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賓,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學生
李 靜,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授
電影《死亡筆記》海報
在經濟時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眾傳媒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傳媒不僅是人類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念。在當今社會中,大眾傳媒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人們的生活內容、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理念都隨之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青少年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由于社會閱歷缺乏,更易受到大眾傳媒不良因素的影響。大眾傳媒是青少年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的主要來源。而有些媒體為了贏得更多的受眾,報道中充斥著暴力、色情等內容,極易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識淡漠和價值觀念錯位。創(chuàng)建良好的傳媒環(huán)境,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青少年階段是人們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對現實生活充滿了好奇,他們迫切地希望能盡快地、大量地獲取新知識新信息,以便順利地融入社會。大眾傳媒以傳播新鮮事為宗旨,于是便成為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大眾媒介有利于青少年拓展眼界、豐富知識,極大地激發(fā)了青少年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與此同時,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成長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大眾傳媒是青少年社會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青少年認知的主要來源。調查發(fā)現,對于書籍、報紙、電腦、電視等傳播媒介,電腦、電視的利用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2007年琿春市中學學生上網情況調查顯示,“聊天交朋友,玩游戲,排除寂寞,打發(fā)時間的學生之和達74%?!?徐美敬:《論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載《成功》2010年12期)一些青少年面對大量的、極富吸引力的信息,往往沉醉于其中不能自制,給身心帶來了極大傷害。據調查,“47%的學生認為上網后視力下降,37%的學生認為成績下降,28%的學生認為身體疲倦,17%的學生反映記憶力、注意力下降,14%的學生反映有精神障礙和情緒異常?!?《論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更有甚者,一些青少年因為沉溺于網絡而忘記了工作、忘記了學習,有些青少年因為迷戀網絡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對網絡的癡迷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大眾傳媒對青少年認知社會形成屏障,造成青少年價值觀取向出現扭曲。偶像劇中虛擬的豪華場面,主人公靚麗的外表、華麗的服飾、奢侈的生活等,造成青少年對明星的崇拜、對地位和名望的追求;大眾傳媒中暴力場面的泛濫也使得青少年錯誤地認世界上一切問題都可以用暴力擺平,而忽視道德、法律的約束;大眾傳媒對色情信息繪聲繪色地傾情展示,動搖了青少年的道德觀念。一些青少年放縱自己的行為,喪失了社會責任感,青少年價值觀取向出現偏差與大眾傳媒的誤導不無關系。
青少年對社會的認知尚不深刻,很容易受大眾傳媒宣傳的影響,將虛幻劇情和媒體炒作現實化,造成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如偶像劇中類似于灰姑娘變成高貴公主的虛幻片段,讓青少年誤認為現實社會就是這樣,因而盲目地期待奇跡出現。選秀節(jié)目使選手一夜之間成為大眾關注的明星,這些現象讓一夜成名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夢想。這些人看到的只是選手們光鮮艷麗的表面,不清楚選手們在臺下付出了多少辛勞,因而迫不及待地追求明星夢想,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青少年理想的匱乏和理智的喪失,給社會風氣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大眾傳媒承擔著教育宣傳的重任,因此傳媒必須大力宣傳黨的主張、敢于揭露丑惡現象、承擔輿論監(jiān)督的責任。大眾傳媒要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廣大青少年,激勵他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推進主流文化,努力傳播先進文化,以優(yōu)秀的作品弘揚社會正氣,切實做到對大眾負責、對媒體負責,真正發(fā)揮傳媒教育、引導、鼓舞人的巨大作用。
學校是傳授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重要基地,教育教學具有嚴格的制度和要求,能確保傳媒教育持續(xù)高效地開展,因而傳媒教育理應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要開展傳媒教育,首先就應對傳媒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系統(tǒng)理論、匯集典型案例,對青少年開展傳媒教育。其次,組織傳媒領域的教師編寫教材并對教師進行短期培訓,為開展傳媒教育奠定基礎。再次,開設課程、開辦講座,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講授傳媒知識,幫助青少年樹立起對負面信息的抵御能力。第四,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大范圍地組織傳媒狀況調查,在政府的支持下借助社會力量建立傳媒教育網絡,為普及傳媒教育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
作為社會信息傳輸系統(tǒng),大眾傳媒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是社會管理的重中之重。國家機關對傳媒業(yè)要加強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通過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利用高科技手段對媒體進行監(jiān)控,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以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目前大眾傳媒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還不健全,權威度不夠,可操作性也不強,因此政府監(jiān)管部門要著手大眾傳媒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工作,改善目前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的問題。大眾傳媒要牢記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自覺地抵制低俗作品的輸入,把強制性的法律措施和行業(yè)自律性結合起來,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青少年受自身年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一旦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很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要大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提高青少年道德判斷能力,使之能自覺、有效地排斥不良信息的影響。首先,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針對青少年求知欲強的特點,通過開設專題、競賽等形式,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思想觀念;其次,培養(yǎng)青少年審美意識和鑒別能力。學校要創(chuàng)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使青少年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接受傳媒教育,逐步增強對大眾傳媒的判斷能力和批判意識,不斷提高審美格調和鑒別能力。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大眾傳媒在為青少年發(fā)展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消極的因素是不可漠視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素質,安全、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至關重要。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把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的限度,使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