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譯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2013-08-15 00:53:41張彥娜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文化圈譯語跨文化

        張彥娜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北京100024)

        一、文化趨同化與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當今世界并存著兩種對立的潮流:經(jīng)濟的全球化與區(qū)域化。經(jīng)濟全球化及其背景下的文化趨同化的趨勢不容忽視。經(jīng)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jīng)濟的主要特征,它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方方面面:貿(mào)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全球化。全球化無疑促進了世界經(jīng)濟的整體成長,但全球經(jīng)濟利益的分配卻是不成比例的,從而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在全球范圍內(nèi)解決政治﹑軍事﹑環(huán)保等問題已成為一種趨勢,與此同時也促進了一批國際組織和洲際組織的成立。而所有這些跨國交流以及國際性交易的實現(xiàn)不外乎通過兩種途徑:通過日益繁多的翻譯活動,或通過使用一種日漸變?yōu)楣餐Z的語言——英語來實現(xiàn)。

        與全球化趨勢相對,區(qū)域化及其背景下的文化、宗教、種族等方面的多元性與之并存。文化多元化的含義是多層次的。它不僅僅是指在全球范圍內(nèi)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共榮,而且它也意味著在某一單一民族國家中的傳統(tǒng)文化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寬容以及必要時的吸收,最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還是一種新思維,它要求人們從傳統(tǒng)的一元式思想方法轉(zhuǎn)變到多元式思想方法,從絕對論轉(zhuǎn)變到相對論。具體表現(xiàn)如下:世界性宗教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國家內(nèi)部和種族之間的分歧與矛盾與日俱增;不同的政治團體、音樂、體育、教育、飲食界等社會團體,都擁有并發(fā)展著各自特有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各地區(qū)在經(jīng)濟、法制、行政、教育等領(lǐng)域依然保持著自身的個性,延用著固有的規(guī)章制度。而翻譯的困難之處正源于此,例如不同法系間的法律翻譯。各國現(xiàn)行使用的法律體系不盡相同(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翻譯活動使譯語文化的讀者了解到另一種不同于本國法律體系的法律制度,而不至于誤認為源語中的法律概念與本國的法制文化相似或相同。

        此外,還有一潛在趨勢不容忽視:語言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以及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適應(yīng)其所屬的社會和文化。2000年秋,圍繞著“主導文化(Leitkultur)”主題德國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公眾討論。許多政論家極力反對文化在多元化背景下依舊具有各國自己的特色。其持此觀點的原因在于,在討論中沒有充分考慮語言與文化的作用。很多時候,我們只留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只看到許多跨國集團在全球化背景下強強聯(lián)合,融資兼并。卻忽視了一點——許多企業(yè)在跨國合并后由于文化差異紛紛倒閉,最終均以失敗告終。文化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間(Para-/Ethno-bzw.Nationalkultur),即使在同一個大文化圈內(nèi)部還能根據(jù)社會成員的不同職業(yè)、年齡、興趣、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劃分出許多小文化圈(Dia-/Subkulturen)。文化這一概念可以涉及不同層面和不同團體。

        需要指出的是,大文化圈和小文化圈之間并不矛盾,并不互相排斥。一個屬于某個大文化圈的社會成員也可能同時屬于某個小文化圈。正如一個社會成員身上不僅體現(xiàn)出其民族性格,同時也體現(xiàn)出許多其他小文化圈的特征,這些文化特征在不同的交際場合表現(xiàn)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經(jīng)常能看見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家跨國集團內(nèi)部從屬于不同大文化圈的社會成員(例如:中國人、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等)在工作上可以合作融洽,但在其他領(lǐng)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可能大相徑庭,因而可能在交際中產(chǎn)生摩擦,甚至彼此誤解。社會成員在小文化圈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可以和在大文化圈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完全相同,甚至取代大文化圈居于主要地位。但是,社會成員在大文化圈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不會以此而消失,反而會始終存在。因此,跨文化溝通能力無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趨同化或是區(qū)域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環(huán)境中亦彰顯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以中國文化和德國文化為例,分析從屬于不同大文化圈的社會成員在百科知識(基礎(chǔ)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和行為方式、價值標準、情感感受等方面的文化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翻譯人員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影響。

        二、知識的文化屬性對譯者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影響

        1.現(xiàn)代翻譯學中“文化”的定義

        文化一詞現(xiàn)在已被人們廣泛使用,它的含義和范圍非常豐富。因此對于文化的定義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學科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文化(Kultur)一詞來源于拉丁語的“colere”,在拉丁語中表示耕種,維護。文化一詞首先是指人類利用其思想和創(chuàng)造的“成果”來塑造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大約在17世紀以后,人們利用“文化”的概念來與“自然”的概念對應(yīng)起來,用“文化”來指人通過其意愿和能力所創(chuàng)造的,而“自然”則是指天然所賦予人的。從人類學的研究角度來看,人類學家更側(cè)重文化的社會屬性。英國杰出的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對文化的界定是這樣說的:文化或文明是一種復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習慣。

        現(xiàn)代翻譯學將翻譯視為“一種跨文化溝通”,將文化視為行為導向/行為標準,因而現(xiàn)代翻譯學中的文化概念強調(diào)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價值判斷﹑感知﹑知識﹑語言以及語言的使用都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因而具有文化特色。一些沒有專門從事翻譯學研究的學者,如Hansen(1995)和Maletzke(1996),對文化這一概念也持相似的見解。如果在翻譯過程中忽視這些文化特性和文化差異,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以致交際雙方無法溝通而導致交際活動走向失敗。本文將從跨文化的角度,闡明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讀者由于文化差異而具有不同的百科知識,了解這些差異也是譯者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要求。

        Maletzke(1996)沿用了人類學對文化的定義,同時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每一種文化的特征進行歸納:民族性格﹑感知、時間概念、空間概念、思維、語言﹑非言語交際﹑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社會關(guān)系、文化載體的自我寫照及其對其他文化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民族性格,Maletzke(1996:46)提出假設(shè):屬于同一民族的社會成員在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性格上相同或相似,因而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社會成員。例如同一時代不同國家的話劇或電影其基本內(nèi)容是不同的。關(guān)于感知,Maletzke從視覺﹑觸覺和嗅覺等層面進行說明:不同文化對不同顏色的感知﹑命名方式以及賦予顏色所代表的含義都不盡相同;不同文化中的社會成員所使用的肢體語言,以及對身體可允許接觸范圍的規(guī)定也存在很大差異。例如,接吻是閃米特人常有的一種打招呼方式,而在另一文化中卻完全禁止用接吻這種方式來打招呼;嗅覺方面,不同文化對異常體味的接受程度和容忍度也不相同。

        “文化”這一概念,因其內(nèi)涵、外延差異很大,故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Hansen(1995)從廣義的文化出發(fā),認為文化體現(xiàn)在標準和規(guī)范中,而標準和規(guī)范體現(xiàn)在交際過程、思維方式、感覺知覺和行為方式中。具體解釋如下:(1)交際方式之所以存在文化差異,源于文化中的社會成員使用不同的方言﹑社會方言或有效的言語方式進行交流和溝通。不同的文化圈,其交際標準和交際規(guī)范也不相同。(2)文化差異還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例如:生活在不同文化圈的社會成員對考試失敗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也不同??茖W的思維方式會仔細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是準備不充分還是過度緊張,或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而教徒或迷信者則認為考試失敗的原因是上帝或神靈的懲罰(1995:71)。(3)人的情感(感受)也具有文化差異,同時也受歷史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例如,18世紀文學流派中的“感傷主義”,直到18世紀人們才將家庭看作內(nèi)在情感的需要,而在此之前人們只是出于經(jīng)濟﹑社會規(guī)約等因素的考慮去結(jié)婚并組建家庭。Hansen還指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社會成員對于情感的理解和感受的程度也不相同(1995:98)。(4)文化差異還體現(xiàn)在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中。在人類社會初期,一個家庭中的丈夫負責外出打獵,養(yǎng)家糊口,而妻子則負責相夫教子,妻子和孩子也習慣于遵從丈夫。而在母系氏族文化為主導的社會,婦女則占據(jù)主導地位,同樣要負責耕種畜牧,維持生計(1995:102)。

        翻譯學領(lǐng)域也有眾多學者對文化這一概念進行了廣泛的界定,例如Grucza和Wotjak。Gruaza將文化定義為“行為規(guī)則/行為模式”,這些規(guī)則和模式只是所有由人們后天制定的規(guī)則和模式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的規(guī)則和模式則是與生俱來的,但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界定。事實證明,將不同的語言單純的局限在語言學的范疇內(nèi)去研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語言的組成部分(詞和詞義)及其表現(xiàn)形式(句子和篇章)也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單純的語言教學,雙語詞典以及種類繁多的風格學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語言的文化特性。

        Wotjak則更多地強調(diào)文化知識(das kulturelle Wissen)﹑百科知識(das enzyklopdische Wissen)﹑交際知識(das kommunikative Wissen)和語言知識(das linguistische Wissen)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Wotjak認為,交際知識和百科知識是進行交際的兩個基本要素,交際知識包括交際規(guī)約性知識和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會“滲入”到交際知識的兩個元素(交際規(guī)約性知識和語言知識)和百科知識中。Wotjak同時指出,譯者應(yīng)該同時具備語言知識﹑百科知識﹑交際知識和文化知識(Wotjak,1999:543)。

        Wotjak(1993:61/62)還就詞匯層面﹑句法層面和篇章層面的文化差異分別作了描述。以中國文化和德國文化為例,詞匯層面的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源語中的詞匯在譯語中沒有對應(yīng)的詞匯(Realia),這樣的詞語通常是某個民族和文化所特有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采取音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辦法,例如一系列度量衡名詞﹑食物名稱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方面具有民族或文化特色的詞語。

        (2)評價性義素的差異,例如中國人把“龍”看作吉祥的動物,所以跟“龍”有關(guān)的詞語多半為褒義詞,而“龍”在德國人的心目中則是一個“怪物”,是個“不祥之兆”,因此跟Drachen組成的詞語多為貶義詞。

        (3)詞的內(nèi)涵和外延差異,例如“面包(Brot)”一詞在不同文化中的內(nèi)涵就不完全等同,面包可以由不同的面粉制成,其形狀也會不同。“晚餐(Abendessen)”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也會不同,可以是冷餐,也可能意指熱餐。

        (4)不同語言對同一事物描述的精確度不同,例如愛斯基摩人描述雪的詞匯就較為豐富和精確。

        (5)顏色所象征的含義在不同文化中也存在差異。

        除了詞匯,句法和交際行為領(lǐng)域之外,篇章的宏觀結(jié)構(gòu)也體現(xiàn)出文化差異:從內(nèi)容的編排﹑文字與圖片的比例安排到版面設(shè)計和裝訂規(guī)格無不體現(xiàn)文化差異。除此之外,交際知識層面的文化差異更是明顯,交際活動中的言談舉止無一不受文化規(guī)約的影響。例如,談話時應(yīng)該與他人身體保持多少距離,什么時候應(yīng)該沉默,什么時候應(yīng)該打破沉默以避免尷尬局面的產(chǎn)生,什么時候應(yīng)該談什么話題,什么時候應(yīng)該拒絕對方的請求,什么時候該提出建議或批評,該以何種方式說服對方……對于這些問題的解答都因文化的差異而改變。因此,翻譯人員必須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銳性,準確把握這些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語言層面和交際行為等方面的差異,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2.翻譯的跨文化特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文化”對于筆譯和口譯而言僅僅只是作為背景而存在,通常只有在解決某個具體的語言詞匯翻譯問題時才會考慮到其文化屬性,因而文化對于翻譯的重要性因翻譯任務(wù)的具體情況而不同。與此不同的是,現(xiàn)代翻譯學將翻譯看作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并強調(diào)譯者扮演的不僅是“語言中介者”的角色,同時更是“文化中介者”。這些全新的觀點在現(xiàn)代翻譯學普適理論“目的論”和“翻譯行為理論”中均有所體現(xiàn)。

        將翻譯活動列入跨文化交際過程引發(fā)的問題是,是否該將翻譯學歸為跨文化交際學。針對這一問題P·A·Schmitt(1998,1999)認為,如果我們把語言看作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翻譯就是跨文化交際行為的一種特殊形式,通常是一種跨語言交際行為,即基于不同語言之間的交際行為。例如,將德語翻譯為英語,或者將英語科技文本翻譯為德語科技篇章。與跨語言跨文化交際行為相對應(yīng),存在著一種語言內(nèi)部跨文化交際行為,例如將漢語文言文翻譯為現(xiàn)代白話文,或是將標準德語翻譯為地區(qū)方言,前提是將方言歸為語言的子系統(tǒng)。因此,翻譯活動通常屬于跨語言跨文化交際行為,只在少數(shù)情況下呈現(xiàn)出語言內(nèi)部跨文化交際特征。概括說來,翻譯的跨文化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語言中的很大一部分詞匯體現(xiàn)出文化特色,有些詞匯甚至是這個民族和文化所特有的,因而出現(xiàn)了“文化缺省”的現(xiàn)象。

        ●同一語篇類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表現(xiàn)出宏觀結(jié)構(gòu)和微觀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

        ●經(jīng)濟﹑政治﹑法律﹑技術(shù)等專業(yè)領(lǐng)域也表現(xiàn)出文化差異性。

        ●源語讀者和譯語讀者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同時基于不同的背景知識、道德標準、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因而對同一語篇的理解﹑闡釋和評判標準也不相同。

        ●言語行為(問候方式﹑拒絕﹑批評﹑質(zhì)疑等言語行為)以及非言語交際也存在跨文化差異。

        當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在這種全球化語境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經(jīng)歷了歷史以來最為廣泛的、深刻的相互沖擊、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和相互交融的歷程,人類各種文化差距的逐漸縮小,現(xiàn)已呈現(xiàn)出全球文化朝著強勢文化(英語文化)為主導的文化趨同現(xiàn)象。世界文化何時完全走向一體化,我們將拭目以待。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依然存在,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依舊有其必要性,其地位不可替代。

        3.譯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從Wotjak對文化的闡述可以看出,譯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Kulturkompetenz)不僅包括語言文化能力,同時還要求譯者掌握豐富的百科知識,具體包括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在政治、經(jīng)濟、法制、行政、技術(shù)等專業(yè)領(lǐng)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和交際規(guī)范。除此之外,譯者還需要了解與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相關(guān)的人文歷史、文學、宗教等相關(guān)學科的知識,以便對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成員的言行舉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具體來講,如何安排每一天的日?;顒?,甚至具體到如何開始和結(jié)束每一天,在固定的時間從事何種工作,業(yè)余時間如何度過,不同的場合如何著裝,所有這些都受文化背景的影響。此外,傳承社會發(fā)展、文學和宗教的價值觀、觀點和信仰也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只有了解和掌握廣博的百科知識,才能在跨文化交際和日常生活中做出恰當?shù)男袨榕e止和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百科知識(常識)還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專業(yè)知識,例如經(jīng)濟、技術(shù)、行政、法律和政治生活領(lǐng)域的專業(yè)知識。這些對于外行來說幾乎沒有區(qū)別的專業(yè)領(lǐng)域本身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可以說,“跨文化溝通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涉及不同的知識形式,即語言知識和百科知識?!翱缥幕瘻贤芰Α边@一概念并不是不可或缺,但卻有理由關(guān)注那些容易被忽視,同時具有文化特色的知識因素。

        跨文化交際學領(lǐng)域的專家G·hring對文化的定義和譯者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闡述與Wotjak有相似之處,“即所有一切人們必須知道、掌握并感知的,以便能判斷本地人的各種行為是否符合大眾預期,同時也使自身的行為能夠符合社會規(guī)約(G·hring,1978:10)。”換言之,如果當事人不愿意承擔由于自身行為違背社會規(guī)約而帶來的后果,那么其行為就必須做到像本地人的行為那樣符合大眾期待。因此,戈林要求譯者必須具備一個人種學者的能力,能夠全面了解并適應(yīng)另一種文化。簡言之,譯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涉及不同類型的知識,具體包括受文化背景影響的語言知識、交際知識和百科知識。作為譯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百科知識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張彥娜,2012:117):

        (1)了解具有文化特色的一般性知識

        ●民族和文化中所特有的、在其他文化中不存在的事物﹑現(xiàn)象﹑風俗和習慣等。

        ●具有文化特色的日?,F(xiàn)象。

        ●流行語﹑標語﹑口號等。

        ●國際經(jīng)濟和政治概況。

        ●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民族歷史及其特征。

        ●宗教信仰。

        (2)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為差異

        ●商務(wù)談判中的餐桌禮儀。

        ●談判策略。

        ●言語行為(批評、質(zhì)疑、拒絕等)的表達以及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

        ● 邀請、拜訪、送禮。

        ●(宗教迷信或社會習俗方面的)禁忌和戒律。

        ●業(yè)余愛好,度假方式。

        ●交友標準。

        ●宗教禮儀。

        ●禮貌用語。

        ●問候語和招呼語。

        (3)了解評價標準的差異

        ●對顏色和氣味所代表含義的評價標準。

        ●節(jié)儉、吝嗇以及大方的評價標準。

        ●人文歷史中的價值標準。

        (4)了解具有文化特色的專業(yè)知識

        ●政治、經(jīng)濟、法律、行政等領(lǐng)域的專業(yè)知識。

        ●技術(shù)領(lǐng)域的專業(yè)知識和標準。

        ●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中的產(chǎn)品介紹。

        ●家用電器說明。

        ●專業(yè)術(shù)語的差異。

        三、譯者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jù)經(jīng)驗,在翻譯教學以及翻譯人員的專業(yè)培訓中納入與翻譯相關(guān)的文化對比研究專題課程顯得尤為必要。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建議如下: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在語言知識、交際知識和百科知識方面的差異。

        ●源語語言文化和譯語語言文化中各自語言組成部分和篇章類型的文化特色。

        ●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中具有文化特色的重要詞匯以及熟語學研究。

        ●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在跨文化商務(wù)談判中的行為差異。

        ●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qū)υ凑Z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的影響。

        ●歷史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對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的影響。

        ●人文歷史,尤其是近代人文歷史對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的影響。

        ●宗教傳統(tǒng)對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的影響。

        ●民族文學對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的影響。

        ●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文化﹑政治和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交流。

        ●源語文化成員和譯語文化成員在彼此眼中的形象。

        文化對比研究專題課程應(yīng)該與譯者專業(yè)培訓的其他課程,例如語言課、筆譯課程、口譯課程、專業(yè)篇章及篇章語言學、術(shù)語學等課程相結(jié)合,以加深對不同文化專題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作為翻譯工作者,掌握以上這些百科知識是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前提。只有精通跨文化交際知識,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只有這樣,才能不僅做到語言意義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義上的等值。因為翻譯已從單純的文本轉(zhuǎn)換研究,變?yōu)楦鼮楹甏蟮奈幕Z境下進行文化轉(zhuǎn)向的研究。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更是一種思想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也只有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翻譯才可能構(gòu)建起對源語文化的再現(xiàn),即“語言的翻譯就是文化的翻譯”(陳定安,1998)。

        [1]Fleischmann,Eberhard:Translatorische Kulturkompetenz als Wissensph?nomen[A]. Emsel, Martina /Hellfayer, Andreas(Hrsg.):Brückenschlag.Beitr?ge zur Romanistik und Translatologie[C].Gerd Wotjak zum 60.Geburtstag.Berlin:Lang,2003.173 -194.

        [2]Fleischmann,Eberhard/Schmitt,Peter A./Wotjak,Gerd:Translationskompetenz[A].Tagungsberichte der LICTRA(Leipzi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 Studies)4 - 10.2001 [C].Tübingen:Stauffenburg,2004.323 -342.

        [3]G?hring, Heinz: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M].Tübingen:Stauffenburg,2002.

        [4]Grucza,F(xiàn)ranciszek:Kultur aus der Sicht der Angewandten Linguistik[A].Schlosser,Horst Dieter(Hrsg.):Sprache und Kultur.Forum Angewandte Linguistik.Bd.38 [C].Frankfurt a.M.:Lang,2000.17 -29.

        [5]Hansen,Klaus P.:Kultur und Kulturwissenschaft[M].Tübingen/Basel:Francke,1995.

        [6]Maletzke,Gerhard: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Interaktion zwischen Menschen verschiedener Kulturen[M].Opladen:Westdeutscher Verlag,1996.

        [7]Schmitt,Peter,A.:Technical Writing und übersetzen [A].Snell- Hornby,Mary/H?nig,Hans G./Kuβmaul,Paul/Schmitt,Peter A.(Hrsg.):Handbuch Translation[C].Tübingen,1998.154 -159.

        [8]Schmitt,Peter A.:Translation und Technik [M].Tübingen:Stauffenburg,1999.

        [9]Wotjak,Gerd:Interkulturelles Wissen und Sprachvergleich[A].Rovere,G./Wotjak,G.(Hrsg.):Studien zum romanisch -deutschen Sprachvergleich[C].Tübingen:Niemeyer,1993.55 -68.

        [10]Wotjak,Gerd:Welches Wissen braucht derübersetzer?[A].Gil,Alberto/Haller,Johann/Steiner,Erich/Gerzymisch - Arbogast,Heidrun(Hrsg.):Modelle der Translation[C].Frankfurt a.M.:Lang,1999.543 -561.

        [11]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12]張彥娜.現(xiàn)代翻譯學研究中的“文化”與“文化遷移”概念[J].群文天地,2012,(11·下):116 ~118.

        猜你喜歡
        文化圈譯語跨文化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九 《西番譯語》:清代四川編纂的雙語詞典
        天府新論(2022年3期)2022-05-04 03:40:24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圈里事兒
        文苑·感悟(2018年6期)2018-06-06 07:14:16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乙種本《西番譯語》藏漢對譯音義關(guān)系辨析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3
        銅鼓文化圈的演變過程
        關(guān)于量詞的日中機器翻譯規(guī)則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5年35期)2016-01-04 09:37:11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wù)英語翻譯的應(yīng)對
        關(guān)于創(chuàng)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幾點思考
        秦皇島融入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文化圈”的路徑探析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污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发生关系视频网站|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情侣自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亚洲AV无码AV色| 五十路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文字| 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网站| 男性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午夜福利不卡无码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成年人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自拍av|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被猛烈进入到喷白浆|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19|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精品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毛片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麻神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