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席,李吉剛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導致冠心病患者住院和病死的主要原因,及時有效的治療與預后密切相關(guān)?,F(xiàn)將筆者所在醫(yī)院對47例ACS患者應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療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 ̄08—2007 ̄04在筆者所在科住院治療的ACS患者106例(診斷參照文獻[1]診斷標準進行),排除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腫瘤,感染,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及近1周內(nèi)使用過氯吡格雷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平均(62.3±6.2)歲。UA患者42例,NSTEMI患者20例,STEMI患者44例。所有患者入選時因個人意愿或經(jīng)濟條件等原因均未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經(jīng)確診為ACS后,隨機分為對照組51例和治療組5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gòu)成、吸煙史、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及血脂水平等基線特征上,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臨床基線特征(±s)
表 1 兩組患者臨床基線特征(±s)
組別 治療組(n=55) 對照組(n=51) P年齡(歲) 63.03±5.16 62.56±5.02 >0.05男/女 26/29 30/21 >0.05吸煙史 30 31 >0.05高血壓病 20 23 >0.05糖尿病 9 11 >0.05高脂血癥 33 29 >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guī)使用藥物硝酸鹽類、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調(diào)脂藥物、抗凝(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藥物(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組于以上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深圳信立泰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00542),首劑負荷量 300 mg,以后 75 mg,1 次/d。 兩組隨訪時間均為1年。
1.3 觀察項目 第1周:①入院后立即做心電圖檢查(標準12導聯(lián)心電圖),以后1次/d心電圖描記;②立即測定肌酸激酶(CK-MB),12 h后再測定1次,以后1次/d;③心絞痛日均發(fā)作次數(shù)及每次心絞痛持續(xù)發(fā)作平均時間;④治療前后肝功、腎功,白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血脂測定。再對比兩組1年內(nèi):①新發(fā)心肌梗死;②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③心力衰竭;④緊急血運重建;⑤心血管病因猝死;⑥出血情況;⑦血小板或粒細胞減少情況。
1.4 療效評定 觀察第1周缺血性胸痛控制情況,顯效:同等勞力程度不引起心絞痛或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80%;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加重;比較1年內(nèi)兩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兩組1年內(nèi)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 2 治療組與對照組心絞痛控制情況
表 3 兩組1年內(nèi)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第1周心絞痛控制比較 對照組心絞痛癥狀控制總有效率為75.13%,治療組為93.69%;對照組心絞痛癥狀控制顯效率為45.54%,治療組為60.00%。在心絞痛改善程度上,兩組均能緩解心絞痛的發(fā)作,但治療組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 2。
2.2 兩組1年內(nèi)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組在新發(fā)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心力衰竭發(fā)生率上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總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0.01),行緊急血運重建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兩組患者觀察期內(nèi)均無猝死發(fā)生。見表3。2.3 兩組應用氯吡格雷前、近期、遠期血小板計數(shù)及粒細胞計數(shù)比較 兩組間血小板及粒細胞計數(shù)無明顯變化。見表4。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非 ST段抬高型心梗 (NSTEMI)和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其機制為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釋放,凝血系統(tǒng)激活形成血栓(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療至關(guān)重要[2]。目前已完成的一些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對氯吡格雷在ACS中的應用做出了評價。
CURE研究表明,在ACS中,首先使用氯吡格雷300 mg的負荷劑量,之后75 mg/d維持量與阿司匹林合用,無論在用藥后早期(1個月)或長期(9~12個月)都比單一使用阿司匹林更顯著降低嚴重心血管事件的危險,而不增加嚴重出血的并發(fā)癥[3]?;贑URE試驗,2002-03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公布的最新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其中對抗血小板治療部分進行了修改,指出對于因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患者,如果不計劃進行早期介入治療,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chǔ)上需立即給予氯吡格雷治療至少1個月,亦可至9個月[4]。
關(guān)于氯吡格雷在ST段抬高的中的應用,發(fā)表于美國心臟病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的COM-MIT/CCS-2試驗,對其作出了評價。結(jié)果表明氯吡格雷組相對風險降低了9%。單純的病死率也降低了7%,再梗死降低了13%。這些效益均不伴有大出血事件和出血性卒中風險的增加。聯(lián)合有效性終點在第一個24 h內(nèi)明顯降低。在男性和女性,年齡>75歲和<75歲的人群中,相對風險的降低是相似的。氯吡格雷的益處在發(fā)病早期的患者中更明顯,并且與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療無關(guān)。
表 4 兩組病例應用氯吡格雷前、近期、遠期血小板、粒細胞變化(±s,×109/L)
表 4 兩組病例應用氯吡格雷前、近期、遠期血小板、粒細胞變化(±s,×109/L)
組別 血小板計數(shù)粒細胞計數(shù)應用前 應用后7 d 應用后1年 應用前 應用后7 d 應用后1年治療組 283±10.2 245±8.3 255±11.3 8.59±2.40 7.69±1.35 5.85±1.13對照組 279±10.9 242±11.7 256±10.5 9.08±1.26 8.32±1.52 5.80±1.36
本文結(jié)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國產(chǎn)氯吡格雷(泰嘉),通過對短期療效和遠期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的對比觀察,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這與CURE試驗及COM-MIT/CCS-2試驗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考慮其機制為多途徑聯(lián)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提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lián)合用藥取得了疊加的益處。短期及長期應用國產(chǎn)氯吡格雷(泰嘉)無明顯血小板和粒細胞減少。綜上所述,氯吡格雷應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效果可靠,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吳素華.急性冠脈綜合征[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175-177.
[2]Flather MD,Booth J,Baba lis D,et al.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 for Acute Syndrome):the EQUIP-ACS project protocoland design[J].Trials,2010,11(1):5.
[3]The CURE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clopidogrelin addi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segment elevation[J].N Engl J Med,2004,345(7):494-502
[4]Kuhner FG,Hand M,Smith SCJr,et al.2009 focused updates: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ction(updating the 2004 guideling and 2007 focused update)and ACC/AHA/SCAI guidelings on percutaneous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updating the 2005 guideling and 2007 focused updat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a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9,120(22):2271-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