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科部,沈陽 110136)
2012年,在教育界,一個新名詞開始被人們逐漸熟知,這就是“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nline OpenCourse),即MOOC,它帶來一場教育界的“海嘯”[1]。
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是面向公眾開放的免費網絡課程[2],早在2008年前就已產生,但真正風靡全球卻是最近一、二年的事情。2012年2月美國斯坦福大學兩位計算機學家創(chuàng)立了Coursera 公司;4月,另一名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家特龍創(chuàng)辦了Udacity;5月,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lián)合建立“Edx”,搭建教育平臺,提供免費網上課程。
為跟上國際教育發(fā)展潮流,適應未來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建設的需要,我國也開始試水教育改革,率先在一些知名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進行在線課程試點,作為在線課程重要內容之一的資源共享課開始進行建設。
2011年,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建設的實施意見》,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建設5000 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2012年5月,教育部又頒布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開啟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序幕,至此,各省市及一些高校開始嘗試進行資源共享課建設。[4]
在這方面上海走在了前面。2011年底,上海市啟動“高校課程資源共享”項目,從2013年3月3日起,上海30 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在“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上選修課程,共有1200 名大學生在線學習了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主講的《哲學導論》。[5]
遼寧省高校也及時啟動資源共享課建設,我校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有幸入選成為遼寧省第二批資源共享課?!陡耪摗吩谖倚R验_設多年,是省級精品課程,已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質量高,教學效果好,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從2012年開始,我?!陡耪摗氛n程展開了原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資源共享課的建設。
《概論》課的前身《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原來是省級精品課,也有一些教學視頻,但不是在線開放課程,同時資源共享課也不同于我國原來的在線公開課,即“大學視頻公開課”,與“大學視頻公開課”相比,現(xiàn)在《概論》資源共享課有其自身的特點:
服務對象:視頻公開課主要面向社會大眾,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學生和教師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
課程目的:視頻公開課是為了提高社會大眾的文化和科學素質,資源共享課則是提供課程資源共享,讓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達到學習本課程的目的。
課程性質:視頻公開課一般是學術講座,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生動性,而資源共享課則要體現(xiàn)課程的思想性、科學性、文化性。
課程資源:視頻公開課與百家講壇相似,源于課程又有別于課程,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講授要求深入淺出;資源共享課則要求課程體系完整,要求覆蓋各領域的核心課程,以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核心課為重點。
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的是推動高等學校優(yōu)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一般要求是具有教學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yōu)秀課程,教學團隊一般是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主持,成員包括本課程體系的骨干教師;教學內容要涵蓋整個課程體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典型案例、前沿及熱點問題等;教學資源要豐富、充分,技術要求參考《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
《概論》課資源共享課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錄制在線教學視頻,為契合網絡學習者的學習規(guī)律,資源共享課教學視頻時間較短,一般為15-20 分鐘,講授的內容是既相互聯(lián)系又各自獨立的知識點。為此,主講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提煉、整合,劃分出適當?shù)闹R點,把課程中的基本觀點、重點問題講全、講透。
《概論》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門基礎性、核心性課程,具有濃厚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色彩,注重政治性、理論性和時效性。由于課程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主要是國家在不同時期(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大政方針,整合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并且還融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內容龐雜、知識點較多,時間跨度較大,學時安排最多,講授的難度頗大。因而在錄制視頻劃分知識點時,我們首先把教材的十五章分為六大模塊,58 個知識點:
第一部分屬于總論,這部分設兩章,第一章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是整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概述,內容比較多,所以共劃分為11 個知識點,第二章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講黨的思想路線,劃分為2 個知識點。
第二部分屬于毛澤東思想體系中的兩個特殊內容,分設兩章,一部分講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經驗,劃分為4 個知識點,一部分講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和經驗,劃分為2 個知識點。
第三部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當中的三個基本問題: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它們是關系全局的三大理論,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基石。第五章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劃分為2 個知識點,第六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劃分為4 個知識點,第七章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劃分為3 個知識點。
第四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包括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這部分內容分設四章,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劃分為8 個知識點。第九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劃分為3 個知識點,第十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劃分為3 個知識點,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劃分為3 個知識點。第五部分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大背景,分設兩章,一章講內政,一章講外交。第十二章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構想劃分為4 個知識點,第十三章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劃分為2 個知識點。第六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分設兩章。第十四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劃分為4 個知識點,第十五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劃分為3 個知識點。
除了根據(jù)知識點錄制的教學視頻資源外,資源共享課還需要其他一些資源,這些資源包括(1)基本資源: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課件PPT、作業(yè)等。(2)拓展資源:教學中應用的視頻資料、練習題、作業(yè)、試題庫、考試系統(tǒng)、實踐環(huán)節(jié)、師生交互平臺等資源。
資源共享課建設促進了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同時對教師和學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1.1 教師產生危機感
無論國外的還是國內的資源共享課幾乎都是由名校名師或骨干教師主持,內容權威、豐富、前沿,富有吸引力,產生了一些明星教師,但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卻可能由主講教師轉變?yōu)檩o導教師、助教,甚至面臨失業(yè),這會使一部分教師在心理上產生失落感。例如我校資源共享課《概論》分別由遼寧省教學名師、青年骨干教師及經過教學比賽篩選出來的優(yōu)秀教師主講,其他教師則主要從事輔導、課件設計、教學資源整理等。所以,資源共享課建設首先影響的是教師,是教師在革自己的命[6],尤其是公共基礎課或類似教學部門的老師受到的沖擊最大,因為這些課程內容相同,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在線教育平臺,選擇其他院校更為優(yōu)秀教師的課程,這將使一些教師逐漸被邊緣化。
3.1.2 教師的出路
面對困境,教師不能固步自封,首先要轉變觀念,主動迎接教育挑戰(zhàn),對教學和學習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付出比傳統(tǒng)課堂更多的精力。美國2012年最具影響力的在線課程主講人大部分是名校名師,是所在學科領域的頂尖教授,他們的教學質量優(yōu)秀,受世界各國大學生的歡迎。因此教師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注重知識更新,使知識、技能具有獨特性和不可被替代性,這將是教師保持不落伍的基本對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信息,把它轉化為教學素材,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有魅力。
同時,資源共享課程的教師還要設計學習情境,以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設計《概論》第八章創(chuàng)新這一知識點的內容時,主講教師根據(jù)我校航空航天特色,設計與航空有關的神州九號飛入太空的技術創(chuàng)新內容作為導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創(chuàng)新的內容和意義。
其次,嘗試線上教學模式。要適應資源共享課,必須有一批先知先覺的教師,勇于探索,打破傳統(tǒng),率先進行資源共享課的教學。在他們的先期教學示范后,再影響更多教師去嘗試。也許現(xiàn)在進行資源共享課教學是對教師的額外要求,但從長遠看,則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對于目前還沒有從事資源共享課教學的老師,可以先讓他們嘗試在一個較小范圍內進行在線教學的嘗試?,F(xiàn)在我校又批準《中國近代史綱要》等幾門課進行校級資源共享課建設試點,可以讓教師進行初步鍛煉,為以后資源共享課建設培養(yǎng)預備力量。
第三,教師要確立以學習為中心、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深入開展對學習者和學習規(guī)律的研究,要拿出更多時間與學生溝通、互動,這時的教師作用比以往更重要[7],因為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可能提出了一些在傳統(tǒng)課堂上不會提出的新問題,而這會考驗教師是否會以學生為中心、深入鉆研以解決學生所需。
除此之外,資源共享課教師要致力于研究學生的情感。因為無論技術發(fā)展得多么智能化,人性化,機器始終不能代替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教師可以通過研究如何影響學生情感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價值。
3.2.1 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由于教育成本很低,優(yōu)質教育資源可以沖破大學校園圍墻的束縛,傳遍全世界每個角落,使學生都有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的機會和途徑,學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上北大的課、清華的課,甚至哈佛、MIT、牛津、劍橋的課,由此提高人才質量和成才率。
3.2.2 學生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
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多媒體、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不用再在風雨中趕課,課程本身也不再受課堂45 分鐘限制,由于教學內容被分成很多個視頻,只要有15 分鐘左右的空余時間,就可以在電腦上課。而且教學視頻可以反復觀看,不用再因為趕不上學習進度而煩惱,學生可以按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線觀看一段教學視頻,接著進行練習強化或完成一個作業(yè),然后再進入下一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就形成一個流暢的學習路徑,一步步引導學習走向深入。
3.2.3 學生培養(yǎng)了學習自主性
自主性指在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的情況下自我判斷、自我行動的能力,是素質型人才的基本內核之一[8]。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宰,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而資源共享課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主張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獨立思考。而且資源共享課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提出疑問、與老師互動,但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尤其是不少滿堂灌的大課,師生互動很有限,許多學生大學四年幾乎都沒有和教授互動過,在教學平臺上更多地與教師互動是資源共享課的優(yōu)勢之一。
目前我校的《概論》資源共享課程已經上網運行,但要想資源共享課真正發(fā)揮作用,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與探索。在技術層面,需要社會和學校提供特別的支持,如教學平臺的完善、操作的簡便可行。在制度層面,要研究對教師的激勵機制,因為多年來高校對教師的考核,重科研輕教學,導致教師缺乏對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熱情和投入;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研究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深度參與學習等。但無論如何,資源共享課已成為高校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理性地思考如何適應它,以迎接高校進一步的教學改革。
(References):
[1]崔娟(譯).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EB/OL].http://eqilai.com/i/17970,2013-3-28.
[2]李華,龔藝,紀娟,等.面向MOOC 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框架設計.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J].2013(3):28-33.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Z].教高廳[2012]2 號.2012.[EB/OL].http://www.icourses.edu.cn/news/ details.
[4]胡來林.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研究.遠程教育雜志[J].2012(6):80-85.
[5]傅宇凡.上海:中國在線教育“探路者”.中國教育網絡[J].2013(4):26-28.
[6]蔣東興.MOOC 摸到了“象鼻子”[J].中國教育網絡,2013(4):24-25.
[7]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46-49.
[8]屈林巖,谷建春.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性學習.求索[J].2002(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