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榮,孫丘月
侯海榮/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教改研究室主任,博士(吉林四平136000);孫丘月/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yè)學生(吉林長春130000)。
隨著社會文化的轉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賴以生存的文化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2002年的一部《劉老根》讓二人轉再次進入觀眾的視野,并引起一股收視熱潮,二人轉的成功轉型及其走上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的成功都值得我們思考,有效的文化傳播是實現商業(yè)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美國傳播學研究的四大先驅之一拉斯韋爾,在20世紀50年代發(fā)表了《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提出了人類傳播活動是由:誰(who)——說了什么(say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說(to whom)——產生什么效果(with which effect)——五要素組成,這就是業(yè)界著名的“拉斯韋爾文化傳播5W模式”。對此,重慶文理學院譚宏教授指出:“拉斯韋爾5W模式總結了人類基本的傳播現象,說明了傳播學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傳播過程中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傳播效果幾個環(huán)節(jié)。[1]分析傳媒在二人轉市場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我們也完全可以依據拉斯韋爾“5W”模式,相應的從主體控制、傳播內容、媒體選擇、服務對象、效果反饋五個方面加以探析,旨在有效發(fā)揮傳媒的優(yōu)勢功能,促進地方文化的良性發(fā)展。
從形式上看,二人轉的文化傳播是由二人轉演員來完成的,事實上,只有政府參與、指揮、掌控,二者共同努力才能推進二人轉的發(fā)展。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利益驅動通常會改變二人轉演員的價值取向,由此勢必會導致黃色表演盛行,因此政府的宏觀控制尤為重要。簡要地說,應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政府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文化大環(huán)境,讓二人轉演員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引領下,政府給地方文化適度的發(fā)展空間,這是文化繁榮的必然前提。調動二人轉演員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表演熱情,能夠催生更多優(yōu)秀的二人轉作品,一方面能夠增強地域特色文化的軟實力,另一方面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轉化,并為未來文化繁榮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二,政府出臺相關的法規(guī)條文,硬性約束二人轉演員的某些行為。著名文藝理論家田子馥在談到怎樣看待二人轉的“臟口”問題時說:“在民間最不需要文化的就是性隱私、性丑聞,拿對方的性隱私開玩笑是最佳的娛樂方式。就是在城里相當高級的宴席上,往往也拿葷故事性丑聞來做下酒菜,何況公開的娛樂場所了。以生殖器及性滿足的口頭戲弄,是底層民眾的娛樂方式,反映在藝術里不僅現代有,古代也有?!盵2]在當今市場經濟形勢下,表演色情污穢的節(jié)目容易讓無聊型、狂歡性的觀眾“買單”,從而令二人轉文化走向流俗很難遏制。法律條文的法律力度能夠最大化扭轉二人轉演員的不良心態(tài),并使他們認清放縱行為、褻瀆藝術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三,政府高舉指導大旗,讓二人轉演員既是受益者又是執(zhí)行者。毋庸諱言,在二人轉演員隊伍里,整體素質相對較弱,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方向性指導勢必會導致盲從。政府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調控職能,制定相關政策使二人轉演員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軌道,正確執(zhí)行發(fā)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方針。
二人轉是東北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郭蓮純指出:“它凝集東北民間文學、音樂、舞蹈、表演和語言的精華,并開放性地吸納更多姊妹藝術的獨特藝術形式,其‘說、唱、扮、舞、絕’的藝術特質決定了它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和強烈的藝術吸引力”。[3]只有把二人轉打造成一朵真正的藝術奇葩才能使二人轉文化永葆常青。
對二人轉藝術進行革新的前提是保存其本身的合理成分,再結合現代受眾的審美觀進行重構?!秳⒗细?、《馬大帥》、《鄉(xiāng)村愛情》一系列作品的成功,說明了充分發(fā)揮二人轉幽默詼諧的特質加上時代性的劇情必將贏得受眾的歡迎。借鑒曲藝的樣式,保存優(yōu)美的唱腔,加以劇情的改編,把二人轉這門綜合藝術發(fā)揚光大,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伴隨東北題材劇目的熱播,劉老根大舞臺、和平大劇院、東北風劇場一時間如雨后春筍般開遍全國。同時,二人轉也在觀眾的質疑聲和肯定聲中成長著。在批判聲中,最遭詬病的就是二人轉的“臟口問題”。所以二人轉藍本首要的突破就是保證二人轉在“包袱”(即笑料)上進行點石成金式的再創(chuàng)作。現代的冷幽默、健康的網絡笑話都可以成為作品的素材,并于表演現場充分發(fā)揮肢體語言的可塑性、直觀性、形象性。
既要維護老年受眾的基礎,又要爭取青年受眾的青睞。在二人轉受眾群體中,年齡的集中性比較突出,老年群體一直是二人轉的忠實受眾,而年輕一族對這種地方劇種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排斥與文化隔膜。如果單純博得老年受眾的鐘愛而置青年受眾于不顧,勢必會導致二人轉自身文化走向枯萎甚至滅亡,因此內容上須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對于青年人來說,傳統(tǒng)的唱腔和劇情過于平庸,現代的歌曲、舞蹈、相聲受到普遍的追捧,所以應該大膽融合、吸納這些新鮮元素,重新打造、整合,超越,但絕對不是取代。
文化傳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的,這個載體就是我們常說的媒介?,F有的媒介形式既有紙質媒介(報紙、期刊、書籍等),又有電子媒介(廣播、電視、電影等),還有新型媒介(互聯網、手機短信等)。這些媒介在文化傳播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二人轉市場開發(fā)的文化傳播中,要根據媒介的特點來各取所需,揚長避短。
從年齡上來講,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他們大多相信報紙期刊等紙媒的真實性。因此可以利用紙媒對二人轉進行形象包裝,同時廣播電視是他們占有最多的媒介,也更能將二人轉藝術的美展現出來。對于青年受眾來講,新型媒介容易賺取他們的眼球:手機可以擴展二人轉的認知度,互聯網可以為青年受眾提供良好的渠道了解并欣賞二人轉。從地域上來講,當前二人轉的文化經營瓶頸亦體現為地域的局限性,二人轉的受眾大多有固定的文化背景與欣賞慣性。打破地域差異,擴大受眾是二人轉面臨的棘手問題。南方經濟發(fā)展步伐較快,生活節(jié)奏隨之加快,利用網絡平臺播放一些二人轉喜劇短片有利于緩解人民生活壓力,同時提高對東北方言的認知程度。對于北方受眾而言,電視連續(xù)劇成為受眾最大的文化消費,并成為二人轉文化傳播的利器。
各類媒介的特性都是很明顯的,各有優(yōu)劣。電視和網絡能將聲畫一起傳播,但其覆蓋面和播出成本存在很大的差異。報紙和廣播是文字和聲音的傳播,其平臺成本較低,但是不能將二人轉文化全方位展現在觀眾面前。技術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媒體日趨式微,互聯網異軍突起,所以在考慮媒介的時候還應考慮成本和收效,并立足于長足發(fā)展。
確定了傳播組織者,弄清了傳播的內容,選擇了傳播的渠道,進一步明確的是向誰傳播的問題。
二人轉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希望回饋給每一個人,尤其對青少年而言,希望是一個正面效應的引導,建立起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對于中年觀眾來講,希望其輕松愉悅的方式是減壓和有效傳播東北文化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對東北的形象包裝,有利于全國對東北文化的認同。
二人轉藝術的呈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劇場、連續(xù)劇、小品,各擁有自己的消費客戶群。年輕受眾更樂于接受現代改編后的形式,同時可以萌生出一個產業(yè)鏈,即副產品的開發(fā)。例如,《鄉(xiāng)村愛情》的拍攝地址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這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對于老年人來說傳統(tǒng)劇目是他們的最愛,因此各大劇場的打折活動對老年人有足夠的吸引力。
拉斯韋爾模式主要注重對傳播過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韋爾認為傳播是一種目的行為,因此,拉斯韋爾對傳播效果非常重視。對二人轉文化傳播而言,成功的二人轉文化傳播應該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協調與合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二人轉文化傳播組織者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文藝理念,明確性的指導思想,靈活性的運作模式,并落實于具體的演出實踐當中,發(fā)揮控制的導向作用。
第二,二人轉藝術的傳播內容是否具有先進性、積極性、時代性、鼓舞性。
第三,在二人轉文化傳播過程中,各種媒體自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是否得到有效發(fā)揮。
第四,二人轉的舞臺表演,是否滿足了受眾的藝術需求與視聽品位,是否提高了受眾的鑒賞水準與藝術眼光,是否符合了受眾的期待視野與審美理想,是否弘揚了民族精神與傳統(tǒng)精粹。
[1]譚宏.論文化傳播在旅游市場發(fā)展中的作用[J].新聞界,2008,(5)
[2]田子馥.二人轉本體美學[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
[3]郭蓮純.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產業(yè)化思考[J].商業(yè)時代,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