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 護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馬克思主義與其它思想體系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敢于宣稱馬克思主義沒有終極真理,而是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與時俱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適應時代風云的變化和實踐活動的需要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需要進行新的解讀和闡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它才具有應變性和靈活性,才能保持強健的生命力,才能用于指導新的實踐.因而,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有所揚棄而趨于豐富與完善的.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建構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大廈.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中國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基礎,對中國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發(fā)展和繁榮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的理論貢獻、理論價值,概括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和偉大領袖,他的一生不僅功勛卓著、彪炳史冊,而且還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毛澤東生前雖然沒有留下專門的文藝倫理理論著作,但他的文藝倫理觀點在《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名文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是非凡的智慧創(chuàng)造,與其政治、經濟、軍事思想一道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
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伴隨著“西風東漸”的時代洪流而揭開序幕的.近百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創(chuàng)造了為世人矚目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的光輝業(yè)績,并產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的第一座豐碑——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建立在五四以來豐富的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基礎上,形成于20 世紀三十年代,成熟于20 世紀四十年代并在這一時期形成獨具個性的科學的文藝倫理理論體系.解放后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并在體系上嚴密化,從而具有整體性.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在廣泛吸收古今中外種種文藝倫理理論養(yǎng)分,在充分總結中國革命文藝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高屋建瓴,成功地將馬克思文藝倫理理論與中國具體革命文藝實踐結合,加以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并以此指導文藝實踐活動,將文藝的社會效應發(fā)揮到了極致,從而成功地利用文藝的社會效應為無產階級的政治目的服務,成為古今中外的光輝典范.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的倫理成果.它的產生,標志著具有嚴整理論形態(tài)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的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的形成和系統(tǒng)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進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理論的發(fā)展進入成熟期的重要標志.
毛澤東思想博大精深,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文藝”與“倫理”同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們之間必然具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聶珍釗教授說:“倫理學研究的是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道德現(xiàn)象,以及在社會活動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和道德原則、規(guī)范,并用這些原則規(guī)范去指導人的行動.而文學卻借助藝術想象和藝術描寫,把現(xiàn)實世界轉化為藝術世界,把真實的人類社會轉化為虛構的藝術社會,把現(xiàn)實中的各種道德現(xiàn)象轉化為藝術中各種道德矛盾與沖突.”[1]聶教授的這段話非常深刻地闡明了倫理與文藝的辯證關系,即二者研究的本質方向是相通的,唯一的區(qū)別只在于是以寫實(現(xiàn)實)社會還是以虛擬(藝術)社會為反映或表現(xiàn)對象,但這個想象虛擬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折射.新時期以來,我們所引進的多是文化學或者美學意義上的外來批評,而對文學藝術本應具有的道德層面上的意義不但采取回避態(tài)度,而且在無形中似乎還形成了這樣的觀點,即倡導倫理道德是說教文藝、功利化文藝,真正的文藝創(chuàng)作與研究應該遠離這塊是非之地,將文藝與倫理割裂開來.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并沒有把文藝與倫理深刻地聯(lián)系起來.可是,如果仔細推敲起來,在各學科中,與文藝離得最近、關系最為密切的還是要首推倫理.文藝作品總是體現(xiàn)著一定的價值理想和道德追求,文學藝術需要道德作為內在引導.優(yōu)秀的文藝需要美德的支持,需要先進的倫理思想作為其底蘊和支撐.文藝如果缺乏道德尤其是缺乏優(yōu)秀倫理精神引領和主導,就會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所以,好的文藝必然蘊含著先進的倫理精神.這是一個不爭的科學結論.這個結論同樣適用于毛澤東的文藝思想.眾所周知,毛澤東文藝思想是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其內容極其豐富深刻,主要體現(xiàn)為文藝創(chuàng)作思想和文藝批評思想,但同時包含著深刻的倫理內涵.毛澤東思想在文藝領域中的先進性、科學性同其所蘊含的優(yōu)秀倫理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優(yōu)秀的倫理精神作為其深厚的底蘊和支撐,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先進性恐怕無從談起.換句話說,如果毛澤東文藝思想不包含先進倫理精神的特質,那么也就不可能成為我國文藝發(fā)展的指導思想.事實上,毛澤東文藝思想處處閃爍著先進倫理精神的光輝.譬如,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根本原則是文藝為人民服務以及如何為人民服務,這個思想象一根紅線貫穿毛澤東論述的始終.毛澤東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對文藝為群眾作了明確的說明,即“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是革命戰(zhàn)爭的主力.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的…….”[2]并且從文藝為群眾這個基本觀點出發(fā),毛澤東系統(tǒng)論述了文藝各方面的關系,從而徹底解決了文藝如何為群眾的問題.這就深刻體現(xiàn)了毛澤東以人為本的倫理思想.同時,毛澤東對文藝的論述,不是就文藝談文藝,而是高屋建瓴,從文藝與整個革命工作的關系去分析、研究文藝在整個革命事業(yè)的作用,從而把握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規(guī)律,揭示出文藝的革命功利主義倫理特征.因此,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具有宏觀文藝倫理學的特點.由此可見,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從文藝與倫理相結合的視角充分展現(xiàn)了毛澤東思想的人民性、科學性和全面性.
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與馬列主義文藝倫理思想一脈相承,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而且對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因而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如果我們把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的發(fā)展比作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的話,
那么,到了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這一段,則更加波瀾壯闊、浩浩蕩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討的文藝倫理問題極為廣泛,著述和言論頗為豐富,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并且其理論明顯帶有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文藝運動的經驗總結的特點.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經歷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在文藝倫理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早已被歷史所證明.五四新文化運動后現(xiàn)代文學的三十年中,“延安文學”就是一個高峰.二十世紀30 年代以來,在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文藝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在實現(xiàn)文藝大眾化發(fā)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論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它的延續(xù)性和歷史穿透性,在于它核心內涵的指導意義,在于它可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更在于它能進行新的闡釋和生發(fā),能對變化進行新的詮釋,從而成為后世的金科玉律.因而,在改革開放和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堅持文藝“二為”的發(fā)展方向和“雙百”方針,江澤民提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建設先進文化”的主張,胡錦濤建設“和諧文化”的思想,都是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在不同時期的闡釋,與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一脈相承并強烈地體現(xiàn)著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對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的豐富和完善,從而使毛澤東的文藝倫理思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促進了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的健康良性發(fā)展,促進了中國文藝的大繁榮.因此,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基礎,對中國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把文藝為人民群眾服務提到了“根本”和“原則”的高度,這就保證了社會主義文藝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否則將失去文藝的根本.毛澤東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留給后人的文藝倫理理論是常青的.在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由于商業(yè)化精神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一些思想境界不高的文藝工作者為了搶奪眼球,追求市場價值和轟動效應,創(chuàng)作了一些格調低下的“性文學”“玩文學”等.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認為毛澤東以人為本的文藝倫理思想無疑是給這些人開了一劑清熱解毒的良方,從而保證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第二,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針對國際國內各種文化相互激蕩,先進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時并存,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互交織的形勢,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文藝領域的主導地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繁榮,達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第三,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針對那種空想、輕視實踐、脫離群眾和作品缺乏藝術力量等種種不好的狀況,強調文藝工作者要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加強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藝術性統(tǒng)一的優(yōu)秀作品.第四,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揭穿了“為藝術而藝術”、“超階級的藝術”的謊言,指出了社會主義文藝的革命功利性,即文藝為人民大眾的功利.這為文藝的大眾化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總之,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為中國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發(fā)展之路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文學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激勵廣大人民奮發(fā)圖強、創(chuàng)造美好和諧生活的號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學藝術,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進取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的重要標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我們不但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發(fā)展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社會主義文化的倫理道德建設,從而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毛澤東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論斷:“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3]人只有具備崇高的精神,才會有高尚的行為.這表明毛澤東對精神能動作用的深刻認識.胡錦濤也明確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古往今來,精神動力作為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個人和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沒有一種以人文意識和價值理性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支柱,無論是人還是民族,都將難以自立于世,更談不上健康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正在領導的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充滿艱辛、充滿創(chuàng)造的偉大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并將產生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要取得勝利,必須有強大的精神動力作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局面,是中華民族億萬人民群眾共同的事業(yè),必須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以保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順利推進.這就更加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更加需要科學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性作為精神動力和價值引導.與馬克思主義文藝倫理思想一脈相承的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是具備這種功能的.毛澤東文藝倫理思想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文學藝術工作者藝德的高度關注,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力倡導,使其自身處處閃爍著科學的價值理性和崇高的人文精神的光輝,為構建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生態(tài),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精神動力和價值引導.
[1]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5):19-20.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