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亦瓊 蒲煜琴 許薇 羅潔鳴
(上海市黃浦區(qū)婦幼保健所婦科,上海 200010)
圍絕經(jīng)期是婦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過渡階段,一般發(fā)生在40~60歲。圍絕經(jīng)期由于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異常改變,容易出現(xiàn)以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癥狀為主的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病程短則2~3年,長則10余年。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不僅與生物學因素高度相關,還受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1]。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qū)婦女圍絕經(jīng)期癥狀與社會支持的情況,并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從社會支持方面改善圍絕經(jīng)期婦女的生存質量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分析比較對象為2012年2月—6月上海市黃浦區(qū)南京東路社區(qū)737名參加普查的40~60歲圍絕經(jīng)期婦女。
1.2 方法 采用整群和簡單抽樣結合的方法,要求被調查婦女意識清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既往無精神病史、無人格智力障礙、無腦損傷或腦部疾病。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包括3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婚姻狀況等;(2)改良Kupperman評分量表,包括13項,用于衡量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嚴重程度,評分超過6分有臨床意義,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SSQ),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共10項;得分越高,表明社會支持的狀況越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中文版EpiData 3.0軟件、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及t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主要人口學特征 被調查者:年齡40~44歲71例(9.6%),45~50歲216例(29.3%),51~55歲336例(45.6%),56~60歲114例(15.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1.6%),初中298例(40.4%),高中、中專360例(48.8%),大專以上67例(9.1%);退休482例(65.4%),在職者 190 例(25.8%),下崗或其他情況65例(8.8%)?;橐鰻顩r:在婚728例(93.1%),未婚7例(0.9%),離異及喪偶44例(6.0%)。
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得分情況 SSQ調查結果顯示,737例圍絕經(jīng)期婦女社會支持總分(35.81±6.58)分(表1),客觀支持分(8.88±1.91)分,主觀支持分(20.18±4.43)分,支持利用度得分為(6.74±2.04)分。
2.3 不同圍絕經(jīng)程度婦女社會支持各維度得分的比較 在被調查的737例圍絕經(jīng)期婦女中,改良的Kupperman癥狀評分總分超過6分有503例,最低分為0,最高分為44分,平均得分(11.61±8.73)分。比較圍絕經(jīng)期Kupperman評分中不同的婦女在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方面的得分情況發(fā)現(xiàn),圍絕經(jīng)期癥狀越嚴重,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少,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分、主觀支持分以及社會支持利用度得分越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1 社會支持總分影響因素的分析
表2 不同圍絕經(jīng)程度人群社會支持各維度得分的比較
在被調查的737例圍絕經(jīng)期婦女中,Kupperman評分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P<0.001),其中客觀支持分與 Kupperman評分相關性最高(r=-0.398,P=0.000)。見表3。
表3 社會支持各維度與kupperman評分相關性分析
被調查的圍絕經(jīng)期婦女中,有12項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社會支持各維度存在負相關(P<0.05),雖然泌尿系統(tǒng)癥狀的發(fā)生與社會客觀支持分、主觀支持分無相關(P>0.05),但其與社會支持總分存在負性相關(P<0.05),見表4。
表4 圍絕經(jīng)期癥狀發(fā)生與社會支持各維度的相關性(r值)
社會支持是個體從家庭、社區(qū)或社會網(wǎng)絡獲得的物質或精神幫助[2]。社會支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客觀的、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團體的參與。后者是指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穩(wěn)定的社會聯(lián)系(如非正式團體、暫時性的社會交際等)的大小和可獲得程度。這類支持獨立于個體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另一類是主觀體驗到的情感支持,即個體在社會上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此外,對社會支持的研究還應包括個體對支持的利用情況。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存在著差異,有些人雖可獲得支持,卻拒絕別人的幫助。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以及對支持的利用度。將不同年齡組、不同的文化程度、是否在職、不同婚姻狀況下的各組圍絕經(jīng)期婦女的社會支持總分進行比較,各組之間的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40~45歲、在職者、在婚者、文化程度高的婦女得分均高于其他組,這可能是由于她們還在工作,物質基礎相對較好、社交范圍較廣,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和支持,從而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環(huán)境。特別是配偶健在的圍絕經(jīng)期婦女由于夫妻間生活上的相互照應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狀況。而文化程度越高,所獲支持越多,這可能與自身情感體驗和滿意度較高有關。
調查顯示,不同圍絕經(jīng)期程度的婦女各維度評分及社會支持總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圍絕經(jīng)期癥狀越嚴重的婦女,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少,各維度得分越低。在相關性分析中也提示,調查對象的社會支持評分與Kupperman得分具有顯著負相關,當圍絕經(jīng)期婦女能夠從家庭、社會獲得良好支持時,其圍絕經(jīng)期的癥狀評分較低,有利于圍絕經(jīng)期婦女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見,社會支持在減輕圍絕經(jīng)期癥狀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女性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發(fā)生及癥狀的嚴重程度不僅與個體生理特征有關,而且與其心理健康狀況有關。社會支持作為社會心理刺激的緩沖因素或中介因素,為應激狀態(tài)下的個體提供保護,同時可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促進個體身心健康。
本調查還顯示,社會支持與圍絕經(jīng)期婦女各項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嚴重程度均有著密切的負相關性。圍絕經(jīng)期婦女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各項圍絕經(jīng)期癥狀就越輕。因此,為了幫助婦女更好地度過圍絕經(jīng)期,不僅要注重雌激素等藥物的應用,更要完善其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綜上所述,家庭支持是社會支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夫妻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3]。因此,在圍絕經(jīng)期婦女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應教育其家人了解圍絕經(jīng)期婦女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并給予同情、安慰和鼓勵,尤其是配偶要意識到自己對于幫助伴侶平穩(wěn)度過圍絕經(jīng)期的重要作用。文化層次低、年齡偏大,低收入及獨居的圍絕經(jīng)期婦女應特別引起社會的關注,可通過完善社區(qū)服務,給予這些婦女更多的關愛。同時,婦女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鼓勵其積極參加社區(qū)和團體活動,提高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從而提高生存質量。
[1] 王社芬,乇玉玲,王曼.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5):77-79.
[2] Ozbay F,F(xiàn)itterling H,Charney D,et al.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to stress across the life span:a neurobiology framework[J].Curr Psychiatry Pep,2008,10(4):304-310.
[3] 鄧冰,庹安寫,張業(yè)勤,等.更年期婦女生命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5):66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