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彩麗
在播音主持這個職業(yè)群體中,新聞播音員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在各級電臺和電視臺受到的重視區(qū)別于其他節(jié)目的播音員和主持人,不光是普通老百姓關注,各地黨委和政府也都比較重視和關注當地尤其是電視臺的新聞播音員的形象。一些地市在選拔新聞播音員時,甚至相關政府領導會親自到場把關。受到這樣的重視,主要原因在于新聞播音員作為當地媒體的代言人,代表著這個城市和政府的形象。
形象是一個地方軟實力的重要內容,當今國際社會幾乎每一個正在尋求發(fā)展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實現產品良好營銷的前提是價值觀被廣泛接受,大到國家,小到一個縣、一個鎮(zhèn)、一個村……對每一個地方來講都是如此。傳播軟實力最重要、最方便、最直接的載體廣播電視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廣播電視傳播的內容當中,新聞節(jié)目占的比例并不高,可是它卻是聽眾和觀眾的最愛。2007年21個城市16歲以上聽眾最喜歡的廣播節(jié)目類型中,選擇綜合新聞節(jié)目的占到了55.75%,新聞評述占34.90%。各類新聞節(jié)目分別占據各類節(jié)目受歡迎程度的第一、第二、第四名。新聞節(jié)目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因為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之必需。新聞真實性的原則是新聞節(jié)目的魅力所在,正因為這樣,人們信任新聞播音員,相信新聞播音員傳遞出來的信息勝過其他節(jié)目的播音員。這些奠定了新聞播音員的地位,更提醒我們要重視新聞播音員的形象塑造,他們(她們)每天每時都在影響著人們的內心世界,是政府塑造形象提高軟實力最直接、最方便的形式。
我國的新聞播音事業(yè)從誕生之日起,一代又一代新聞播音員出色地完成了黨和政府交給的任務和使命,樹立和宣揚了良好的國家和政府形象。以廣播電臺的新聞播音員為例,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播音家齊越用愛憎分明的聲音、勢不可擋的氣勢向世界展示著真理在握、勇于斗爭的中國政府和無產階級人民的形象。著名播音家夏青1950年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送《新聞和報紙摘要》這個擁有“中國新聞節(jié)目第一品牌”美譽的節(jié)目。他用全部的職業(yè)生涯為我們樹立了嚴謹莊重、穩(wěn)健大度的形象,是“廣播時代”、“祖國的聲音”。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及中國政府向世界傳遞著大膽創(chuàng)新、科學發(fā)展、彰顯民主的負責任政府形象,新聞播音員用聲音和畫面形象傳遞著這一形象:大家熟悉的中央電視臺新聞播音員李瑞英端莊、大方、得體,語言規(guī)范,服飾簡潔、典雅;已故新聞播音員羅京從容淡定、沉穩(wěn)大氣,人們贊美他是“完美的中國聲音”;獲得2010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播音員鄭嵐播音風格莊重大氣、舒展流暢、樸實自然。他們向世界傳播著新時期中國及中國政府文明、民主、現代化、負責任的正面形象,同時也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體現在不同性別角色上的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
1.形象不夠“正面”。新聞播音員所宣揚的是正面的政府形象,傳播的是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中國的價值觀和文化,對內他們是大眾的示范,起到引領社會的作用。強調正面的形象是對政府的支持,更是和諧社會的要求所在。比如:播音員的聲音所體現的清晰干練會讓我們聯想到政府的果敢,播音員的嚴肅莊重大氣會讓我們聯想到一個負責任、可信任的政府,播音員積極從容的工作態(tài)度會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積極服務于民的政府,等等,這些都為政府形象的樹立傳遞著正面的信息。
目前新聞播音主持人尤其是基層電臺電視臺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在聲音方面,有的新聞播音主持人拖腔甩調、語流滯澀、有氣無力;在語音方面,有的含糊不清、不夠嚴謹;在工作狀態(tài)方面,有的狀態(tài)消極,不夠從容自信;在形象方面,有的播音員形象呆板、過于華麗、不夠莊重、陳舊土氣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主流媒體和政府的形象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形象不豐滿。我國政府果敢負責,同時又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政府、人性化的民主的政府。同樣的,新聞播音員和主持人代表政府代表老百姓,是他們之間的橋梁,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反映在聲音和形象上他們應該是各有特色,形象豐滿。這就可以解釋大多數新聞播音員都是大方莊重的,可是,他們又各有特色。我們有很多優(yōu)秀出色的新聞播音的前輩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比如齊越的激情飛揚、夏青的渾厚嚴謹、林田的穩(wěn)重圓潤、費繼平的親切樸實輕松委婉、林如的典雅含蓄……還有些播音員和主持人,為了貼近受眾,語言的親和力有了,可是聽起來缺乏分量和力度,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媒體、政府的層次。新聞播音員和主持人怎樣才能傳遞正面和豐滿的政府形象,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研究。
決定新聞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構架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四項內容組成:黨和政府的政策、傳統文化、節(jié)目宗旨、個人風格。由于我們是黨和政府的宣傳員,所以首先考慮的即是黨和政府的政策。新聞播音員和主持人要經常學習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通過學習準確掌握方向和重點。比如近期提倡建設服務型的政府,這體現在新聞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和工作狀態(tài)中是專注、積極、樸實、莊重、穩(wěn)健、從容、明快、簡潔等。這樣的聲音形象和工作狀態(tài)傳播的政府形象是鮮活而富于感染力的,是與政府的要求相一致的,是正面的。另外,以河南為例,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歷史悠久。在河南臺的新聞節(jié)目的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聲音和形象中就應該體現河南的歷史傳統文化,使觀眾和聽眾能從播音主持人身上感受到平靜、自然、樸實、厚重,抑或是果敢、堅定和明快、干練,還有寬厚博大、不卑不亢、積極自信和陽光、從容等。
河南電臺和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中播音員和主持人的形象都可以也應該體現以上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體現節(jié)目的特點和個人特色。比如,河南新聞聯播節(jié)目權威發(fā)布河南省黨委和政府政策信息,代表了政府的形象,主持人形象應寬厚大度、從容自信、果敢堅定。再比如,某一檔民生新聞節(jié)目以反映百姓呼聲為宗旨,強調貼近百姓和群眾,形象則要求自然和樸實。不同的人也可體現不同的特點,比如男播音員儒雅、厚重、內斂、陽光、稍顯時尚感等;女播音員文雅、樸實、熱情、清新、靚麗等。
綜上所述,塑造政府形象應從幾方面入手,特別是學習傳統文化和解讀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應該是新聞播音員和主持人的日常功課。在媒體中樹立良好的正面的豐滿的政府形象,是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1]王蘭柱.中國廣播收聽年鑒[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陳曉鷗.廣播電視語言傳播風格多樣化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