填充墻采用MU10的長江淤泥燒結多孔磚、M10水泥砂漿砌筑;外圍護墻體為C35自防水混凝土?!?.000以上墻體:內填充墻采用MU5長江淤泥燒結空心磚,外填充墻采用MU5長江淤泥燒結多孔磚,M5混合砂漿砌筑。結構特征:18號樓基礎采用鋼筋砼灌注樁,筏板基礎,現(xiàn)澆鋼筋砼剪刀墻(暗柱)、樓梯、樓屋蓋,除基礎墊層采用C15砼外,地下室底板凝土強度為C30,外墻板凝土強度為C35,所有迎水面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50 mm。混凝土內須摻加SY-G高性能膨脹抗裂劑,摻入量為水泥用量的6%。
二、地下室底板施工技術
由于該工程工期較緊,在施工時,本工程的地下室以后澆帶劃分為兩個施工區(qū)域(后澆帶以東的A區(qū)及以西的B區(qū))。兩個區(qū)分別安排有鋼筋班組、木工組及瓦工班組,平行施工。
1.平整底板基面。為了確保底板基面的平整度,采用摻5%水泥的石屑進行底板板底的回填并夯實,澆筑100厚的C15混凝土墊層;將承臺、墻基槽底、柱基坑底石頭以后澆筑C15混凝土,通過平板振動器將其振實。如基坑超深超過20 cm,必須在采用平板振動器振搗之前先用振動棒將其振搗密實,然后再進行≥3遍地來回拖振。在墊層澆完的6 h之后,12 h之前實施淋水養(yǎng)護,連續(xù)養(yǎng)護一周,每日淋水養(yǎng)護應多于4遍。
2.養(yǎng)護底板。混凝土墊層3 d后A區(qū)由東往西,B區(qū)由西向東同時以由深到淺,按照承臺-柱基-墻基-板-墻柱順序進行底板鋼筋的安裝。進行底板鋼筋綁扎時,應按照設計規(guī)定主方向,即下層:下方為主方向的板筋,上層為次方向的板筋;上層:下方為次方向的板筋,上層為主方向的板筋。依據(jù)設計的厚度要求,在墻柱、承臺的基鋼筋保護層選用塑料保護層墊塊,每個平方需≥4塊;選用Ф14@1000×1000的“凳仔”筋將板面筋進行牢固支撐,不能支撐于板底防水層,應支撐于地板筋上,這樣才不會產生滲漏。
3.底板模板安裝。依據(jù)以前同類工程經驗,發(fā)現(xiàn)此項工程并不需要通過混凝土內埋管,利用通水降溫的方式,但為了避免發(fā)生收縮裂縫,施工中應采用以下措施:(1)選擇原材料時,粗骨料盡量選用5 mm~30 mm粒徑的碎石,且含針片狀物體量<5%,含泥量≤0.5%;應選用平均粒徑為0.4 mm的中砂,含泥量≤1%。選用這些原材料配置出來的混凝土必須實現(xiàn)160 mm~180 mm的坍落度,初凝時間為4 h~5 h,強度應與設計要求相符。(2)進行混凝土底板澆筑時,AB兩區(qū)均采用兩臺混凝土泵,依據(jù)設計要求由東向西,分成兩次進行澆筑。首次澆筑應選用C35澆筑,待分層澆筑振搗密實,且已經將底板板筋扎完,經驗收合格可用P6、C35抗?jié)B混凝土進行二次澆筑。連續(xù)分層澆筑24 h,為防止冷縫出現(xiàn),可輔助選用塔吊吊送混凝土完成澆筑。需要注意的是每層澆筑厚度需≤30 cm,澆筑間隔時間控制為1 h,這樣便于混凝土水化熱向大氣散發(fā),確保澆筑后的溫度分布均勻。(3)混凝土的養(yǎng)護應該根據(jù)澆筑完成的先后順序,每次澆筑完一段混凝土之后,一旦超過6 h就要用濕麻袋將其覆蓋嚴密,實施晝夜?jié)菜B(yǎng)護,每天至少7遍,持續(xù)3天;在后澆帶邊沿選用Mu10標磚和M10水泥砂漿砌擋水,擋水尺寸為120×200。下室底板的養(yǎng)護,時間應超過14天。
4.梁板鋼筋安裝。(1)梁鋼筋截面高不低于1 m時,需選用模內安裝,依照圖紙將其綁扎完成后,墊好塑料墊塊,驗收合格可進行封梁側模。(2)梁鋼筋截面高等于1 m的,選用模外綁扎,按照施工圖紙在梁模上方綁扎,檢驗合格后加扎塑料墊塊,然后將其一起沉入梁模內。(3)根據(jù)施工要求間距進行板筋彈線綁扎,四邊起支撐作用的板底筋應長向在上,短向在下;而面筋則是短向在上,長向在下,綁扎完之后要全部墊塑料墊塊,每平方不小于4個。
5.梁板混凝土澆筑。該工程選用泵送為主,塔吊吊送為輔的梁板混凝土連續(xù)澆筑方式,不但能夠加快澆筑速度,還能防止冷縫產生。梁板混凝土澆筑前1 d應淋水濕透,各區(qū)將澆筑方向進行上下互換,即下層澆筑方式若是由南向北進行,上層則該為由北向南的方向,這樣可以將澆筑時對模板產生的位移抵消。澆筑依照先梁后板分段循環(huán)方式進行,然后振搗,步距為2 m,控制每步循環(huán)時間為2 h?;炷翝仓簳r,選用振動棒分層振搗,澆筑板選用平板振動器實行3遍來回拖振振搗,加干水泥砂漿后采用鋁壓尺將其刮平,然后采用塑膠板抹平。振搗密實墻柱位的混凝土應做成粗面,還應高于相鄰梁板面,避免形成積水。實行晝夜≥7遍的淋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要連續(xù)且≥7 d。墻柱混凝土應定時射水養(yǎng)護,減少水化熱,防止產生溫度裂縫。
6.模板拆除。(1)墻柱梁側面板的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棱角、表面在拆除模板后不受損傷就可拆除了。(2)板、梁等水平構建的底模,一旦強度出現(xiàn)意外,應申報監(jiān)理公司,審批過后即可拆除模板。(3)模板應1次性拆除,不能留懸空模板。(4)對樓層外模板進行拆除時,應做好防止模板向外倒跌、高空墜落的措施。
三、地下室的節(jié)點控制
1.構造處理。(1)穿墻管應選用套管式防水法,并加焊止水環(huán)在套管上。(2)預埋件、穿墻管道的位置應準確,并且要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就預埋。(3)穿墻管距離凹凸部位、內墻角需不小于250 mm。(4)止水環(huán)應焊接密實,套管式穿墻管防水構造的翼環(huán)應和套管滿焊密實,還要在施工前清理干凈套管內表面。
2.施工縫留置及施工過程。防水混凝土應采用連續(xù)澆筑施工方式,在施工縫澆筑混凝土應先清理表面的雜質和浮漿,鋪一層凈漿后鋪1∶1比例的水泥砂漿30 mm~50 mm,或選用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涂刷,必須及時澆筑混凝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工程需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案及規(guī)劃周密的施工程序,對于重點、特殊部位應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重點做好施工工作,施工每個節(jié)點都應控制好,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朝云.淺談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J].才智,2012,(4):35.
[2]于繼林,韓明偉,周亞臣.淺談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