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希,鐘 維,周 磊,袁立明
(1.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2.湖南師范大學醫(yī)學院,湖南 長沙410013)
面神經是一對重要的腦神經,本研究為面神經顴支解剖提供更詳細的資料,為除皺術等頜面部整形美容外科提供相關的解剖學依據[1]。臨床上,面部腮腺處和顴區(qū)無論是大切口還是小切口,處理分離顴筋膜和腮腺咬肌筋膜是相當重要的,本文對面神經的分支顴支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進行解剖觀察,為在面部進行的手術提供解剖學的基本資料。
取童尸30例(12 具男童尸,8 具女童尸,10 成人尸體)的頭面部標本,采用正中切口,將皮膚沿兩側翻開,按由淺入深的層次進行解剖,剖開腮腺鞘,在腮腺組織中仔細分離辨認面神經腮腺叢,找到面神經顴支,觀察了解其分支分布情況。使用游標卡尺等測量工具對標本進行測量,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顴支支出腮腺的分支有2~5 支,兩支型為主,占66.7%,男童占29.8%,女童占19.3%,成人占17.6%,3 支型占25%,男童占7.4%,女童占10%,成人占7.4%,多支型占8.3%,男童占3.3%,女童占2.9%,成人占2.1%。(2)淺支出現率為91.67%,男童占36.7%,女童占24.5%,成人占30.47%,其分支也有3 種形式,深支出現率為8.33%。(3)淺支和深支多種形式跨越顴大肌并相互間有吻合[2],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大致出來,男童和成人以兩支型和多支型為主,女童以三支型為主,這為醫(yī)學美容外科手術提供參考。
面神經顴支入顴肌點的位置支配顴大肌的顴支均位于外眥點的外側、口角的上方。其中最上1支(ZJ)與顴大肌外緣的交點為A 點,其在坐標軸上的位置為(25.08±4.82) mm和(34.23±5.56) mm。A 點距顴弓下緣0~16 mm,平均(10.23±4.92)mm,其他各入肌支依次斜向下。最下1 支(z2)與顴大肌外緣的交點為B 點,其在坐標軸上的位置為(16.29±5.17)mm和(24.71±3.41)mm。本實驗中B 點均于顴大肌外緣的中點處,該點距離口角40-50 mm(圖2),平均(45.78±3.67)mm。也是顴支在顴大肌上1/2 深面走行并支配該肌,在其下1/2 深面有面神經的頰支穿越,并且顴、頰支之間有交匯吻合[3]。
圖1 面神經顴支分支的分布解剖示意(C 外眥角D 腮腺管E 顴支)
圖2 面神經顴支入顴肌點示
在顴支主干及其分支下面,有面橫動脈,和面橫靜脈穿過,面神經顴支,支配眼輪軋肌,顴肌,額肌等,顴肌支配眼輪軋肌的支細小,有3~10 支,支配額肌的支細小,有3~8 個分支,以3~5 支為多見,支配顴肌的支細小,2~4 支為多見,測量得到的相關數據值見表1。
表1 面神經顴支分支到相關測量點的距離
在臨床上,由于顳支的損傷率比其他分支高,所以有關顳支解剖的報道較多。雖然也有報道顴支的解剖,但僅限于其在顴肌表面及眼輪匝肌內的分布情況[3-5],對于顴支支配顴肌的方式,尚未見報道。
面神經顴支及其分支顴肌支和眼輪匝肌支,分布走行于顴區(qū)淺筋膜深層直達肌肉。其中越過顴弓面處最為表淺,在手術操作中易受損。顴支的分支相對細小,而在處理分離顴筋膜時容易損傷。顴肌支和眼輪匝肌支數目較多,故在面部整形外科手術中對顴肌和眼輪匝肌的處理應盡量靠近中線,這樣就可以減少對二者的損傷,造成術后除皺效果不明顯,準確的掌握面神經顴支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的解剖位置關系,在醫(yī)學美容整形外科手術中就可以既保護了面神經顴支及其分支免受損傷,避免因神經受損造成的術后眼裂閉合障礙和額紋消失,同時又可以做到對顴肌和眼輪匝肌的適當外科手術處理,達到滿意的除皺效果。
我們觀察到,隨著年齡層次的增加,兒童面神經顴支長度逐漸增長,直徑變細。這與日后外科整容方面的研究密不可分。兒童的面神經較為短粗,所以外科手術如:兔唇矯正術、面癱恢復術、燒傷拉皮術等等容面部手術都能夠盡量避免傷及神經,并且兒童面部脂肪層較厚,神經掩埋較深,面神經顴支橫過面橫動脈、面橫靜脈,手術過程中,可以盡量注意手法和力度,避免引起大出血和不可逆的神經血管損壞。而成人面神經顴支較為細長,面部脂肪層較薄,手術過程中,不排除神經淺出或者隨著生長神經萎縮的可能。
[1]黃罡,柳大烈,莫振東.面神經顴支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4):197-199.
[2]王潔晴,秦宏智,胡 剛,等.面神經顴支支配顴肌的顯微解剖學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志,2007,18,5
[3]宋業(yè)光,謝洋春,嚴義坪.現代面部除皺術的面神經解剖學研究[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1):5-7.
[4]Hwang K,Lee DK,Lee EJ,et a1.Innervation of the lower eyelid in relation to blepharoplasty and midface lift.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adaveric study [J].Ann Plast Surg,2001,47(1):1-7.
[5]雷濤,徐達傳,高建華.除皺術中防止面神經顴支損傷的解剖 學 研 究 [J].第 一 軍 醫(yī) 大 學 學 報,2003,23 (8):847-84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