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莎麗,張靜平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位居消化道腫瘤第二位。結腸造口術是低位直腸癌患者疾病根治的治療措施,但結腸造口改變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需要使用人工肛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家屬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1]。大量研究表明,癌癥患者家屬常伴發(f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壓力,約30%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疾?。?]。本研究旨在了解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家屬的焦慮、抑郁狀況,并探討其影響因素,從而指導臨床心理治療。
1.1 研究對象 于2012年3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湘雅二醫(yī)院、湘雅醫(yī)學院附屬腫瘤醫(yī)院隨機抽取知情同意并能夠配合調查的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家屬作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有效回收率為94.0%。
1.2 研究方法 (1)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家屬的性別、年齡、經濟壓力、患者造口性質、對患者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術后家庭事件決策地位變化、術后親戚朋友有無歧視、術后是否因為要照顧患者影響了正常生活等。 (2)焦慮和抑郁評定[3]:①焦慮自評量表 (SAS)能較準確地反映有焦慮傾向患者的主觀感受,含有20個項目。按照國內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②抑郁自評量表(SDS)包含20個項目,分別反映出抑郁心情、身體癥狀、精神運動行為及心理方面的癥狀體驗。SDS標準分界值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測評結果判定:SDS標準總分>53分、SAS標準總分>50分為異常[3],分別判定為患有焦慮或抑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的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男35例,占37.2%;女59例,占62.8%。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為 (44±12)歲,年齡分組為青年組 (≤44歲)50例,占53.2%;中年組 (45~59歲)33例,占35.1%;老年組 (≥60)11例,占11.7%。承擔疾病治療的經濟壓力程度:程度大有54例,占57.4%;一般有37例,占39.4%;程度小有3例,占3.2%。患者造口性質:臨時性造口56例,占59.6%;永久性造口38例,占40.4%。家屬對患者疾病了解程度:完全不了解20例,占21.3%;部分了解46例,占48.9%;完全了解28例,占29.8%。術后親戚朋友有無歧視:有歧視30例,占31.9%;沒有歧視為64例,占68.1%。術后是否因為要照顧患者影響了正常生活:受到影響為67例,占71.3%;未受到影響為27例,占28.7%。
2.2 焦慮、抑郁發(fā)生情況 患者家屬中,焦慮和 (或)抑郁2個量表測評總分達到異常者69例,患病率為73.4%。其中焦慮合并抑郁者44例,占46.8%;單純焦慮者6例,占6.4%;單純抑郁者19例,占20.2%;其余25人未達到異常水平。焦慮狀況為:50人 (53.2%)出現(xiàn)焦慮癥狀;重度焦慮1人 (1.1%);中度焦慮20人 (21.3%);輕度焦慮29人(30.9%)。抑郁狀況為:63人 (67.0%)出現(xiàn)抑郁癥狀;重度抑郁1人 (1.1%);中度抑郁24人 (25.5%);輕度抑郁38 人 (40.4%)。
2.3 不同分組的焦慮、抑郁發(fā)生情況比較 將不同性別、年齡組、經濟壓力、造口性質、疾病了解程度、有無親戚朋友歧視、是否因為照顧影響正常生活的患者家屬焦慮、抑郁狀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造口性質和是否因為照顧患者影響正常生活的患者家屬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不同年齡組和有無親戚朋友歧視的患者家屬的焦慮發(fā)生率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不同疾病了解程度患者家屬的抑郁發(fā)生率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2.4 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 SDS標準總分 >53、SAS標準總分>50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經濟壓力、患者造口性質、對患者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親戚朋友有無歧視、術后是否因為照顧患者影響正常生活7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回歸結果顯示焦慮的相關影響因素有性別、年齡、經濟壓力、造口性質、是否因為照顧影響正常生活;抑郁的相關影響因素有性別、疾病了解程度、是否因為照顧影響正常生活。見表2、3。
表2 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家屬焦慮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Table2 The Results of th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anxiety in the family member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stoma
表3 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家屬抑郁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Table3 The Results of th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depression in the family member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stoma
表1 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家屬焦慮、抑郁發(fā)生率比較〔%(n/N)〕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morbidit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family member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stoma
國內有文獻報道,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家屬53.8%存在輕至中度抑郁情緒,56.0%存在焦慮情緒[4],Hortense 等[5]研究報道,腸癌造口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情緒要高于非造口患者家屬。本研究結果顯示,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發(fā)生率分別為53.2%和67.0%,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Oberst等[6]認為造口的存在與照顧者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密切相關。Persson等[7]也認為造口患者生活嚴重影響其照顧者的社會和情感生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術后家屬的焦慮情緒與其有無被親戚朋友歧視有關,提示我們要關注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的社會支持。多因素非條件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女性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率高于男性,與于玲等[8]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女性比較敏感、應激反應強烈、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及其被賦予社會角色和責任有關。焦慮發(fā)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高,與文獻報道一致[9]。疾病治療承擔的經濟壓力是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焦慮的危險因素之一,這與家屬要為患者治病而支付醫(yī)療費用而且還要長期或短期購買造口產品有關,因此經濟壓力大的家屬心理負荷很大,更容易導致焦慮。臨時造口患者家屬焦慮、抑郁患病率低于永久性造口患者家屬,因為隨著外科手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患者造口性質是臨時性,其只需短期攜帶人工肛門,所以相比永久性造口患者家屬其心理負荷較小。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對患者所患疾病部分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者占78.7%,即大部分家屬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是不太了解的,且發(fā)現(xiàn)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程度越低,其抑郁水平越高。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可以導致抑郁情緒[10],本研究與其調查結果一致。提示我們對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應進行同步性健康教育,提供相關疾病知識以及造口護理知識和技巧,從而降低其負性情緒。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71.3%的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家屬認為因為照顧患者而影響正常生活,認為因為照顧患者而影響正常生活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高于不認為有影響的患者家屬?!耙蝗俗≡?,全家陪護”是醫(yī)院里面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幾乎是所有住院患者家屬的經歷,很多患者家屬面臨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一旦家里有人患病住院,一方面要承擔照顧患者的責任,另一方面又要保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不受很大影響,因此患者家屬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近年來衛(wèi)生部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推廣“無陪護病房”為患者提供連續(xù)性、多方位的優(yōu)質服務,滿足了患者生理、心理需要,減輕患者家屬照顧負擔,提高了患者家屬的滿意度[11]。因此,醫(yī)院要繼續(xù)大力推廣“無陪護病房”,為患者和家屬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減輕心理壓力,增強疾病康復的信心。
綜上所述,醫(yī)務人員在關注和干預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心理問題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對其家屬進行同步性干預,以提高直腸癌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和應對能力,從而提高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因為支持患者家屬同樣使得患者在疾病康復過程中受益[12]。同時,應繼續(xù)推廣“無陪護病房”服務,減輕家屬照顧負擔,降低其負性心理情緒,提高患者及家屬住院滿意度。
1 萬德森.結直腸癌[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402-403,419.
2 張秀霞.癌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的研究現(xiàn)狀 [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0):30-31.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20-223.
4 韓秀華,白向利,張樹蕓.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 [J].河北醫(yī)藥,2011,33(11):1746.
5 Hortense Cotrim,Graca Pereira.Impact of colorectal cancer on patient and family:Implications for care[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08,12(3):217-226.
6 Oberst MT,Jame RH.Going home:Patient and spouse adjustment following cancer surgery [J].Topics in Clinical Nursing,1985,7(1):46-57.
7 Persson E,Severinsson E,Hellstrom,et al.Spouses'perceptions of and reactions to living with a partner who has undergone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resulting in a stoma [J].Cancer Nursing,2004,27(1):85-90.
8 于玲,李惠蘭,林樂輝.癌癥患者家屬焦慮、抑郁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 [J].現(xiàn)代醫(yī)院,2007,7(6):151-152.
9 蘇丹,張靜平,吳顯寧.肺癌圍術期患者家屬焦慮、抑郁狀況與疾病了解程度的相關性研究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0):3286.
10 Shaw CR SA,Wilson ME,O'Brien.Information needs prior to breast biopsy[J].Clin Nurs Res,1994,3(2):119-131.
11 田麗,賈紅,王曉萍.實施無陪護管理模式優(yōu)化服務質量[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6):10-12.
12 K Sj?vall B,Gunnars H,Olsson Thomé,et al.Experiences of living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from two perspectives Inside and outside[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1,15(5):39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