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丹 陳同強
(贛南醫(yī)學院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江西 贛州 341000)
所謂心理控制,是指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會積極,愉快、主動地應付困難處境,而同時另一些人則表現(xiàn)出消極態(tài)度的一種假想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 “心理控制源 (focus of control)”來自心理學家羅特(Rotter,1966)的社會學習理論。在該理論中,心理控制源被認為是有關個人性格及/或行動與事件結局間關系的泛化性期待。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結果,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個人都會有意無意地想要弄清楚它的“控制源”,這是人們理解周圍世界的一般傾向。只有弄清楚一種行為或活動結果的來源或控制源,這種結果才會對個人產(chǎn)生意義。控制一種行為或活動結果的源泉有兩類:一類是“外部控制源”,另一類是“內(nèi)部控制源”。
許多研究表明,控制感不僅影響個人對自己行為的知覺,還影響個人對他人行為結果的解釋。控制感強的人,常常將別人的行為結果也看成是由他個人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把它理解為由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反之,控制感弱的人也傾向于把他人的行為結果歸因于外部因素。
國內(nèi)外迄今關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對弱勢群體的研究?;诋斍暗难芯楷F(xiàn)狀,我們決定以贛南醫(yī)學院學生為被試者研究大學生的心理控制源,了解他們的控制能力,以豐富控制源的有關研究,也可以推動心理控制源理論在正常群體中的應用。
使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贛南醫(yī)學院大二、大三、大四在讀大學生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選用由采用Paulhus D.H.于1985年編制的控制圈 (Spheres of Control,SOC)量表[1]。該量表主要面對大學生,容易自我評判,加之I-E心理控制源量表在結構上存在問題,內(nèi)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比較適用進行理論研究,因此本研究選用SOC作為評定心理控制源的工具。SOC是一組三維的測量表,涉及了個人實力、人際間控制與社會政治控制三個范圍。它包含三組,每組有10個條目,即個人實力量表、人際間控制量表與社會政治控制量表。采用7分評定制,從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每個分量表中有一半條目反向陳述,并混在問卷中,均采用正向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控制力越強。三個量表的a信度值分別為0.78,0.77,0.81,具有較高的信度。由于該問卷直接從國外翻譯得來,在實測之前,對社會政治控制量表中不適合我國政治環(huán)境的條目,進行了微調(diào)。
正式研究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其中二年級31名,三年級32名,四年級37名;男生42名,女生58名。問卷屬現(xiàn)況調(diào)查,采取集中當場獨立填寫問卷形式收集資料。使用統(tǒng)一印制的調(diào)查表,由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立即收回。最后采用SPSS8.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以控制圈量表的三個維度為指標,了解大學生人口學變量,在心理控制源上存在的現(xiàn)狀。
1)大學男生、女生在三個因子上的得分分布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在三個因子上的得分分布
對上表的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在“個人實力”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t=4.295,p<.01,說明女生在“個人實力”得分上,顯著高于男生。不同性別在“人際控制”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男女生的“人際控制”不存在差異。在“社會政治控制”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t=-2.105,p<.05,說明男生在“社會政治控制”方面高于女生。
2)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三個因子上的得分分布見表2:
表2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三個因子上的得分分布
對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個人實力”和“人際控制”兩個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三個群體在這兩個因子上不存在差別。三個群體在“社會政治控制”上,存在顯著差異,f(2)=2.91,p<.05,說明在“社會政治控制”上,不同年級之間存在差別。進一步的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大二學生與大四學生的“社會政治控制”存在顯著差異,顯著性達到了.05的水平,大二學生的“社會政治控制”得分顯著高于大四的學生。說明不同階段學生的“社會政治控制”力存在差別,因為不同階段大學生要完成的任務不同,大二學生的任務相對簡單,完成每天的學業(yè)就可以,但是大四學生隨著面臨任務的變化,以及思想上的成熟,會改變一些想法。從數(shù)據(jù)上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變化,“社會政治控制”下降的趨勢,這與學生的思想成熟度之間有一定的關系。
3)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在心理控制源方面的得分分布見表3:
對上表的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生源地學生在“個人實力”和“社會政治控制”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三個群體在這兩個因子上的控制力沒有明顯差別。生源地在“人際控制”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f(2)=2.81,p<.05,說明在“人際控制”上,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來自城市的學生和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在“人際控制”上存在顯著差異,達到了.05的顯著水平。
5.1 被試在“個人實力”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其它兩個方面,而“人際控制”方面的得分又顯著高于“社會政治控制”,可見在他們的生活中,心理控制源的重點在于“個人實力”,其次是“人際控制”,最后是“社會政治控制”。
5.2 女生的“個人實力”得分顯著高于男生,但是男生的“社會政治控制”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種差異正好體現(xiàn)出男女生不同的興趣點,相較于男生而言,女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具有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相對而言,女生對政治方面的問題,不夠關注,而男生較為關注政治問題,所以表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政治控制”。這也有可能與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有關,中國自古便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所以女性的參政意識不是很強。國外對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多集中在弱勢群體上,比如說:殘疾人、癌癥患者,以及與高自殺群體的關系等等,所以無法在這方面進行比較。
5.3 來自城市的學生在“人際控制”得分上高于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這與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城市學生可以接觸很多的人和物,相較而言,農(nóng)村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人和物,相對比較單一,從而使得他們在交際方面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關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有關研究也發(fā)現(xiàn),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比較容易出現(xiàn)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和困擾。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