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來 張華操 馮志鳳
(無錫機電高職體育教研室,江蘇 無錫 214028)
報載2002-2010年不完全統(tǒng)計,僅全國各種運動會長跑項目中16歲以上參賽者猝死的案例就超過40起。江蘇、甘肅、湖北等地一些大中小學校紛紛取消長跑、雙杠、鉛球等體育項目,將其視為危險、奪命項目。從中國學生體質調查看,25年來大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據(jù)2011年第六次調查報告: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xiàn)緩慢下降,其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低下。2007年四川綿陽城區(qū)參加高考體檢人數(shù)12891人,全部合格的僅883人;北京大學僅僅兩周軍訓,就有3500名學生看病,累計超過6000人次。在中國,競技體育是政治,傾舉國之力培養(yǎng)運動員為國爭光,與全民體育健身完全脫節(jié)。學校和家長只關心文化科目。體育課不是被擠占,就是被壓縮。即使有體育課不少學生也不上。有的高校竟出現(xiàn)800米和1000米的體質測試雇人代跑,市場價格還不斷上漲,比如去年是50元,今年漲到120元。有體育課,無體育教育。遇到考試,體育課就要讓路。學生從未嘗到體育的樂趣和好處,因而體質下降,弱不禁風是必然結果。和其他產(chǎn)業(yè)一樣,教育已經(jīng)完全被某些利益集團所綁架,那就是所謂的教育產(chǎn)業(yè)化。教育家沒有了,有的是把學生當作商品用來消費的學官和學商。孩子的天性本是自由奔跑,卻被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早早地鎖進教室課堂,使他們的天性尚未打開,就被壓抑和消滅了。他們一方面被知識填鴨,裝了一肚子死知識;一方面被垃圾食品充滿,身體不是在戶外、陽光和奔跑中自然生長,而是被化肥、激素催成外強中干的虛胖子。當長跑猝死悲劇發(fā)生時,學校的應對辦法是因噎廢食,取消長跑。治本不成,連表都不治了。陽光體育運動是國家廣泛開展的保障學生基本鍛煉活動的一項政策,2011年3月5日,“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蘇南五年制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為主的學校,與中小學生相比學習壓力相對來說較小,這些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如何,本文以無錫市高職院校為例,運用調查等方法對蘇南高職類院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狀況進行研究。
運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無錫市高職院校 5所(無錫機電高職、無錫旅游高職、無錫交通高職、無錫汽校、無錫惠山職校),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同時選取教師、領導等體育工作者作為調查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wǎng)等文獻檢索工具,查閱關于陽光體育的相關文獻資料,為問卷的設計和文章提供理論支撐。
2.2.2 調查問卷法
從選取的學校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問卷分為學生和工作人員兩種,學生問卷每個學校 80份,工作人員 20份,共發(fā)問卷500份,收回問卷500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90份,問卷有效問答率98 %。
2.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對問卷的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并用 excell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運用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闡釋。
陽光體育自2007年開展以來從總體上來看比以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隨著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和學校對文化課學習的傾向,很多學校在沒有辦法的前提下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選擇取消各種劇烈的鍛煉活動,其中在陽光體育開展過程中也有很多形式主義的傾向。形式主義來源于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形式主義”是指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實際起到的作用,或只看重事物的現(xiàn)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質的思想方法。把形式托到絕對化的高度,做足表面文章。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自陽光體育開展以來共舉行過兩屆的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分別是陽光體育與奧運同行、陽光體育與祖國同行的主題,要求小學、初中、高中和高校每天分別至少跑1000、1500、2000這樣的量。然而在對學生進行你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的調查問卷中(如表1)得出只有19.15%的同學樂意跑步或者散步這樣的運動,80.85%更愿意從事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籃球在男生最喜歡的項目中排在第一位,女生則最喜歡羽毛球運動。有85.5%的被調查者認為《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內(nèi)容過于形式化,認為陽光體育的活動項目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校進行長跑運動都是在老師和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下進行,他們都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進行運動,不能從運動中體會樂趣成了目前陽光體育推廣開展面臨最大的問題。
表1 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項目調查
在對學校工作人員的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在陽光體育開展的幾年來,陽光體育幾乎被淪為口號體育,在一些學校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在陽光體育上做足功夫,打造表面文章。中國在大力宣傳素質教育,但是在很多學校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這個在有升學壓力的學校特別明顯。高職類院校以培養(yǎng)技能人才為主的學校,存在的升學壓力較小,但是存在一定的辦學壓力和就業(yè)壓力,形成以能力技能為本位的辦學思路。把技能放在首位,抓學生的技術能力。所以陽光體育的開展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圖1 學校領導、教師對陽光體育的態(tài)度
在對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對陽光體育態(tài)度的調查問卷中,一半的問卷顯示對陽光體育持有反對態(tài)度,這主要與被調查者本身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的態(tài)度有關,還有與學校老師害怕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好管理有關,也有的領導覺得應該抓學生的技能成績有關。應該普及和加大陽光體育的宣傳力度,不能讓陽光體育輪流為口號體育。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以“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校能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掌握至少2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在對高職學校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大部分的學生不能完成陽光體育一個小時的鍛煉目標。不是學生不喜歡運動,現(xiàn)在目前職業(yè)學校都是工學交替的辦學模式,即學生大多數(shù)的時間在實習車間。而目前職業(yè)學校的生源以本地為主,都不是寄宿的上學,在對研究對象的走訪過程中,學生在學校的閑暇時間不會超過2個小時,所以要完成一天一個小時的陽光體育鍛煉難度很大。
[1]毛曉榮.“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5):97-100.
[2]馮唯銳,徐蕾.“陽光體育運動”解析及高校實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4):13-16.
[3]都菊英.“陽光體育”語境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改革的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5):454-455.
[4]王明利.“陽光體育運動”實施與普通高校體育新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J].體育與科學,2008.29(5):93-97.
[5]高力翔,王步.我國體育教育現(xiàn)代化路徑探析— —體育與健康教育中意義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5):15-18.
[6]高力翔.社會學習理論在體育課運動技能教學個階段的運用研究—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實施途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6):56-58.
[7]王慧琳,閆偉.學校體育與大眾傳媒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4,(5):29-32.
[8]姜桂萍.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彈性管理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124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