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勇 吉 利
(1.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江蘇 南京210046;2.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近年來,在中央政策的驅動下,中國經濟和社會謀求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進程逐漸提速,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已經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和未來經濟進步的主要方向。正處于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和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交點的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正前所未有地受到利益相關方的關注,而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yè)與外界的溝通平臺,各方對其信息披露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以2006年為“拐點”,在深交所于2006年9月發(fā)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以及國資委、上交所等機構發(fā)布一系列文件鼓勵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之后,社會責任報告數量迎來“井噴式”增長,2006年已超過歷年之和,2010年更是達到702份(上市公司為483份)。然而,大量研究卻發(fā)現,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存在篇幅差異大、宣傳做秀味道過于濃厚以及報告內容不中肯、不可比、不準確、不及時、不清晰、不可靠等現象和問題,報告質量總體偏低、個體之間差距較大[1-3]。為何在面臨近乎相同的內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條件下,不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卻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這是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學者所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已有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行為的理論解釋主要集中在企業(yè)倫理和戰(zhàn)略管理兩大領域:企業(yè)倫理的研究通常使用一個倫理框架來考察企業(yè)進行對社會、環(huán)境和員工問題的信息披露;而在戰(zhàn)略管理領域,研究者們解釋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行為主要集中在能否為企業(yè)帶來良好的財務績效和競爭優(yōu)勢方面?;谏鲜隼碚摲治龅膶嵶C研究主要圍繞公司規(guī)模[4]、財務杠杠[5]和再融資需求[6-7]等公司特征因素,以及股權結構[8-9]、董事會特征[10-11]和高管激勵[12]等公司治理因素上。
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戰(zhàn)略決策與企業(yè)家自身特性被隔離開來,研究者往往忽略了企業(yè)家個體差異性特征對企業(yè)信息披露行為及其戰(zhàn)略選擇的影響[13]。現有文獻很少問及企業(yè)家學歷、教育背景、年齡、性別、任職年限、社會聲譽等人口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但現實中這種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相關研究表明,作為企業(yè)戰(zhàn)略決策最主要的發(fā)起者和主導者,不同背景特征的企業(yè)家具有不同的行為選擇,進而對企業(yè)戰(zhàn)略選擇和信息披露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14]。例如,相較于男性企業(yè)家,女性企業(yè)家更加認同社會責任對組織有效性的重要作用[15-16];學歷越高的企業(yè)家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復雜的決策過程中就可能越理性和客觀,更能理解和注意利益相關者對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等社會問題的訴求[17-18];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年齡大的企業(yè)家由于收入較高,對生存等低層次的需求較低,可能會追逐個人的社會聲望、自我價值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求目標,從而可能利用企業(yè)的資源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獲得更高的社會聲譽[19];具有豐富的產量導向型經驗(包括生產、工藝學、會計等職能經驗)的企業(yè)家,往往過于追逐效率、效益目標,而犧牲對社會責任的承擔[20];企業(yè)家的職業(yè)經驗和任期會影響他們對環(huán)境的感知和從事不道德行為的意愿[21]。
綜上,在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行為時,如果不考慮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的影響,就可能難以得出有效的結論?;诖?,本文以滬深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數據為樣本,從企業(yè)家學歷、教育專業(yè)、性別、年齡、任職期限、社會聲譽等方面,實證分析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樣本為我國滬深股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全部上市公司,研究區(qū)間為2008-2010年。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來自于Wind深度數據庫中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情況”,數據缺失部分通過巨潮咨詢網(www.cninfo.com.cn)提供的上市公司年報和上市公司網站內容進行手工收集補充。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亦通過巨潮咨詢網手工收集逐一整理而得。財務數據和公司特征數據來自中國證券市場會計研究數據庫(CSMAR)。同時,依據以下標準對初始樣本做了剔除:①剔除金融和保險行業(yè)的上市公司;②剔除ST和PT類公司;③剔除企業(yè)家背景資料以及相關數據無法獲取的公司。經過篩選,最后得到1207個觀測值,其中實際控制方為國有的為858個,非國有的為349個。為避免極端值對模型估計的影響,我們對所有連續(xù)變量在1%的水平上進行了winsorize處理。
(1)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特征項目編碼。參考已有研究:包括 Abbott和 Monsen[22]、Botosan[23]、宋獻中和龔明曉[24]等工作以及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指南》、挪威船級社(DNV)、安永國際會計公司(Ernst&Young)發(fā)布的社會責任報告評估標準,參照了社科院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金蜜蜂企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GB-CRAS2009評估體系和潤靈公益事業(yè)咨詢MCT-CSR三級評價體系。本文通過內容分析法和結構化訪談將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有用性所涉及的特征進行細化或將概念進行外在的特征轉化,變成可以從信息表面來對其進行評價的具體概念,在此基礎上,初步確定40個評估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水平的特征變量。
(2)問卷發(fā)放與回收。為保證編碼的效度和信度以提高其一致性,同時為保證研究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及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我們將基于文獻、內容分析法和結構化訪談所構建的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項目評估標準轉化為相應的測量題項,通過編制李克特量表,向國內社會責任領域的研究機構、咨詢機構、行業(yè)協會、高校專家和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編制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發(fā)出“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水平專家調查問卷”(半開放式問卷)。讓專家對項目的重要程度進行從1到6(完全不重要、不重要、有點不重要、有點重要、重要、很重要)的6值打分。從2010年7月10日中旬到2010年11月10日止歷時近4個月,共計發(fā)放問卷406份,回收問卷168份,為保證數據質量,我們對回收問卷進行了認真核實,剔除了11份無效問卷,①這些無效問卷主要是指少數缺項太多的問卷以及存在明顯邏輯錯誤、前后不符的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57份,回收率為38.67%。其中,實地發(fā)放問卷回收24份,占樣本回收總體的 15.29%,電子郵件發(fā)放問卷回收 133份,占84.71%。我們對數據進行雙樣本T檢驗顯示,二者無顯著性差異(T=0.425,P>0.672),表明可以合并在一起進行分析。
(3)問卷效度和信度。我們通過三個方面來保證編碼的效度。一是依據國內外已有的相關文獻和成熟的理論基礎;二是和6位分別來自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領域的專家針對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項目概念的界定進行了溝通,同時請1位來自心理學領域的問卷調查專家對問卷設計進行指導;三是根據訪談和試調查結果,對問卷進行了兩次修訂。我們認為,經過以上步驟逐步修改完善編制的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問卷結果表明,專家和報告使用者打分項目得分均值在4分(有點重要)以上的占88.5%。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因子分析作進一步篩選,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旋轉法抽取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的因子,提煉因子是通過刪除Loading(因子載荷量)≤0.5的載荷量完成的,并對因素進行正交旋轉(Varimax)。最后,我們得到25個測量題項(見表1)。所有因子Cronbach's α 值為0.914,超過 0.7 的可接受水平,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4)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數構建。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項目權重賦值的方法,采用加權匯總權數的方法。①我們按照157位專家和報告使用者的打分,依次計算各項目的專家打分平均數及其總分值,總分值為117.66,為將總分值調整為100后計算各特征項目的權重,我們對各項目平均數乘以100/117.66得出各項目數值,再計算25項指標總平均值,然后將各項目數值與總平均值相比,得出各項目的權重。為了盡量降低評分的主觀性和偏差性,在借鑒已有研究基礎上,將測量題項的披露情況分成5種狀態(tài),依次為每一個指標賦值:完整且明確定量與定性信息相結合的披露4分(滿分);定性與定量信息兼有,但披露不充分3分;翔實具體的語言陳述披露,但無定量信息披露2分;僅字面提及,無展開披露且無定量信息披露1分;無任何信息披露0分。在對社會責任報告具體評分時,運用德爾菲法選取三位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領域具有一定造詣或研究的專家對25個測量題項逐個打分,并按每個測量題項相應的權重得分,將每個上市公司每一年的賦值加總得到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數(CSRDI)。
大量研究表明,中國企業(yè)的法人代表都是董事長,董事長是事實上的企業(yè)家,在企業(yè)中擁有更多決策制定權[13],因此,本文將企業(yè)家設定為董事長。根據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數據可獲得性,在參考陳傳明和孫俊華[13]、Kraft和 Singhapakdi[15]、Wiersema 和 Bantel[17]、Ordaz et al.[18]、孫德升[19]、Thomas和 Simerly[20]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選取的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變量包括學歷、教育專業(yè)、性別、年齡、任職時間、社會聲譽6個方面,具體定義見表2。
表1 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項目編碼Tab.1 Coding of the elements of CSR repor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 Patten[4]、沈洪濤[6,9]、翟華云[7]、Cormier和 Gordon[8]、馬連福和趙穎[11],我們對顧客遠近度、再融資動機、公司規(guī)模、財務杠桿、資產報酬率、公司性質、上市地點、地區(qū)等相關變量進行了控制。針對同時發(fā)行B股或H股公司所面臨的市場監(jiān)管環(huán)境可能與其他公司有所差異,引入虛擬變量Hb,同時發(fā)行B股或H股為1,否則為0。另外,為了控制公司所在行業(yè)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將樣本公司劃分為重污染和非重污染兩類,重污染行業(yè)為1,否則為0①參考國家環(huán)保總局《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yè)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yè)進行環(huán)境保護核算的通知》,將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fā)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yè)列為重污染行業(yè)。。具體說明見表2。
根據本文以上的討論,為研究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我們建立了如下模型:
需要說明的是,在研究過程中,為更好考察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我們首先將企業(yè)家人口背景各個特征變量單獨進行回歸,最后將全部變量放在同一模型中進行回歸。
我們首先對全樣本公司企業(yè)家的背景特征進行了考察,接著根據實際控制人性質將全樣本分為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兩個子樣本,分別對其進行考察。結果來看,企業(yè)家平均學歷水平為本科以上,并且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學歷水平要稍高于非國有控股企業(yè);企業(yè)家的教育背景為金融、會計或其他經濟管理類的比重不大,與國有企業(yè)相比,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為金融、會計或其他經濟管理類的比重稍低。全樣本公司企業(yè)家的年齡在47-48歲之間,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年齡要比非國有控股企業(yè)大3歲左右;在男女性別比例上,國有控股企業(yè)男性比例比非國有控股企業(yè)要高1%,但總體來看,無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男性企業(yè)家的數量都占絕對優(yōu)勢;董事長任職年限為4.69年,國有控股企業(yè)董事長任職年限比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稍長;平均每位企業(yè)家都在除本單位以外的1家以上的企業(yè)管理層中任職或兼任相關社會職務,但不同企業(yè)家之間社會兼職也相差懸殊,最小的是0家,而最大的有10家之多。
(1)企業(yè)家的人口背景特征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從表3可以看出,在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變量中,企業(yè)家學歷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yè)家所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在復雜決策的過程中就可能越理性和客觀,更能理解和注意考慮來自利益相關者方面的訴求,進而更容易關心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等社會責任問題。企業(yè)家性別、教育專業(yè)以及任職時間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不相關。企業(yè)家年齡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正相關,模型(3)和模型(7)中顯著性水平分別為10%、5%,這說明企業(yè)家年齡越大越愿意遵守普遍的倫理原則,履行社會責任。企業(yè)家任職時間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不相關。企業(yè)家社會聲譽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說明企業(yè)家聲譽越高,越愿意承擔社會責任。
表2 變量定義Tab.2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表3 企業(yè)家背景特征與企業(yè)CSR信息披露水平回歸結果(1 207 Obs.)Tab.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level of CS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 entrepreneurs'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1 207 Obs.)
在控制變量方面,Cp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消費者熟知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要顯著高于其他類型公司;Seo回歸系數均不顯著,說明中國上市公司有再融資動機時,未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Size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公司規(guī)模越大,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State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國有控股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要顯著高于非國有控股公司。Level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說明財務風險越大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越低。此外,Exchange、Industry、Zone和Hb回歸結果表明:滬市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高于深市公司;重污染行業(yè)上市公司由于受到的監(jiān)管條件更為苛刻,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也顯著高于其他行業(yè);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高于中西部地區(qū);發(fā)行H股或B股的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公司;Roa回歸系數不顯著,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并不顯著影響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
(2)不同產權性質企業(yè)的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在我國有兩類典型性質的企業(yè),即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由于所有制的不同,兩類企業(yè)在許多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對此,我們按照實際控制人的不同,即是否國有控股,將全部樣本分成兩個子樣本,分別進行回歸分析。通過比較表4和表5的回歸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國有控股企業(yè)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兩組樣本中,企業(yè)家的人口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具體表現在:
其一,企業(yè)家學歷變量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說明不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企業(yè),企業(yè)家受教育水平都會顯著影響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通過提高企業(yè)家的學歷水平有助于提高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
其二,企業(yè)家社會聲譽變量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說明不論是國有控股還是非國有控股企業(yè),企業(yè)家的社會聲譽都會顯著影響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通過聘請社會聲譽高的企業(yè)家有助于提高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
其三,在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兩組樣本中,企業(yè)家性別、任職時間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都沒有顯著的影響。
同時,通過比較表4和表5的回歸分析結果,我們發(fā)現,在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兩組樣本中,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
其一,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金融、會計或經濟管理類教育背景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顯著為正,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教育背景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卻為負但不顯著,對此可能的解釋是,金融、會計、經濟管理類專業(yè)討論的是收益與風險、收益與成本的權衡,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以及所有權結構、企業(yè)家考核機制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國有企業(yè)的企業(yè)家所受到的金融、會計或經濟管理類教育背景使得他們更看重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長期社會和經濟收益,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因為事業(yè)不是他們自己的,如果成功,他們獲得聲譽、職位晉升等好處,而失敗對其本身的影響并不大。現實中,我們很少看到國有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因為經營業(yè)績不佳而辭職;而非國有企業(yè)的企業(yè)家所受到的類似教育可能促使他們更重視風險,他們可能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短期內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經濟收益,而不會輕易冒險為了未來不確定的長期收益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因為事業(yè)是他們自己的,如果事業(yè)失敗,則他們將一無所有。
其二,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年齡與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正相關,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年齡與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顯著負相關,對此可能的解釋是,在國有控股企業(yè),企業(yè)家年齡越大,由于面臨著政治升遷或者退休的壓力,企業(yè)家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善始善終”思想越來越強烈,為了提升政治績效而實現政治升遷或者追逐個人的社會聲望而實現自我社會價值,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國有控股企業(yè)的企業(yè)家更加愿意承擔社會責任。而在非國有控股企業(yè),企業(yè)家則沒有政治晉升的壓力,企業(yè)家年齡越高,精力可能越少,更難掌握新的觀點,更難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導致其戰(zhàn)略決策行為更為保守,尤其是在履行社會責任能否帶來企業(yè)業(yè)績的提升關系還不十分明確的情況下,保守的觀念會使年齡越大的企業(yè)家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采取相對消極的態(tài)度。
表4 國有控股公司企業(yè)家背景特征和企業(yè)CSR信息披露水平回歸結果(858 Obs.)Tab.4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level of CS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 entrepreneurs'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858 Obs.)
表5 非國有控股公司企業(yè)家背景特征和企業(yè)CSR信息披露水平回歸結果(349 Obs.)Tab.5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level of CS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 entrepreneurs'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non state owned enterprises(349 Obs.)
在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的研究中,考慮到部分樣本存在企業(yè)家變更可能對實證結果產生影響。本研究在剔除了研究區(qū)間內企業(yè)家發(fā)生變更的樣本后重新進行了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與之前的分析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是穩(wěn)健的。鑒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未列出穩(wěn)健性檢驗的結果,可根據要求提供。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1207份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樣本,從企業(yè)家學歷、教育專業(yè)、年齡、性別、任職期限、社會聲譽等方面(區(qū)分國有和非國有企業(yè)),實證檢驗了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主要表現在學歷、年齡、社會聲譽上。區(qū)分企業(yè)產權性質后的研究發(fā)現:企業(yè)家學歷和社會聲譽變量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且這種正相關關系無論對國有控股還是在非國有控股企業(yè)而言,都是成立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提高企業(yè)家的學歷水平、聘請社會聲譽高的企業(yè)家將有助于提高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但是,本文同時也發(fā)現:企業(yè)家教育專業(yè)和年齡變量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間的關系,在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企業(yè)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表明企業(yè)產權性質是影響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也說明企業(yè)家在不同產權性質企業(yè)的成長路徑是不同的,從而會作出不同的行為選擇。綜上,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因素必須考慮到企業(yè)家的人口背景特征,否則可能會影響研究結論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有一定的啟示:提高企業(yè)家受教育水平、強化其對社會聲譽的關注是十分重要的,這一研究結果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或者中國人的“面子”思想,使得聲譽機制、倫理道德、文化氛圍一類的軟環(huán)境對企業(yè)家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或激勵;同時,本文的研究結果對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在不同產權性質企業(yè),應有所區(qū)別地對企業(yè)家實施約束或激勵,引導他們正確行為。
與現有的相關研究相比,本文的貢獻主要有以下3點:一是首次選擇了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這個角度來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問題,探討并發(fā)現了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拓展了現有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視角。二是考慮了我國當前的制度背景,根據企業(yè)的實際控制人是否國有,對樣本數據進行了劃分,研究了不同產權性質下,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這將為我國當前的企業(yè)經濟結構戰(zhàn)略轉型改革進程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三是基于專家和報告使用者的問卷調查,得出了科學的社會責任信息水平評估標準和程序。
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是高層管理者團隊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本研究主要關注的是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而我國企業(yè)正處于轉型經濟時期,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動蕩不定,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決策而言,這是典型的“軟環(huán)境”。置身于這一情景下的決策者,必然會以個人認知為基礎來進行信息披露決策,由于企業(yè)家個人認知基礎的不足需要通過高層管理者團隊來加以彌補,因而高層管理者團隊對于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戰(zhàn)略決策尤其重要,這將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二是從社會資本角度研究企業(yè)家背景特征對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影響。嵌入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企業(yè)家們,其關系網絡特征必然會影響其信息搜集和資源獲取,進而影響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決策,因此從關系網絡或社會資本角度分析企業(yè)家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決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編輯:徐天祥)
References)
[1]陳政.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解讀與完善建議[J].證券市場導報,2007,(8):28 -33.[Chen Zheng.Interpretation of CSR Reporting and Improvement Proposal[J].Securities Market Herald,2007,(8):8 -33.]
[2]郭沛源,張緒彪,魏寧娣.中國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研究:價值發(fā)現之旅[R].商道縱橫研究報告,2008.[Guo Peiyuan,Zhang Xubiao,Wei Ningdi.A Stud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in China:A Journey to Discover Values[R].SynTao Research Report,2008.]
[3]朱金鳳,楊秀強.我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解讀與評析[J].財會月刊,2008(5):69 - 70.[Zhu Jinfeng,Yang Xiuqiang.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CSR Reporting[J].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2008,(5):69 -70.]
[4]Patten D M.Exposure,Legitimacy and Social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1,(1),297 -308.
[5]Lang M,Lundholm R.Corporate Disclosure Policy and Analyst Behavior[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4),467 -493.
[6]沈洪濤.公司特征與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7,(3):9-16.[Shen Hongtao.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Disclosure: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J].Accounting Research,2007,(3):9 -16.]
[7]翟華云.預算軟約束下外部融資需求對企業(yè)社會責任披露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9):107-113.[Zhai Huayun.TheImpactofExternalFinancing Needs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under Soft Budget Constraint[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9):107 -113.]
[8]Cormier,Gordon I M.An Examination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Strategies[J].Accounting,Auditing,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1,14(5):587 - 616.
[9]沈洪濤,楊熠,吳奕彬.合規(guī)性、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J].中國會計評論,2010,(3):363-374.[Shen Hongtao,Yang Yi,Wu Yibin. Legitimacy,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ocial Disclosure[J].China Accounting Review,2010,(3):363 -374.]
[10]Haniffa R M,Cooke T E.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5,24(1),391 -430.
[11]馬連福,趙穎.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7,(7):4 -9.[Ma Lianfu,Zhao Ying.Corporate Disclosur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Securities Market Herald,2007,(7):4 -9.]
[12]肖作平,楊嬌.公司治理對公司社會責任的影響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1,(6):34-40.[Xiao Zuoping,Yang Jiao.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A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Listed Companies[J].Securities Market Herald,2011,(6):34 -40.]
[13]陳傳明,孫俊華.企業(yè)家人口背景特征與多元化戰(zhàn)略選擇[J].管理世界,2008,(5):124 -133.[Chen Chuanming,Sun Junhua.Entrepreneur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iversified Strategic Options[J].Management World,2008,(5):124 -133.]
[14]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Managers[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1984,193-206.
[15]Kraft K L, Singhapakdi.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Student Respons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5,14(4).
[16]金楊華,呂福新.關系取向與企業(yè)家倫理決策:基于浙商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8):100 -106.[Jin Yanghua,Lv Fuxin.Relation Orientation and Ethical Decisions of Entrepreneur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Zhejiang Merchants[J].Management World,2008,(8):100 -106.]
[17]Wiersema M,Bantel K A.Top Management Demography and Corporate Strategic Chan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91 -121.
[18]Camelo-Ordaz C,Hernandez-Lara A B,Valle-Cabrera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 ManagementTeamsandInnovative Capacity in Compan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5,24(8):683 -705.
[19]孫德升.高管團隊與企業(yè)社會責任:高階理論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4):188-193.[Sun Desheng.Top Management Team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Upper Echelons Perspective[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2009,(4):188 -193.]
[20]Thomas A S,Simerly R L.Internal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TheRoleofTopManagers[J].Academy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1995,2:411 -415.
[21]Daboub A J,Rasheed A,Priem R L,et al.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Illegal Ac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138 -170.
[22]Abbott W F,Monsen R J.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 Involv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9,22(3),501 -515.
[23]Botosan,Christine A.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72(3),323 -349.
[24]宋獻中,龔明曉.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與決策價值評價:上市公司會計年報的內容分析[J].會計研究,2007,(2):37-43.[Song Xianzhong,Gong Mingxiao.Assessment on the Quality and Decision Valu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s: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Annual Reports of List of Companies[J].Accounting Research,2007,(2):37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