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華,樓佩煌,唐敦兵,劉明燈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機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2.空軍預警學院 軍械通用裝備系,湖北 武漢 430019;3.南京四開電子企業(yè)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7)
滾動軸承的運行狀態(tài)對制造裝備的精度、可靠性及使用壽命往往有直接影響,其缺陷一般會導致制造裝備產生異常振動和噪聲,嚴重時甚至會直接損壞設備[1]。目前,為保障制造裝備的安全高效運行,對制造裝備的滾動軸承等旋轉部件實施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已經成為現(xiàn)代化制造企業(yè)的企業(yè)資產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EAM)和視情維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CBM)的一項重要內容。
滾動軸承的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一般分為信號采集、特征提取和狀態(tài)識別三個步驟,其中特征提取和狀態(tài)識別[2]是關鍵。在特征提取方面,由于滾動軸承的故障信號是一種典型的非平穩(wěn)信號,傳統(tǒng)的頻域分析方法無法有效提取其故障特征。小波變換具有很好的時頻局部化特性,是處理非平穩(wěn)信號的有力工具,目前已經在滾動軸承故障特征提取中得到了普遍認可[3-5]。但是,將小波變換應用于故障診斷仍然存在兩個不足:①在故障診斷中依據(jù)何種準則來選擇小波基,缺乏理論指導;②小波變換的結果往往與所選擇的小波基密切相關,一旦指定了某個小波基函數(shù),在整個信號處理過程中都無法替換,并且不能隨信號改變。這兩個不足可以歸結為一點,即小波變換仍然缺乏自適應性[6]。與小波變換相比,經驗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7]是一種新的具有自適應性的時頻分析方法,它不必事先指定任何基函數(shù),而是直接根據(jù)信號本身的時間尺度特征進行分解,不但消除了信號分解過程中基函數(shù)的選擇等人為因素,而且使分解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噪比和時頻分辨率,非常適合對非線性、非平穩(wěn)信號進行分析。目前,EMD方法已被應用于滾動軸承的故障特征提取。楊宇[8]和楊潔明[9]等分別提出將EMD能量特征用于滾動軸承故障智能診斷,但是目前對于滾動軸承發(fā)生不同故障時,其EMD能量分布分別有何特點并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而且能量特征容易受轉速、負載等工況條件的影響;高強等[10]將EMD和Hilbert解調技術相結合,根據(jù)滾動軸承故障的各種特征頻率,有效地診斷出了滾動軸承的各種故障;Cheng Junsheng等[11]將EMD和能量算子解調技術相結合用于滾動軸承故障診斷,同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述兩種方法均屬于包絡解調方法,該方法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且不受工況條件影響,是滾動軸承故障診斷的一種經典方法。這兩種方法對滾動軸承故障診斷雖然非常有效,但都是從信號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不能自動完成故障特征參數(shù)的計算,滾動軸承故障均需要研究人員進行人工識別,不能實現(xiàn)滾動軸承故障的智能診斷。
在狀態(tài)識別方面,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由Vapnik等[12]提出的一種優(yōu)秀的模式識別方法,它以結構風險最小化原理為基礎,并將最終的優(yōu)化問題歸結為二次規(guī)劃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克服小樣本、維數(shù)災難、過擬合和求解限于局部極小值等問題。目前,SVM已經在機械故障診斷領域得到 了 廣 泛 應 用[13-16]。但是,在 應 用SVM 進行故障診斷時,算法中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對診斷性能有很大影響,如果這兩個參數(shù)選擇恰當,則診斷性能較好,否則診斷性能較差。目前,SVM的參數(shù)一般是通過網格搜索結合交叉驗證的方法進行選擇的,但是該方法只是在一組值中進行窮舉搜索,因此所找到的參數(shù)不能保證為全局最優(yōu)。針對該問題,陳果[17]提出了一種基于遺傳算法優(yōu)化的SVM(Genetic Algorithm SVM,GA-SVM)分類器,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但是遺傳算法容易陷入早熟收斂,且局部尋優(yōu)能力較差?;谏锩庖呦到y(tǒng)理論的克隆選擇算法,是L·N·De Castro[18]通過模擬生物免疫系統(tǒng)中抗體克隆選擇機理提出的,該算法兼顧全局和局部搜索,在提高收斂速度的同時,較好地保持了種群多樣性,從而能夠比較有效地克服諸如早熟收斂等問題[19]。
鑒于以上分析,為實現(xiàn)滾動軸承故障的智能診斷,在特征提取方面,本文首先基于EMD和包絡解調技術,提出了一種故障參數(shù)的自動計算方法;然后,在狀態(tài)識別方面,針對SVM的參數(shù)優(yōu)化問題,將改進的免疫克隆選擇算法和交叉驗證相結合,實現(xiàn)了SVM參數(shù)的免疫自適應優(yōu)化選取,并進一步訓練得到免疫參數(shù)自適應SVM(Immune Parameter Adaptive SVM,IPA-SVM)分類器。最后,利用實際的SKF6203滾動軸承故障數(shù)據(jù)實驗,證明了該方法的優(yōu)越性。
EMD方法是將復雜的原始信號分解成若干個本征模函數(shù)(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殘余分量之和,其實質就是對非線性、非平穩(wěn)信號進行線性化、平穩(wěn)化和單分量化處理的過程。EMD方法的詳細分解過程請參見文獻[7],對原始信號x(t)分解后得到的分解式為
每個本征模函數(shù)ci均需滿足如下條件:①在整個數(shù)據(jù)序列中,極值點和過零點的數(shù)目必須相同或最多相差一個;②序列中的任意數(shù)據(jù)點的局部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包絡平均必須為零。殘余分量r代表信號的平均趨勢。EMD方法分解過程中,將模態(tài)分量按照瞬時頻率由高至低的順序分離出來,因此從濾波特性來說,EMD方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組高通濾波器。
當滾動軸承發(fā)生故障時,損傷的元件會在受載運行過程中與其他元件表面相撞擊,產生沖擊脈沖力,故而采樣信號的特征一般表現(xiàn)為受干擾的沖擊調制特性?;贓MD分解得到包含各共振頻帶的本征模函數(shù)分量ci后,可通過希爾伯特變換來實現(xiàn)包絡檢波,
包絡信號H[ci(t)]過濾了高頻衰減振動的頻率分量,僅剩下含有故障特征信息的低頻分量。因此可以對該包絡信號進行頻譜分析,從得到的IMF包絡譜中提取反映滾動軸承故障的“敏感特征”。下面利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電氣工程實驗室的滾動軸承實驗數(shù)據(jù)[20]進行故障特征分析。該實驗中風扇端軸承為SKF6203,軸承外圈、內圈和滾動體上分別經電火花加工單點損傷來模擬故障,損傷直徑分別為0.177 8mm,0.355 6mm 和0.533 4mm,損傷深度為0.279 4mm。在軸承座上方設置加速度傳感器采集軸承的振動信號,采樣頻率為12kHz,實驗中的電機轉速分1 797r/min,1 772r/min,1 750 r/min,1 730r/min四種情況。
在軸承轉速為1 730r/min時,理論計算得到的故障特征頻率分別為:外圈故障特征頻率fO=88.03Hz、內圈故障特征頻率fI=142.8Hz、滾動體故障特征頻率fB=114.97Hz。在該轉速下,下面分別對采集到的外圈故障、內圈故障及滾動體故障加速度實驗信號進行EMD分解,然后對其故障特征進行分析。
圖1所示為對原始外圈故障信號進行EMD分解后得到的各IMF分量,橫軸為采樣點數(shù),縱軸為加速度幅值,圖2a和圖2b分別是該故障信號的原始波形及其頻譜。從圖中可以看出原始信號存在多個共振區(qū),無法直接找到其特征頻率,通過傅立葉變換得到的頻譜圖中,幅值最大的頻率分量為156.1Hz,同外圈的故障特征頻率相差太遠。圖2c和圖2d分別為第一個IMF分量及其包絡譜,在包絡譜中可清楚地發(fā)現(xiàn)滾動軸承外圈故障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頻率為87.89Hz,同理論計算外圈故障特征頻率fO=88.03Hz非常接近。
圖3所示為對滾動軸承原始內圈故障信號進行EMD分解后得到的各IMF分量,圖4a和圖4b分別是滾動軸承內圈故障的原始信號及其頻譜,同樣無法直接從圖中找到其特征頻率。圖4c和圖4d分別對應第一個IMF分量及其包絡譜,在包絡譜中同樣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滾動軸承內圈故障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頻率為143.6Hz,同計算出的內圈故障特征頻率fI=142.8Hz非常吻合。
圖5所示為對原始滾動體故障信號進行EMD分解后得到的各IMF分量,圖6a和圖6b分別對應滾動體故障的原始信號及其頻譜,頻譜中幅值較大的頻率分量為155.3Hz和360.2Hz,同滾動體的故障特征頻率相差太遠。圖6c和圖6d分別是第一個IMF分量及其包絡譜,在包絡譜中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滾動軸承滾動體故障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頻率為114.3Hz,約等于計算特征頻率114.97Hz。
從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基于EMD的包絡譜分析對診斷滾動軸承故障非常有效。因此,為實現(xiàn)滾動軸承故障的智能診斷,本文提出一種基于IMF包絡譜分析的滾動軸承故障特征自動計算方法,具體計算步驟為:
(1)根據(jù)滾動軸承型號、尺寸參數(shù)和轉頻,計算出各部件的理論特征頻率。
(2)對滾動軸承原始信號進行EMD分解得到各個IMF分量。由于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的瞬時頻率和能量分布是從高到低的,通常取前幾個分量即可。假設要分析的IMF數(shù)量為L,本文取L=4。
(3)對前L個IMF分量進行希爾伯特變換得到包絡信號,然后對該包絡信號進行頻譜變換得到各IMF分量的包絡譜Wl(f),l=1,2,…,L 。
(4)由于滾動軸承制造裝配誤差及其他因素影響,實際故障特征頻率同理論特征頻率相比會有一定波動,通常波動范圍在5%以內。因此,特征頻率及其倍頻的包絡譜值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尋找,定義故障頻率區(qū)間篩選因子λ和故障頻率篩選函數(shù)fFilter (l,f′),其中λ∈ [0.02,0.05],f′∈ {fR,fO,fI,fB,0.5fR,2fR,…}。故障頻率篩選函數(shù)
式中fFilter(l,f′)篩選第l個IMF分量在 [f′-λf′,f′+λf′]區(qū)間內,頻譜幅值最大的值為頻率f′對應的特征值。
(5)通常某個IMF分量的包絡譜中出現(xiàn)了頻譜幅值較大的故障特征頻率,一般表明該類故障發(fā)生的概率較大,據(jù)此可以比較某一信號所有IMF分量的同一故障特征頻率下的相應特征值,取其最大值作為故障特征分量,如針對故障特征頻率fR下的特征分量即為
然后對所有故障特征頻率及其倍頻下的特征分量進行歸一化,即
W′R=WR/max(WR,WO,WI,WB,…)。 (5)式中WR,WO,WI和WB分別表示對應旋轉頻率、外圈特征頻率、內圈特征頻率、滾動體特征頻率下的未歸一化特征分量,歸一化后的特征分量W′R,W′O,W′I,W′B,…等的組合即可構成故障特征向量。
表1所示為根據(jù)上述方法計算的12個滾動軸承樣本的IMF包絡譜特征值。從表1可以看出,當滾動軸承無故障時,IMF包絡譜上旋轉頻率的值W′R較大。當出現(xiàn)外圈、內圈和滾動體故障時,IMF包絡譜上表現(xiàn)出了各故障部件的特征頻率,此時對應其特征頻率的包絡譜取值較大,而其他取值則相對較小。由此可見,本方法計算提取的IMF包絡譜特征值對滾動軸承故障具有較強的識別力。
表1 滾動軸承故障的IMF包絡譜特征值
SVM是一種優(yōu)秀的模式識別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通過核技巧將輸入樣本映射到一個高維特征空間,這樣可使線性不可分的樣本變?yōu)榫€性可分,然后在特征空間中的兩類樣本之間建立一個最大間隔的超平面,根據(jù)結構風險最小化原理,間隔最大化意味著好的推廣性。SVM中常用的核函數(shù)有線性核函數(shù)、多項式核函數(shù)和高斯徑向基核函數(shù),本文選擇非線性映射能力較強的高斯徑向基核函數(shù)。
SVM本身是一種兩類分類算法,而故障診斷一般是多類分類問題,使用SVM進行多類分類主要有一對一和一對多兩種方法,其中一對多會產生訓練樣本不平衡問題,本文選擇一對一方法進行多類分類。一對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Q類分類問題分解為Q(Q-1)/2個兩類分類問題,構造Q(Q-1)/2個兩類分類模型,每一個測試樣本的最終類別通過投票來決定。
基于EMD和免疫參數(shù)自適應SVM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流程如圖7所示。
實現(xiàn)對滾動軸承的故障特征提取以后,利用SVM分類需首先指定該算法中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這兩個參數(shù)對SVM的推廣性能有很大影響。在實際應用中,SVM中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一般通過K折交叉驗證進行選取。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訓練樣本平均分為K個子集,使用其中的K-1個子集進行訓練,剩下的單個子集進行測試,輪流使用K個子集中的每一個子集做測試集,這樣就可以得到對K個子集進行測試的K 個識別率,然后求取K個識別率的平均值作為K折交叉驗證識別率。對于選定的每一對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都可以根據(jù)上述方法得到一個K折交叉驗證識別率,選擇K折交叉驗證識別率最高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作為最終支持SVM對整個訓練集進行訓練的參數(shù),然后使用這兩個參數(shù)對整個訓練集進行訓練,最后使用訓練好的分類模型對未知樣本進行測試。
由上述過程可知,使用交叉驗證進行參數(shù)選取時必須人工指定每一次交叉驗證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無法實現(xiàn)SVM參數(shù)的自動選取。因此,本文將改進免疫克隆選擇算法[18]和K折交叉驗證方法相結合,建立了一種免疫參數(shù)自適應的SVM方法。以RBF徑向基核函數(shù)為例,首先定義SVM正則化參數(shù)C和核函數(shù)參數(shù)σ的組合為抗體Ab,采用實數(shù)編碼,將抗體Ab在計算機處理中定義為一結構體,其成員分別為Abc和Abσ;抗原為待訓練的SVM模型;抗體親和度定義為K折交叉驗證識別率。該方法的具體步驟描述如下:
步驟1 隨機初始化規(guī)模為Na的抗體群AB。
步驟2 將抗體輸入SVM通過K折交叉驗證得到各抗體的親和度,并按親和度由大至小排序。選取親和度最高的前Z(Z?Na)個抗體,作為記憶庫M。
步驟3 對抗體群AB中前J個抗體進行克隆,得到由J個子克隆抗體群組成、總規(guī)模為NC的克隆抗體群ABC。其中克隆數(shù)目
式中:χ為克隆比例調節(jié)因子,L」為向下取整符號。由式(6)可以看出,親和度越高的抗體,克隆的比例越大,算法使得高親和度抗體得以更好地保留到下一代抗體中。
步驟4 對克隆抗體群ABC進行變異,得到由J個子抗體群組成、總抗體數(shù)為NC新抗體群ABM;同時也對抗體群AB中剩余的(Na-J)個抗體進行變異,得到變異抗體群ABS。第j代抗體Ab的變異過程如下
式中:Ab(j+1)c為變異后的抗體成員,α和β分別為正則化參數(shù)和核函數(shù)參數(shù)變異調節(jié)因子,fAb為該抗體Ab的親和度,N(0,1)是均值為0、標準差為1的正態(tài)分布隨機變量,Ig為搜索最大迭代代數(shù),Im為當前迭代代數(shù)。
從式(14)可以看出,抗體的變異幅度隨著迭代代數(shù)的增加而降低,進化初期變異幅度較大,進化后期變異幅度較小,從而使搜索在后期趨于穩(wěn)定;另一方面,抗體的變異幅度與其親和度成反比,從而使低親和度的抗體變異幅度大,高親和度的成熟抗體變異被抑制。
步驟5 選擇ABM中J個子抗體群各自的最佳抗體,與AB中親和度最高的前J個抗體合并,剔除重復的抗體,得到新抗體群ABT。
步驟6 選擇ABT中親和度最高的前J個抗體,替代AB中親和度最高的前J個抗體;同時用ABS替代AB中剩余的(Na-J)個抗體,從而得到新抗體群AB。
步驟7 將新抗體群AB的親和度由大到小排序,更新記憶庫M。
步驟8 判斷是否滿足以下任一搜索終止條件。如果不滿足,則轉步驟3繼續(xù)執(zhí)行;否則結束搜索,記憶庫M中的最優(yōu)抗體解碼得到最佳正則化參數(shù)C和核函數(shù)參數(shù)σ。其中,搜索終止條件為:①搜索次數(shù)達到搜索最大迭代次數(shù)Ig;②記憶庫M連續(xù)h代不變。
上述算法中對親和度高的部分抗體進行免疫克隆選擇,實質是在候選解的附近產生一個變異解的群體,從而擴大搜索范圍,有助于加速收斂和防止進化早熟;另一方面,對剩余的低親和度抗體進行直接變異和替換,有助于維持和增加抗體群的多樣性,防止搜索陷入局部極值。
通過改進的免疫克隆選擇算法和K折交叉驗證得到SVM的最佳參數(shù)后,使用這兩個參數(shù)對整個訓練集進行訓練,得到IPA-SVM分類模型,最后可以使用訓練好的IPA-SVM分類器對未知的故障樣本進行分類,從而實現(xiàn)滾動軸承的智能診斷。
基于本文提出的特征自動提取和故障智能診斷方法,采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電氣工程實驗室[20]的軸承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滾動軸承故障的特征提取和智能診斷。以SKF6203滾動軸承為實驗對象,選取正常樣本、外圈故障樣本、內圈故障樣本和滾動體故障樣本各200個,每一個樣本的數(shù)據(jù)點為4 096個。選取的故障樣本中,軸承內圈、外圈和滾動體上電火花加工的損傷直徑均為0.178mm,深度均為0.279 mm。隨機選取每一種狀態(tài)樣本的一半用于訓練,一半用于測試,即訓練樣本和測試樣本均為400個。首先對訓練樣本和測試樣本進行EMD分解,取故障頻率區(qū)間篩選因子λ=0.02,故障特征頻率篩選范圍限定在各部件的特征頻率,不引入其特征頻率的倍頻。通過本文提出的自動特征提取方法,計算得到共800個特征向量。
在實現(xiàn)對滾動軸承計算樣本的故障特征自動提取以后,選取徑向基函數(shù)SVM,首先利用網格法搜索核參數(shù)σ和正則化參數(shù)C,搜索范圍均為[2-10215],指數(shù)步長取為2,則訓練得到σ和C同SVM識別率的關系如圖8所示。
從圖8可以看出,σ和C在較大的范圍內變化時,它對SVM分類的識別率有較大的影響,最低時的分類識別率只有60%左右。因此,下面利用本文提出的免疫參數(shù)自適應方法來優(yōu)化SVM的核參數(shù)σ和正則化參數(shù)C。取K折交叉驗證中折數(shù)K=5,抗體群規(guī)模Na=50,最大迭代次數(shù)Ig=100,記憶庫數(shù)量Z=3,J=25,χ=1.5,正則化參數(shù)變異調節(jié)因子α=10 000,核函數(shù)參數(shù)變異調節(jié)因子β=1 500,h=6。訓練結果如圖9所示。
圖9中的抗體親和度即代表了SVM的K折交叉識別率。圖中可以看出,利用改進的免疫克隆選擇算法優(yōu)化的SVM參數(shù),針對訓練數(shù)據(jù)的5折交叉驗證識別率達到了100%。得到的SVM最佳正則化參數(shù)C=46.82,核參數(shù)σ=3.26。再運用上述參數(shù),針對全體訓練樣本進行學習,即可得到IPASVM分類器。將剩余的400個測試樣本輸入到IPA-SVM分類器進行測試,得到的診斷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經由IPA-SVM診斷計算,得到的訓練樣本和測試樣本的整體識別率分別達到了100%和99.5%,均取得了非常高的識別率。對于測試樣本,除滾動體故障和內圈故障的識別率為99%外,其余均為100%。
表2 基于IMF包絡譜特征和IPA-SVM的診斷結果
為便于比較,針對原故障信號,采用基于EMD能量特征和小波包絡譜特征的方式分別提取特征向量,同樣得到正常樣本、外圈故障樣本、內圈故障樣本和滾動體故障樣本各200個。對每種狀態(tài)下的樣本,隨機選取一半用于訓練,一半用于測試。首先通過K折交叉驗證和改進免疫克隆選擇算法優(yōu)化得到SVM的最佳核參數(shù)σ和正則化參數(shù)C,然后利用全體訓練樣本學習得到IPA-SVM分類器,其診斷結果分別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基于EMD能量特征和IPA-SVM的診斷結果
表4 基于小波包絡譜特征和IPA-SVM的診斷結果
表5 IMF包絡譜特征下不同方法診斷結果比較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內圈和滾動體故障識別率均比較低?;谛〔òj譜特征的診斷分類結果要優(yōu)于采用EMD能量特征的診斷分類效果,但都低于本文提出的基于IMF包絡譜特征的IPASVM診斷結果。
另一方面,針對相同的IMF包絡譜特征故障樣本,分別采用網格搜索法、文獻[17]中的遺傳算法優(yōu)化參數(shù)后得到的SVM模型的分類效果如表5所示。該表中的消耗時間項不僅含有參數(shù)C和σ的搜索時間,還包括該參數(shù)下訓練樣本訓練IPA-SVM模型及測試樣本分類的時間。
從表5可以看出,網格法的搜索時間最長,它隨著搜索步長的不同,要加快搜素速度必然要降低搜索效果。遺傳算法優(yōu)化的SVM分類器也取得了較好的診斷識別效果,但是免疫參數(shù)自適應優(yōu)化的SVM的耗時更少,識別效率更高。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EMD和IPA-SVM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首先基于EMD和希爾伯特變換得到包含滾動軸承故障敏感信息的IMF包絡譜,通過故障特征頻率篩選函數(shù)自動地從包絡譜提取出故障特征向量;然后采用改進的免疫克隆選擇算法對SVM的核參數(shù)和正則化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利用優(yōu)化后的參數(shù)訓練得到SVM分類器。最后針對實際的SKF6203滾動軸承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同其他特征提取方法及網格法、遺傳算法優(yōu)化后的SVM分類器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EMD特征自動提取和IPA-SVM分類診斷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了較其他方法更高的診斷識別率。
由于該方法實現(xiàn)了滾動軸承故障特征提取的自動化和SVM參數(shù)的自適應優(yōu)化,克服了人工故障特征提取和參數(shù)選擇導致的診斷效率低下的缺點,從而有助于減少診斷過程的人工干預,降低設備的停機維護時間。
[1] ZHONG Binglin,HUANG Ren.Introduction to machine fault diagnosi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1-16(in Chinese).[鐘秉林,黃 仁.機械故障診斷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1-16.]
[2] CHENG Junsheng,YU Dejie,YANG Yu.A 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for roller bearings based on hilbert-h(huán)uang transform and AR model[J].Systems Engeering—Theory & Practice,2004,24(10):92-97(in Chinese).[程軍圣,于德介,楊宇.一種基于Hilbert-Huang變換和AR模型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24(10):92-97.]
[3] MING Tingfeng,PIAO Jiazhe,ZHANG Yongxiang,et al.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orm to vibration signal analysis of rolling bearing[J].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2003,15(2):57-62(in Chinese).[明廷鋒,樸甲哲,張永祥,等.小波方法在滾動軸承振動信號分析中的應用[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3,15(2):57-62.]
[4] OCAK H,LOPARO 段 ,DISCENZO D S.Online tracking of bearing wear using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and probabilistic modeling:a method for bearing prognostic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7,302(4/5):951-961.
[5] CHEN Guo.Feature extraction and intelligent diagnosis for ball bearing early faults[J].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2009,30(2):362-367(in Chinese).[陳 果.滾動軸承早期故障的特征提取與智能診斷[J].航空學報,2009,30(2):362-367.]
[6] WANG Ziying,AN Gang,F(xiàn)AN Xinhai,et al.Research on effect of EMD and binary quadrature wavelet decomposition upon the signal processing results of vibration signal in rotating machinery[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7,26(6):52-57(in Chinese).[王自營,安 鋼,樊新海,等.EMD和二進正交小波分解對旋轉機械振動信號處理效果的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7,26(6):52-57.].
[7] HUANG 段 ,SHEN Z,LONG S E.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London(Series A),1998,454(1971):903-995.
[8] YANG Yu,YU Dejie,CHENG Junsheng.Roller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EMD and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5,24(1):85-88(in Chinese).[楊 宇,于德介,程軍圣.基于EMD與神經網絡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J].振動與沖擊,2007,24(1):85-88.]
[9] YANG Jieming,TIAN Ying.Roller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by us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sphere-structur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J].Journal of Vibration Measurement &Diagnosis,2009,29(2):155-159(in Chinese).[楊潔明,田英.基于EMD和球結構SVM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J].振動、測試與診斷,2009,29(2):155-159.]
[10] GAO Qiang,DU Xiaoshan,F(xiàn)AN Hong,et al.A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ased method for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J].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7,20(1):15-19(in Chinese).[高 強,杜小山,范 虹,等.滾動軸承故障的EMD診斷方法研究[J].振動工程學報,2007,20(1):15-19.]
[11] CHENG Junsheng,YU Dejie,YANG Yu.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operator demodulation approach based on EMD in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7,21(2):668-677.
[12] CORTES C,VAPNIK V.Support-vector networks[J].Machine Learning,1995,20(3):273-297.
[13] ZHANG Zhousuo,LI Lingjun,HE Zhengjia.Research on diagnosis method of machinery faul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J].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2,36(12):1303-1307(in Chinese).[張周鎖,李凌均,何正嘉.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機械故障診斷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36(12):1303-1307.]
[14] ROJAS A,NANDI A.Practical scheme for fas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olling-element bearing faults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6,20(7):1523-1536.
[15] YU Xiangtao,CHU Fulei,HAO Rujiang.Fault diagnosis approach for rolling bearing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soft morphological filter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9,45(7):75-80(in Chinese).[于湘濤,褚福磊,郝如江.基于柔性形態(tài)濾波和支持矢量機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9,45(7):75-80.]
[16] WU Xixi,GAO Hongli,YAN Jiming,et al.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NC machine screw based on hyper-sphe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10,16(12):2661-2667(in Chinese).[吳希曦,高宏力,燕繼明,等.基于超球面支持向量機的絲杠故障診斷技術[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0,16(12):2661-2667.]
[17] CHEN Guo.Optimizing the parameter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classifier model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6(3):347-351(in Chinese).[陳 果.基于遺傳算法的支持向量機分類器模型參數(shù)優(yōu)化[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7,26(3):347-351.]
[18] DE CASTRO 段 ,VON ZUBEN V N.The clonal selection algorithm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C]//Proceedings of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erence.Las Vegas,Nev.,USA:GECCO,2000:36-37.
[19] JIAO Licheng,DU Haifeng,LIU Fang,et al.Immunological computation for optimization,learning and recogni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in Chinese).[焦李成,杜海峰,劉 芳,等.免疫優(yōu)化計算、學習與識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0] Bearing Data Center Website.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EB/OL].[2011-10-18].http://www.eecs.cwru.edu/laboratory/be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