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摘 要:《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是一部爭議性比較大的馬克思早期著作。其中的異化勞動理論對于理解馬克思的思想性質(zhì)和理論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這部著作出版之時,圍繞著怎么理解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就形成了青年馬克思與老年馬克思之爭,而近些年的《巴黎手稿》文獻學爭論也為理解這部著作增添了復雜性。國內(nèi)外對于這部著作的編譯也有很長的一段歷史?!?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關(guān)鍵詞: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編譯簡史;馬克思主義文獻學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038-02
一、世界編譯簡史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最早收錄于1927年莫斯科俄文版《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卷里,而當時為這部手稿加上的標題是《<神圣家族>的準備材料》,不久以后出版于1929年俄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同樣在形式和標題上繼承了1927年《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卷的特點,所以對于《手稿》的地位和問題都沒有一個十分清楚的認識,存在較大的誤解。
1932年,《手稿》被收錄于阿多拉茨基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3卷中,在這個版本中第一次發(fā)表了《手稿》的三部分全文,給各部分加上了標題,按照一定的理解次序?qū)ζ溥M行了編排,編輯部的引言對于《手稿》做了全面的說明,命名的《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沿用至今,所以這版的《手稿》在編譯史中的影響是可見的。
同年,朗茲胡特和邁耶爾出版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早期著作》(K.Marx:Der historische Materialismus .Die Frühschriften)第1卷也收入了《手稿》,但是這部手稿沒有把第一個手稿收入,對于第二和第三手稿的編纂也是混亂不堪,并把對黑格爾的摘錄主觀的摻進正文中,給這部著作加的標題是《政治經(jīng)濟學與哲學·論政治經(jīng)濟學同國家、法律、道德和市民生活之間的關(guān)系》,這個標題對于《手稿》本身內(nèi)容的概括都是有所失誤的。與同年出版的歷史考證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相比是有一定距離的。
1937年莫里托爾發(fā)表了《手稿》的法譯本,這個譯本根據(jù)的是朗茲胡特和邁耶爾的德文版,對于這版中的錯誤也是完全的繼承下來。
1949年諾貝爾托·波比奧譯,久里奧·埃諾第版的《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Manoscritti economico-filosofici del 1844)和羅馬新生社1950年由加爾瓦諾·戴拉·沃爾佩出版的《早期哲學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Opere filosofiche giovanili 〈Critica della filosofia hegeliana del diritto publico〉.〈Manoscritti economico-filosofici del 1844〉》都是依據(jù)朗茲胡特和邁耶爾的德文版編譯而成的意大利版。因此一些錯誤繼續(xù)保留了下來,但是第二個版本還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1953年朗茲胡特在斯圖加特重新編訂了他的版本,對其進行了修訂,依據(jù)莫斯科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對于1932年出版時由于手稿字跡模糊造成的編譯錯誤進行訂正,但更改的數(shù)量很少。
1954年準備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時,編譯原則要求這版中不把馬克思的草稿和未完成的手稿包括進去,所以編委決定把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時期的著作收集起來單獨成冊,題為《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選》(1956年),《手稿》被安排在這部書中,并且對于《手稿》又進行了一次訂正,對于一些模糊的自己經(jīng)過考證確定下來,又加上了編輯部的一篇新序和不可缺少的解釋性注釋,完善了1932年莫斯科歷史考證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但是對于馬克思的一些筆誤進行了人為的改正,影響了原始手稿。
1959年在1956年俄文版《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選》基礎(chǔ)上出版了《手稿》的英文版(Karl Marx.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這是莫斯科外國文出版社1959年的英文版。
《手稿》最有意義的版本就是1932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中的版本,這版對于原始手稿的介紹和考證也是最詳細,基本保持了原始手稿的樣貌,雖然相比于朗茲胡特和邁耶爾版《手稿》在傳播范圍上沒有影響一定的西歐國家,但是學術(shù)水平還是很高的。
二、中國出版簡史
1935年3月,由柳若水節(jié)譯,刊載于《黑格爾哲學批判》第97—135頁上的《黑格爾辯證法及哲學一般之批判》是最早傳入中國《手稿》的譯文,這一部分是節(jié)譯第三手稿中“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一章。
1954年,賀麟節(jié)譯第三手稿中“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一章,篇名為《黑格爾辯證法和哲學的批判》,載于《新建設(shè)》11月號第46—55頁,文前有譯者說明。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名為《黑格爾辯證法和哲學一般的批判》,34頁,32開,橫版平裝,增譯了馬克思的序言部分。譯文是根據(jù)1953年柏林狄茲社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神圣的家族及其他初期哲學著作》一書譯出。文內(nèi)有原注和譯者注[1]。
1955年,何思敬譯,宗白華校,載《新建設(shè)》11月號第38—43頁。節(jié)譯第一手稿中異化勞動一章,篇名為《疏遠化了的勞動》,標題下有譯者說明。1959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第一次把《手稿》的中譯文全文全部發(fā)表。名為《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包括序言和三個手稿。150頁,32開,橫排平裝,副標題:國民經(jīng)濟學批判,附最后一章:關(guān)于黑格爾哲學[1],書后有“譯后記”。該書是依據(jù)1932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輯第三卷譯文,即歷史考證版第一版,采取其編排順序。所以是經(jīng)過編譯者人為組合的版本,并不是原手稿的編排形式,但而且最有價值的全集版中考證性和編輯技術(shù)性的記號全部省略,決定了這一著作不能服務于文獻學研究的先天不足。
1958年7月,中央編譯局節(jié)譯第三手稿中共產(chǎn)主義章中的一段,篇名為《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載于《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第67—72頁。
1979年6月,劉丕坤譯,書名為《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150頁,大32開,橫排平裝。這就是后來我們見到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的中文原始祖本。這一版依據(jù)《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1956年俄文版譯出,校訂時參考德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補卷第1分冊,日本大月書店日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蘇聯(lián)外文出版社的英文版單行本和蘇聯(lián)政治書籍出版社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4年俄文第2版第42卷[1] 。后來經(jīng)過中央編譯局校訂,朱光潛、熊偉的意見,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3—181頁。
1980年名為《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版載于《美學》第2期第1—13頁,節(jié)譯第一手稿異化勞動和第三手稿中共產(chǎn)主義兩章中的部分。
199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二版)出版了第一手稿的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chǎn)部分,在書后注釋說明了依據(jù)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2卷的邏輯編排順序校訂的。在注釋中提及了馬克思巴黎時期的經(jīng)濟學摘錄筆記中的一些內(nèi)容,對于一些詞句的引用與筆記內(nèi)容進行了對照。
2000年,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庫出版了由中央編譯局譯的《手稿》單行本,220頁,32開,在介紹著作的情況中簡單地介紹了《手稿》的出版史、原始手稿的自然狀況、對于手稿頁碼的獨特編譯,編排的順序是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中的邏輯順序為基礎(chǔ)的,書后附錄發(fā)表的是詹姆斯·穆勒《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一書的摘要。
2002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卷收錄了《手稿》的全文,這版的特點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譯出。
2009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也收錄了《手稿》全文,且依據(jù)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卷的內(nèi)容編纂。
三、意義
馬克思作為一個杰出的思想家一生著述等身,但是正式出版的著作只有四部:《神圣家族》、《哲學的貧困》、《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第一卷。剩下的均已大量的手稿、筆記、時事評論、書信等形態(tài)存在,為我們理解馬克思的整體思想都增加了復雜性。我們要想理解一個思想家的經(jīng)典著作必須理解他的整體思想,而要想理解他的整體思想就必須理解他的經(jīng)典著作,這就是我們?nèi)宋难芯空呙媾R的一個解釋學循環(huán)的問題。而對于理解像馬克思這樣一生經(jīng)歷坎坷、著作種類龐雜、著作形態(tài)參差不齊的理論家來說不論想理解馬克思的經(jīng)典著作還是把握他的整體思想都是很困難的。文獻學方式就是不同于以往的一條新的理解馬克思的路徑,文獻學方式打破了那種孤立靜態(tài)的研究方法,從文獻的形成過程、文獻形成所依據(jù)的研究資料(如筆記、書信)、經(jīng)典文獻之間背后所共同遵循的理論出發(fā)點等角度去探索每一部經(jīng)典文獻所囊括的思想因素,使思想活動起來,在文獻的產(chǎn)生過程中去把握馬克思的思想,還原馬克思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語境。中文版《手稿》是很早一批進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文獻,但是現(xiàn)在看來研究者的著眼點只是從哲學方面,其中的經(jīng)濟學部分研究水準還是有待提高。其中的異化思想部分的譯介還是在傳入我國很久以后才被意識到的。對于《手稿》編譯簡史的介紹,是豐富馬克思主義文獻傳播史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我們深刻理解《手稿》這部著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北京圖書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譯文綜錄[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