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晨
廈門華鍵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
以Windows8的隆重推出為標志,個人計算機全面進入觸摸屏時代。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移動設(shè)備的硬鍵盤逐步被軟鍵盤所取代,但臺式機和筆記本等商業(yè)設(shè)備的硬鍵盤依然不可或缺。因此,鍵盤輸入法尤其是漢字輸入法,已經(jīng)進入軟硬鍵盤相互融合的時代。
軟鍵盤的短處是:由于整體及其局部的尺寸相對較小更容易錯按或誤按,按鍵操作的反應(yīng)時間也更長,因此對于輸入效率的要求更高;而軟鍵盤的長處是:可直接提示待輸入信息,相當于“透明鍵盤”,加以充分地利用,可大幅度地降低漢字輸入法的學(xué)習和記憶難度。如果取長補短,軟鍵盤可以為漢字鍵盤輸入技術(shù)帶來難得的新機遇。
拼音類漢字輸入法已成為主流,但無論是硬鍵盤還是軟鍵盤,主要應(yīng)用的依然是全拼輸入法。輸入效率更高的雙拼輸入法,介韻母的布局至今未能統(tǒng)一,這是普及雙拼的最大障礙。
筆者針對軟鍵盤的特點并且兼顧硬鍵盤,既避開軟鍵盤的短處又發(fā)揮其長處,設(shè)計出軟硬鍵盤的布局相一致,并可在軟鍵盤上提示介韻母的雙拼方案,無須學(xué)習即可按其提示直接應(yīng)用,可望統(tǒng)一雙拼輸入法。并且還設(shè)計出類似“日語五十音圖”的“漢語60音表”。
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為:把屬于漢語拼音韻母的介母、韻母及其組合統(tǒng)稱為介韻母,其中獨立應(yīng)用的介母即i、u和ü統(tǒng)稱為零韻母,無介母的韻母統(tǒng)稱為單韻母,單韻母中包含零韻母。音節(jié)按慣例可以不區(qū)分聲調(diào),雙拼是聲母與介韻母組合為音節(jié),聲母與介韻母統(tǒng)稱為音母,把稍加改進的漢語拼音符號稱為漢語音母符號。
各種雙拼方案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介韻母的布局,尤其是合并鍵位的介韻母。在硬鍵盤時代比較常用的6種雙拼方案,介韻母的布局均有所不同,其中合并鍵位的介韻母如下所述:
微軟拼音雙拼方案:ia和ua,er和uan,ü和uai,o和uo,ong和iong,iang和uang,ui和üe分別合并鍵位。
拼音加加雙拼方案:er和ing,ong和iong,o和uo,iang和uang,uai和üe,ui和ü,ia和ua分別合并鍵位。
搜狗拼音雙拼方案:ia和ua,er和uan,ue和üe,ü和uai,o和uo,ong和iong,iang和uang分別合并鍵位。
智能ABC雙拼方案:er和iu,iang和uang,o和uo,ong和iong,ia和ua,in和uai,ü和üe,ue和ui分別合并鍵位。
紫光拼音雙拼方案:in和uai,o和uo,iang和uang,ong和iong,er和iu,ia和ua,ue和ui分別合并鍵位。
自然碼雙拼方案:ia和ua,uan和üan,ue和üe,ing和uai,o和uo,un和ün,ong和iong,iang和uang,ui和ü,分別合并鍵位。
上述6種硬鍵盤的雙拼方案,均把介韻母指定在26個字母鍵或增加“;”鍵的27個字符鍵上,至少分別有7對介韻母合并鍵位,ia和ua,ong和iong,iang和uang,o和uo均分別合并鍵位,另外均有3、4或5對介韻母分別合并鍵位,都可以分別使用3行10列字符鍵的軟鍵盤,同鍵位的兩個介韻母符號均不能合二為一,因此不能在軟鍵盤上提示介韻母。也沒有把韻母相同的介韻母指定在同列或同指擊鍵的鍵位上,因此同列或同指擊鍵的鍵位所指定的全部介韻母不能合并為單韻母而指定在同列或同指擊鍵的數(shù)碼鍵上,也就不能在數(shù)碼鍵上指定數(shù)量增加10倍的聲韻簡碼字。其余的硬鍵盤雙拼方案,也都有同樣的缺陷。
QWERTY鍵盤的E和O、I和U分別不在同一列或同指擊鍵的鍵位上,雙拼介韻母布局不合理,合并鍵位的兩個介韻母符號不能合二為一,是硬鍵盤雙拼方案至今未統(tǒng)一的根本原因。
圖1 :全拼、雙拼等的聲母布局,或稱“24聲母表”,進入漢字狀態(tài)即提示聲母和數(shù)碼
圖2 :硬鍵盤或大觸屏軟鍵盤的雙拼介韻母布局,簡稱“36介韻表”,6的er隱含零韻母
圖3 :“36長介韻表”,ong=ueng,iong=üeng,o+uo=ue,ɑo=ɑu,ou=eu,ü開頭介韻母均省略
圖4 :“36短介韻表”,依據(jù)《漢語拼音方案》,符號ng簡化為g(該符號的上部應(yīng)為n)
圖5 :“全拼、雙拼等輸入任意一個聲母之后,對應(yīng)數(shù)碼鍵的韻母而提示的聲韻簡碼字
圖6 :“漢語60音表”之“聲母表”,格式更為整齊、規(guī)范
圖7 :“漢語60音表”之“介韻母表”,u和ü開頭介韻母的ü上兩點均省略而合并
從1992年開始,經(jīng)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筆者取得了下述的研究成果:專利號ZL200780000161.9的中國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漢語音母的信息輸入方法”,實現(xiàn)雙拼介韻母布局“同列同韻母、同行同介母”;申請?zhí)枮?01080020843.8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一種數(shù)序碼元鍵盤及其信息輸入方法”,把簡碼的數(shù)量增加10倍;兩者是本文的主要前期技術(shù)。
與硬鍵盤的6種雙拼方案可以使用3行10列字符鍵的軟鍵盤有所不同,本雙拼方案使用3行11列字符鍵的QWERTY軟硬鍵盤。理由是:一方面軟硬鍵盤的雙拼介韻母布局相一致,其雙拼漢字輸入法才能相一致;另一方面QWERTY鍵盤的11列字符鍵,與韻母和介韻母的列數(shù)相一致。也可以改用Windows8的3行10列字符鍵的軟鍵盤 (僅缺少Q(mào)WERTY軟鍵盤的最右側(cè)邊列,字符鍵的寬度可加大1/11),但11列韻母和介韻母的完美格局就被打亂,“-”鍵的簡碼就要舍棄,簡碼的數(shù)量就減少1/11,軟硬鍵盤的雙拼漢字輸入法就會有所不同。
英文單鍵輸入且字符少,其軟鍵盤減少幾個字符鍵影響很小;而漢字輸入法本來就很復(fù)雜,掌握一種雙拼漢字輸入法已很不易,盲目地跟隨英文也使用3行10列字符鍵的軟鍵盤就會出現(xiàn)軟、硬鍵盤的兩種雙拼漢字輸入法,增加總的學(xué)習和記憶難度。
進一步地,修改《漢語拼音方案》的幾個符號缺陷:注音符號的“ㄨㄥ”、“ㄩㄥ”直接轉(zhuǎn)換為拼音符號應(yīng)該是“ueng”、“üeng”,更改為“ong”、“iong”反而不能相互合并;而采用讀音均為“ue”的兩個符號“o”和“uo”既重復(fù)又多余,也不能與“üe”相互合并。當初的設(shè)計者可能不愿意舍棄字母“o”才產(chǎn)生這些缺陷,雖然缺陷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卻困擾了幾乎所有的雙拼方案設(shè)計者。這些缺陷不涉及鍵盤輸入時無可厚非,只需稍加修改即可適應(yīng)鍵盤輸入,但一味地盲從不加修改地直接用于鍵盤輸入?yún)s后患無窮。
克服上述缺陷后,uan與üan,uen與üen,ueng與üeng,ue與üe共4對介韻母分別合并,即可省略ü開頭的介韻母符號,介韻母的符號總數(shù)減少為30個,這是在最多33個字符鍵的軟鍵盤上完整提示全部介韻母符號的唯一手段,別無選擇,因為其他介韻母不可能合二為一。
還要突破QWERTY鍵盤E和O、I和U的字符布局對于介韻母布局的限制,同指擊鍵的鍵位指定韻母相同的介韻母,所指定的全部介韻母合并為單韻母而指定在同指擊鍵的數(shù)碼鍵上,即可在數(shù)碼鍵上指定數(shù)量增加10倍的聲韻簡碼字,糾正補充空格才能輸入簡碼的技術(shù)偏見。這項技術(shù)的價值在于首次實現(xiàn)高頻單字的拼音盲打編碼輸入,“五筆字型”等所有形碼輸入法從此失去僅存的單字盲打輸入優(yōu)勢,可望結(jié)束“萬碼奔騰”的混亂局面。
圖1是本雙拼方案的聲母布局,或稱“24聲母表”,與上述6種雙拼方案的聲母布局相差無幾。圖2是適用于硬鍵盤或特大軟鍵盤的本雙拼方案的介韻母布局,簡稱“36介韻表”,其中數(shù)碼鍵6的er還隱含獨立韻母i、u和ü所組合的零韻母以便指定簡碼;或者把圖2的拼音符號改進為音母符號:令ong=ueng,iong=üeng,o+uo=ue,ɑo=ɑu,ou=eu,韻母相同的 u與ü開頭的介韻母合二為一,即為圖3,是適用于硬鍵盤或普通軟鍵盤的本雙拼方案的介韻母布局,簡稱“36長介韻表”。對于智能手機等小尺寸的軟鍵盤,可依據(jù)《漢語拼音方案》,把符號ng簡化為g(其上部應(yīng)為n),即為圖4的“36短介韻表”。圖5是全拼、雙拼等輸入任意一個聲母之后,在數(shù)碼鍵提示的250個聲韻簡碼字,使用待輸入簡碼字的數(shù)碼單韻母直接輸入,其總單字詞頻約25%。
在硬鍵盤時代,因缺少相互淘汰的關(guān)鍵指標,雙拼方案一直未能統(tǒng)一。而在軟硬鍵盤相互融合時代,如果不能完整地提示介韻母符號就等于完全放棄了軟鍵盤直接提示待輸入信息的優(yōu)勢,要么死記硬背,要么在硬鍵盤上熟練之后再用于軟鍵盤,實際僅僅是從硬鍵盤移植到軟鍵盤(參見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的WI軟鍵盤雙拼方案),同樣也難以統(tǒng)一。只有軟鍵盤上完整提示全部介韻母符號的軟硬鍵盤一致的雙拼方案,無需學(xué)習僅憑提示即可在軟鍵盤上直接應(yīng)用,更容易普及,在軟鍵盤上普及之后也可以在硬鍵盤上直接應(yīng)用,可望實現(xiàn)軟硬鍵盤雙拼方案的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漢字輸入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全面徹底地提高漢字的鍵盤輸入效率。
軟硬鍵盤一致雙拼方案的漢字輸入方法,如下所述:
在進入本雙拼方案的全拼或雙拼等漢字輸入狀態(tài)之后,按圖1提示待輸入的聲母,可以直接輸入任意一個、兩個或多個數(shù)碼或其他字符;否則,
輸入任意一個聲母,在數(shù)碼鍵上按圖5提示所對應(yīng)的聲韻簡碼字;在硬鍵盤或特大軟鍵盤上,按圖2提示待輸入的介韻母;或在普通軟鍵盤上,按圖3提示待輸入的介韻母;或在小尺寸的軟鍵盤上,按圖4提示待輸入的介韻母;如果輸入任意一個聲韻簡碼字,則結(jié)束該輸入進程;否則,
輸入任意一個介韻母即輸入其音節(jié),在數(shù)碼鍵上提示所指定的音節(jié)簡碼字,參見前期技術(shù),不再贅述;如果所輸入的是無效的雙拼音節(jié),則提示所輸入的兩個聲母;如果輸入任意一個音節(jié)簡碼字,則結(jié)束該輸入進程;否則,
進一步地輸入下一個字的聲母、介韻母,如果所輸入的是無效的雙拼音節(jié),則進一步地提示所輸入的第3、4個聲母;如果所輸入的是有效的兩個雙拼音節(jié)或聲母編碼的字詞,無重碼的直接輸入,有重碼的分別提示并使用數(shù)碼鍵選擇輸入。
圖1的“24聲母表”是對應(yīng)鍵盤布局的表格形式,也可以更改為圖6的聲母表;而圖3的“36長介韻表”也是對應(yīng)鍵盤布局的表格形式,可以更改為圖7的介韻母表;圖6和圖7組成“漢語60音表”,是本雙拼方案的理論基礎(chǔ),針對鍵盤輸入需要而設(shè)計,是空位很多的《漢語拼音方案》的直接改進。本雙拼方案廣泛普及之后,“漢語60音表”可望取代《漢語拼音方案》,兩者的差別很小,只是更改了幾個符號而已,但前者的實用意義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