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勛,武華衛(wèi),辜云杰,高 潔,王紅莉
(1.四川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成都市林業(yè)種苗站,四川 成都 610031)
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 Endl.)簡稱紅 杉,又名美國紅杉,是杉科(Taxodiaceae)單種屬植物,因其樹皮和心材紅色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孑遺樹種,是世界森林巨樹,是著名的速生樹種,同時也是重要的木工業(yè)原料。
紅杉在原產地樹高達60 m~100 m,胸徑3 m~4.5 m。常綠特大喬木。樹皮較厚,紅褐色,縱裂。枝水平開展,樹冠圓錐形,葉具有香氣,有鱗狀葉與條形葉二型,螺旋狀排列。條形葉13 mm~25 mm,葉背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基部扭轉成2列。鱗形葉5 mm~10 mm。球花雌雄同株,雄花頂生及腋生,雌花頂生。球果褐色下垂,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3 cm~2.9 cm,徑1.3 cm~2.5 cm。種鱗,木質,盾形。種子棕色,橢圓狀扁平,長約3 mm~4 mm,寬0.5 mm,單粒質量約3.3 mg~5 mg,有2個1 mm寬的翅。子葉2枚。其樹干通直,分枝細小,生長快,速生持續(xù)期長,易于培育大徑級材。木材具耐腐性和耐久性,可做槽、桶、屋頂板、棺木、膠合板、室內裝修用材料等。樹皮可作過濾材料和絕緣吸附型材料。北美紅杉樹干雄偉、高大、通直圓滿,樹枝平展,樹形優(yōu)美,生長快,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
目前北美紅杉已被廣泛引種,俄國、英國、法國、日本、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相繼引種成功,我國也在華東、西南的一些省區(qū)內引種。引種至英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北美紅杉,樹高年生長量可達1 m~2 m,與原產地相似。充分說明此樹種具有較強的生態(tài)適應能力。
北美紅杉樹形優(yōu)美,是庭園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且繁殖栽培容易,可通過種子、扦插、組織培養(yǎng)等方式大量繁殖生產性用苗。特別是采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能在短期內大量繁殖優(yōu)良無性系后代,保持其母本優(yōu)良性狀,達到優(yōu)質種苗標準,栽植成活率高、生長良好。
研究地位于四川西南米易縣白破彝族鄉(xiāng)東南部,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旱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區(qū)全年無冬,氣溫日變化大、年變化小,夏季偏低、冬季偏高,年均氣溫19.7℃、年均日照數(shù)2379.3 h、年降雨量1094.2 mm、無霜期 307.5 d。土壤為黃色土壤,坡位下,坡度65度,坡向為陰,海拔高度為1000 m~2400 m,平均海拔為1505 m。
研究材料為9 a生北美紅杉幼樹,其幼苗為2004年云南省林科院采用組培技術繁育,于2005年栽于米易縣藤橋鄉(xiāng)麻柳村。
按不同的海拔高度對9 a生北美紅杉的樹高、胸徑、是否有病蟲害、萌蘗情況等進行調查測量,從而了解其在米易縣的生長情況,并將測量的數(shù)據(jù)與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進行對比,以探討其在我國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
初期引種栽植3000余株,現(xiàn)保存下來的僅有50余株。垂直分布來看,最高海拔為1538 m,最低海拔為1485 m,海拔分布范圍之差僅53 m。隨機抽取22株北美紅杉對其樹高、胸徑、冠幅、萌蘗情況等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北美紅杉生長現(xiàn)狀調查表
由表1可知,9 a生北美紅杉在1480 m~1540 m的海拔內平均樹高為3.35 m,平均胸徑為5.52 cm,植株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無明顯的枯枝、枯梢,在海拔1480 m~1500 m間的萌蘗相對較多。
從我國來看,北美紅杉的引種主要分布于云南、浙江、貴州等地,尤其在云南的引種試驗十分成功,現(xiàn)將米易縣的北美紅杉與云南、貴州等地以及美國地區(qū)的生長情況進行比較(見表2)。
表2 北美紅杉在米易縣引種與我國云南、貴州及原產地(美國)的生長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北美紅杉在米易地區(qū)的平均生長與我國其他引種點及其原產地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其樹高年均生長量在米易地區(qū)為0.37 m,在云南地區(qū)為0.53 m~1.17 m,在貴陽為0.9 m,在美國為0.64 m~1.04 m;胸徑年平均生長量在米易地區(qū)為0.61 cm,在云南地區(qū)為0.75 cm~3.01 cm,在貴州地區(qū)為2.2 cm,在美國為1.62 cm~2.67 cm。北美紅杉幼林的總的生長情況是前幾年生長緩慢,以后生長迅速,并且直徑的生長快于樹高,原產地美國的胸徑生長要快于引種地區(qū)的生長。
在水濕60%~83%的情況下,北美紅杉都能生長,說明其對水濕條件的適應范圍也較廣,但不同的水濕情況會影響北美紅杉的生長,濕度小的地方北美紅杉生長緩慢,濕度大的地方北美紅杉生長快。引種點的土壤分為紅壤和黃壤兩個大類,個別為棕壤,在此土壤條件下北美紅杉都能生長,但隨著土壤肥力的變化,北美紅杉的生長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
從米易縣調查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引種的北美紅杉大部分死亡,生長最好的單株長勢與整體的平均值差距很大,除了環(huán)境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在于種源不同。因此在引種試驗中,應注意優(yōu)良種源、優(yōu)良無性系中的優(yōu)良單株選擇,為今后大面積造林提供優(yōu)良種苗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生長期長達2000年的北美紅杉來說,米易地區(qū)9 a生的林木尚處于幼齡階段,對于后期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還需觀察研究。
經過引種試驗已經初步探索出北美紅杉在不同緯度、不同海拔和不同的生境環(huán)境均可生長,但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種源其生長情況不同,應按適地適樹原則去認識北美紅杉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冬春季節(jié)的干旱與低溫是影響北美紅杉成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種植北美紅杉時應該注意林地的選擇,既要注意大的環(huán)境氣候條件,同時也應注意小氣候、小地塊的生境,尤其在灌溉方面要特別考慮。
北美紅杉的萌蘗比較多,因此應該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除去多余的萌芽,使養(yǎng)分集中促進主梢生長。
[1]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出版,1982,(1):321.
[2]左顯東,祁榮頻,王懿祥,等.北美紅杉在我國的引種及其生態(tài)適應性[J].云南林業(yè)科技,2000(4):36~40.
[3]左顯東,白尚斌,邵金平,等.北美紅杉在云南的引種成效及造林展望[J].云南林業(yè)科技,2003(3):2~10.
[4]李林初.北美紅杉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的探討[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