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們的學習中發(fā)揮著80%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當智力因素與情感因素相互作用才可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果。研究表明,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與智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大約為0.5,高職學生由于過去不成功的英語學習經歷導致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普遍缺乏自尊,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上課松垮懶散,對待英語學習態(tài)度消極被動,這些癥狀都與自尊、焦慮、態(tài)度和動機密切相關。為此,要全面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發(fā)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同時要注重學生情感因素的開發(fā),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尊重教學規(guī)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師生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增強學習信心。
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iing)、情緒(mood)、態(tài)度(attitude)等,是學習者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的催化劑。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情感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索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習者的個別因素,包括焦慮(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學習動機(motivation)等;第二類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問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課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積極的情感,有助于學習者發(fā)揮自身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則通常會產生消極的情感反應,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fā)揮,使師生關系疏遠惡化,從而減弱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
語言學家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在焦慮為零的情況下似乎最為有效,最佳情感條件有三:(1)學習者強烈的動機;(2)學習者充滿信心;(3)心情輕松,無焦慮感。因此,教師應該對語言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具有敏感的覺察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極因素的影響,使學習活動在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中進行。
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情感也支配著他們的學習傾向,日常教學中的很多消極現(xiàn)象都與學習者的消極情感因素有關。比如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是為父母或老師(動機因素),有些學生喜歡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以逃避課堂活動(動機因素),部分學生課堂上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擔心被老師提問(抑制),害怕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性格內向),還有些同學回答問題時緊張甚至渾身發(fā)抖(焦慮),一到考試前就緊張害怕(焦慮)等等。這些現(xiàn)象毫無例外都是消極情感的表現(xiàn),直接導致了學習者長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和低下的學習效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人處于某種消極的情感狀態(tài)時,認知活動便趨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因此,作為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消極情感向積極情感的轉化,使學習活動始終在積極的環(huán)境中進行。
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制作生動直觀易懂的課件,開展表演、游戲、演講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英語的表現(xiàn)欲。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fā)展進行教學,做到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語言生動,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可采用實物圖片、生活話題等多種導入方式。在課堂上多創(chuàng)設真實場景,模擬真實生活情景.通過表演鍛煉他們實踐英語的膽量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表現(xiàn)自我,教師也可參與其中,共同營造一個學英語的氛圍。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智力搶答、辯論等活動.既可激活他們的英語思維,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又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并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持久力。英語教師不但要依照語言習得規(guī)律來指導學生選擇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且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便其學會高效率地學習。
在英語課堂上,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學習焦慮感。他們通常會擔心自己能否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害怕學習過程中被教師評價太低,害怕課堂上出現(xiàn)語言錯誤等等,這種焦慮的情緒促使了他們課堂上保持沉默不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導致語言習得能力下降,學習效率和效果都難以達到最佳狀態(tài)?;诖耍⒄Z教師應設法把學生在課堂的焦慮降到最低限度,例如對那些容易產生焦慮的學生少做成就性對比;寬容他們在使用語言時犯錯誤;盡量減少學生之間的競爭;鼓勵學生適度地冒險;幫助學生如實地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采取適合不同個性學生需要的課堂活動形式;及時給予獎賞鼓勵等等。只有通過各種途徑降低學生的焦慮源,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中的積極情感,將化焦慮轉為動力,增強自信心,因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目的。
“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教學氛圍是一種隱性教育,它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具有巨大的潛在影響,教師的情感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教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豁達開朗的性格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都在無形中對學生有一種潛在的感召力。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愛護和尊重,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好感、信賴和尊敬,其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也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應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重視情感教育,加大師生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應善于運用自身豐富的情感促進情知交融的教學氣氛,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情感角度出發(fā),挖掘教材內在的情感要素.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要把情感因素正確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就能達到師生間心靈情感的互動,最終達成學生流連課堂的可喜效果。
師生關系是形成教學氛圍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認知活動的過程和效果。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變厭學為愿學,催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行,平等地對待班里的每一個學生,不能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地斥責學生,更不能打擊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始終善于表達積極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語言對待每一位學生,多給學生練習開口的機會,寬容他們犯的語言錯誤,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以真誠、理解、接受、同情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采用多種方式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與交往,通過自然表露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這樣,才可以增強師生間相互了解、相互關心,從而縮短師生間心理差距,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積極情感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既能融洽師生關系,又能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在英語教學中積極介入情感因素,努力將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目標,將情感教學和英語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將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以情感人,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起學生渴求知識的愿望,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1]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2]田式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4]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
[5]項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E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