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當代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已經超過了5000萬[1]。而推動這股潮流的主要力量,就是孔子學院。第七屆孔子學院大會于2012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在這次以“促進孔子學院融入大學和社區(qū)”為主題的會議上,來自108個國家的大學校長和孔子學院代表圍繞“孔子新漢學計劃”、孔子學院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漢語師范專業(yè)、漢語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和孔子學院專職教席、孔子學院質量評估與示范孔子學院建設等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全球首家孔子學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成立,400所孔子學院和5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已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個國家建立起來,2012年,各國孔子學院和課堂注冊學員總數共計65.5萬人。
現如今,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文化外交成為各國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重要平臺的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標志,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正逐漸在各國落地生根。近年來,為了促進孔子學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對應的促進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一系列政策和策略,成功地推進了孔子學院的全球化進程??鬃訉W院的全球化策略為其自身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為世界各國語言文化的交流與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文化是一個民族奮發(fā)向上的基礎和源動力,一個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不僅可為本民族所欣賞,也可為其他民族所借鑒和分享,不僅能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寶庫,也可為整個人類文化增添色彩??鬃訉W院的興建與發(fā)展是我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重大成果,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更易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親近、理解和尊重。
孔子學院是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它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牟利,也不提供學歷。最重要的是,給世界各地的華語學習提供規(guī)范、權威、實用的華語教材,給學習華語者提供一個值得信賴、物有所值的正規(guī)進修和學習的渠道,它更能代表中國古老悠久文化的本質??鬃訉W院總部在北京,設在其他各國和地區(qū)的孔子學院都是它的分支機構,主要采用的是中外合作的辦學模式。它傳承了孔子“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動了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以建設一個和平、穩(wěn)定、文明、繁榮的和諧世界為宗旨。
早在400多年前,一位意大利的傳教士把記錄孔子生平的《論語》翻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從那以后,孔子的學說便在西方廣為流傳,如今已遍布五大洲。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各國對本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因此,以語言為載體向世界各國宣傳本國的傳統文化變成了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在這樣一種文化傳播的需求背景下,孔子學院誕生了。為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為各國學習漢語的人們提供方便、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中國國家漢辦將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條件的一部分國家建立以教授漢語為主要內容的“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國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
孔子學院是類似于培訓性質的學校,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但其所進行的教學內容卻遠遠超過了普通漢語培訓的范圍。孔子學院的教學對象是社會上各階層學習漢語的人群,尤其是漢語教師。教學內容主要是漢語培訓,傳播中國的傳統理念和文化。結合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需求特點和實際情況,孔子學院主要開設漢語、中國歷史文化思想、中國地理、社會習俗、傳統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商業(yè)等課程以及中醫(yī)、曲藝、國畫、書法、美食、武術、中國茶道等實用性課程。在傳播渠道方面,除了常規(guī)的課堂授課外,還提供網上授課,為各國學者提供多種類多層次的在線課程,極大地擴充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渠道。從總體上看來,孔子學院正在飛速發(fā)展。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提高,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和深入,世界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民眾對漢語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全世界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在各地建立并發(fā)展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形勢所趨了。
近年來,孔子學院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即使是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狀況下,中外雙方對孔子學院的投入也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2009年,孔子學院承辦雙方共投入了 1.19億美元的資金,軟硬件教學設施就占了1944.2萬美元。日本櫻美林大學為孔子學院提供了63萬美元的項目經費;美國阿拉巴馬州為特洛伊大學孔子學院新建教學樓投入了800萬美元;秘魯天主教大學為孔子學院投入了16萬美元的資金,配備了8名教師,還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教學辦公場地。從目前情況看來,絕大多數已開辦運行的孔子學院都能夠保證投入,具備了辦學條件,擁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目前海外漢語教師培訓有短期講座培訓、專業(yè)證書培訓、中外合作培訓三類。有不少孔子學院會定期邀請國內語言教學專家、文化學者和專家,到當地舉辦講座。2010年,在92個國家中的298所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里接受培訓的中外院長教師的總人數高達3000人[2];大約有2000個中方教師和志愿者參加了崗前培訓;同時也開展了外國本土教師教材的應用培訓,其中77個國家的2500多名教師來中國培訓,我國2500名專家到國外參加培訓。
2009年,在孔子學院總部組織的各方專家的努力下,《快樂漢語》等數種教材被編撰翻譯成了45個語種,還向孔子學院贈送了82.4萬冊的書籍。此外,本土漢語教材的創(chuàng)造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各國孔子學院從本地語言文化的特點和當地漢語學習者的特點出發(fā),出版發(fā)行了500多種本土漢語教材。截至2010年,77種本土教材已由104所孔子學院正式出版。在孔子學院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的同時,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也不斷攀升。大學與大學的合作辦學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各方的優(yōu)勢,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目前,在國家漢辦的極力推動下,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等60多所高校都與國外的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合作關系??鬃訉W院對漢語和我國文化的成功推廣,極大地推動和鼓舞了國外大學,很多國外大學都把孔子學院當作本校未來發(fā)展的榜樣。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孔子學院獨特的辦學模式,成為中華文化走向國際、走進世界各國的一條捷徑。截至目前,孔子學院依然供不應求,還有很多國家和機構等著申請設立孔子學院,要求開辦孔子課堂。
孔子學院在各國的開設,作為一個海外教學基地學習漢語,能使中國海外學習者享受到系統全面的遠程教學服務,改善了當地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水平,并為廣大漢語學習者們擴充了漢語受教渠道,整合統籌了現有的中國本土教學資源以及民間的文化活動。讓漢語走向國際,使?jié)h語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廣泛而深入的傳播,進而漢語將會越來越普及,成為具有實用價值的語言,在未來可能會具有國際性語言的地位,將會有力地提升我國的國家軟實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向全球化。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中國對外傳遞各類資訊的最主要的方式,提高漢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擴大漢語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和傳播范圍,是中國走向國際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途徑。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大形勢下,中國更加需要在國際交往中有大國意識,在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同時,高度重視并加快漢語國際化的推廣速度,推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與認識,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建立積極包容的國家形象,從而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增加中國在國際上言語的份量。
一方面,語言和文化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語言的推廣對文化的傳播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孔子學院旨在向世界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孔子學院的努力下,更多的人將接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孔子學院,世界各國能夠共享中國的燦爛遺產和優(yōu)秀文明成果,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更是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必將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貢獻巨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是由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孕育而成的。我國人民在傳承漢語的過程中,逐步營造了濃厚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修養(yǎng)的氛圍,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
孔子學院的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學習和使用漢語,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一方面,隨著漢語的走向國際,世界各國對漢語的需求越來越大,進而對對外漢語教師供給、教材和其輔助教學用品等方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能夠帶動相關文化產業(yè)鏈,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學習和使用漢語的國家越來越多, 會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與認識,在與中國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會增加彼此的信任,對于促進中外友好關系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的發(fā)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鬃訉W院對外傳播的“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熱愛和平的思想,正符合了“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有助于化解“中國威脅論”所造成的一些負面評論,加強世界各國與中國的合作,達成共贏。因此,漢語的國際推廣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間接收益,從而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現如今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背景下,韓國連續(xù)劇、日本漫畫、美國電影等風靡全世界,中國也要找出一個像這樣能夠代表本國的文化符號來走向世界??鬃訉W院非營利性的特點,具有很大的打造高信任度全球品牌的優(yōu)勢,可以作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文化符號。在孔子學院的長期發(fā)展目標中,正確定位,樹立明確的品牌形象,重視品牌價值,制定科學系統的品牌管理戰(zhàn)略,對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孔子學院這個傳播中華文化的平臺,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文化外交的發(fā)展。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和源泉,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漢字文化,漢語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鬃訉W院通過教授漢語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各國,讓各國人民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更深刻地了解到中華文化。通過漢語這個載體,中國的影視、雜志、書刊、信息等文化載體將更加方便地來往于國內外之間。
綜上所述,孔子學院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和相互合作的新平臺,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發(fā)展歷程的飛躍,有利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邁入新的歷史征程。總之,孔子學院的建立將有利于世界對中國各方面的了解,甚至達到某種程度的認同,最終共同建成和諧世界,為人類文明史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1]趙婀娜,張熠,劉岱.孔子學院,遭遇成長的煩惱[N].人民日報,2012-12-19(12).
[2]韓映雄,石梅.論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的海外辦學——以孔子學院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