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欒小惠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 )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伊契爾·索勒·普爾(Ithiel DeSola Pool)于1983年提出,主要指各種傳媒方式趨向功能一體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媒介融合已經從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的整合發(fā)展到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多種傳媒方式的集合,這為信息資源的對外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山東省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的對外傳播,就需要在媒介融合的嶄新背景下,通過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多種方式的整合,使更多的國際受眾了解和認識山東,提升山東省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
首先,傳播方式多樣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官方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已大大豐富了省市形象的傳播途徑,這為國際社會更真實全面地認識國內現狀拓寬了渠道。其次,受眾群體廣,傳播速度快。目前,約全球人口的32.7%為互聯(lián)網用戶,身處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全球信息,信息資源傳播的即時性特點大為顯現。再次,傳播內容全面。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省市形象的傳播不僅局限于重要節(jié)事活動的舉行,而且還延伸到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領域,這極大地增強了省市形象的國際吸引力。最后,傳播互動效果明顯。不同媒介的傳播者將信息傳遞出去之后,受眾可以綜合比較分析不同信息內容,并且根據自己的判斷與傳播者互動交流自己的信息訴求,這將使得省市形象對外傳播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和適用性。
山東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既有以泰山為代表的文物古跡,也有“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的文化底蘊,更有年畫、剪紙、呂劇等民間藝術瑰寶,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為山東形象的對外傳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山東省政府“好客山東”口號的提出,更是為山東形象的對外傳播提供了方向。
目前,“好客山東”形象的對外傳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以重要節(jié)事活動為載體的政府推介,例如2009年山東省政府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第二,制定規(guī)章制度,例如2009年山東省政府頒布了《“好客山東”旅游服務標準》,統(tǒng)一規(guī)定了各項服務禮儀、服務規(guī)范和服務環(huán)境等,確保山東形象在對外傳播中的正面性;第三,與相關企業(yè)加強合作,例如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山東旅游宣傳片,甚至在2011年,山東形象宣傳片在“世界十字路口”——紐約時報廣場全天候循環(huán)播放。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好客山東”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對吸引更多的全球目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缺乏地方政府、企業(yè)的多元主體參與以及傳播方式簡單,缺少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新性仍是“好客山東”對外傳播的主要問題,仍需要多方力量進一步摸索和填補空白。
首先,創(chuàng)新傳播內容。改變過去以新聞報道為主要內容的傳播方式,加之以反映“好客山東”整體形象的題材,例如以齊魯文化為代表的文物古跡介紹,以孔子為代表的山東名人介紹,以地市特點為主體的民俗介紹,以及以剪紙、年畫為代表的民間藝術介紹等,這些內容對于國外受眾人群來講,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因此能夠更容易被國際友人接受。
其次,充分利用新興媒介?!昂每蜕綎|”形象的對外傳播,需要充分利用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新型媒介。例如有著“中國第一外宣媒體”的《中國日報》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已經設立獨立的海外官方網站,“好客山東網”官方網站現在也已開通,內容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多個方面,極大地滿足了國外友人對山東現狀的信息訴求,但為了讓更多的國際友人知道這些信息獲取渠道,仍需要博客、微博、微信等其他新興媒介的整合。
最后,增強媒介對外傳播的系統(tǒng)性。山東省政府對“好客山東”對外形象的傳播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但是從傳播內容和傳播媒介來看,仍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特點,缺乏系統(tǒng)性。多種媒介的運用可以考慮以主題的形式進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多種媒介統(tǒng)一對外傳播某一主題,例如利用孔子誕辰時間,對外統(tǒng)一傳播孔子形象時,“好客山東”官方網站可以對孔子進行全面的介紹,而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則可以從孔子治學、修行、品德等方面進行宣傳,這種系統(tǒng)的對外傳播方式會加深國外受眾的印象,吸引他們親自探訪的興趣。
[1]曾楓.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初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0).
[2]宋佳.“好客山東”旅游目的地營銷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