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俊
(邵陽學院 體育系,湖南 邵陽422000)
為了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向全國高校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簡稱16 號文件),文件中要求:要大力加強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把德育、體育、美育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也要承擔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學校體育不但要從有形的體育活動形式上,起到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要從無形的的體育精神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學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本文對學校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了總結與闡述,指出了一些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提供了提升的具體途徑,期望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體育競技中的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最高追求,這種體育精神是人對體育運動的理解與升華,更能體現(xiàn)體育活動力量、智慧的內(nèi)涵。體育精神具有極強的感召與鼓舞力,這種感召與鼓舞力不但能正面的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使得體育活動的參與者能積極面對生活當中的困境,也形成了中國體育的最高追求——為國爭光、團結協(xié)作的偉大體育精神。體育作為一種重要的載體,是中華兒女展現(xiàn)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懷的重要形式。在新時代下,對大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體育及體育精神這一重要的形式與手段,學校體育能有效培養(yǎng)愛國主義、民族主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擺脫枯燥、單調(diào)的教育方式,那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個學科當中,學校體育也應責無旁貸的承擔這一使命。意志品質(zhì)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nèi)容,通過意志品質(zhì)的教育,能培養(yǎng)大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體育活動的特征,決定了學校體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質(zhì)的重要載體,通過在不同氣候、環(huán)境下參加不同形式的運動項目,能有效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體育鍛煉克服畏懼、懦弱等心理障礙,形成堅韌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質(zhì)。
協(xié)作精神是個體對共同行動或者規(guī)則的認同度,他是合作的前提條件,只有彼此善于合作,一個集體才能彼此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關系,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與樂趣?,F(xiàn)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乏協(xié)作精神教育,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評價,大多是個體的評價,缺少操作性強、科學的集體評價方式。所以,造成協(xié)作教育很難落到實處。而學校體育活動集體項目居多,可以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團隊意識進行培養(yǎng),完成對學生協(xié)作精神的教育。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彼此協(xié)作,相互鼓勵,通過比賽展現(xiàn)個人的協(xié)作精神與協(xié)作意識。
有權威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心理疾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原因主要源于對壓力的不適應,以及缺少解決壓力的辦法,這是新時期大學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生活改善的同時,個體也必須面對生活、職業(yè)等帶來的各種壓力。由于家庭狀況、就業(yè)、學業(yè)造成的壓力也無處不在。在殘酷的社會壓力下,大學生必須學會競爭,通過合理的競爭脫離困境,減小各種各樣的壓力。在學校組織的各種體育活動中,活動的組織者通過規(guī)則調(diào)動學生取得滿意的成績,培養(yǎng)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同時,要讓大學生對競爭的失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即使是失敗了,把查找原因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怨天尤人,埋怨裁判不公等。學校體育活動能讓學生正確對待體育活動中的勝利與失敗。越來越多的體育活動,努力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獲得的競爭意識進行拓展與延伸,把競爭的意識延伸到其他學習與生活當中。所以,大量的學校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提升與豐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手段。
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大部分實行大學輔導員管理制,而絕大多數(shù)輔導員是近些年入職的新教師,年齡小、閱歷淺、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高。很難把學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lián)系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經(jīng)常組織學生集體學習各種文件精神,處于青春期的年輕大學生對這一枯燥、單調(diào)的學習形式有很大的抵觸情緒,思想政治教育很難起到實效作用。對學校體育、體育精神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在體育活動中去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視了學校體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載體這一功能。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受前蘇聯(lián)學科體育課程體系影響較深,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過分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特別是個體技能的提高,體育課衍生為專業(yè)的身體素質(zhì)訓練或者專業(yè)技能訓練。在教學與考核體系中普遍存在“兩重兩輕”現(xiàn)象,即“輕知識、重技能,輕思想、重技術”,而一些能體現(xiàn)團隊意識,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項目開設較少,所以,學校體育課程還不能完全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傳統(tǒng)的體育專業(yè)教育,使得高校體育教師過分的重視個人的運動技術與教授體育技術的能力,對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重視不夠,在實施體育活動過程中,把完成任務作為目標,鮮有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過程中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目標,主要原因是教師本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有限。
分工是社會發(fā)展的進步與趨勢,分工協(xié)作是社會管理能力的主要判斷標志。高校管理也應遵從這一原則。但我國高校實行專制輔導員制,輔導員主要負責大學生的生活、思想政治學習與監(jiān)控;大學內(nèi)的體育活動一般是由教務部門或者專門的大學體育工作部組織,負責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務部門或者體育部是主導部門,而這兩個部門不負責學生管理工作。所以,造成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在體育活動中主動開展。表現(xiàn)出在體育活動當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夠明顯。暴露出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各個部門不能圍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調(diào)開展的弊端。
各個高校要明確提出:把體育活動作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與手段,要求在體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在活動當中詳細制定每個環(huán)節(jié)教育的目的與方法。有條件的學校,建立起以體育活動為主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基地等。
體育團隊意識與拼搏精神,能很好的體現(xiàn)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通過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制定科學的方案與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與拼搏精神。
體育課程的目的是把大學生塑造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不能只進行技能與技術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還要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樹立團隊意識觀念。
體育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其次再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能只有高超的體育技術,還要有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意識與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不但專業(yè)技能突出,還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在組織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管理部門要主動與高校教務部門或者體育部聯(lián)系,明確提出,在活動的過程中,把提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活動的一個具體目標,并拿出有操作性的建議與實施方案。也可以通過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這一機構,協(xié)調(diào)校內(nèi)各部門,在活動過程中重視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教育與開展。
學校體育的教育目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有一致性。所以,學校體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這一功能不容忽視,高校學生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很好的利用這一陣地,努力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要更好地實踐學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求學校體育工作者與學生工作者共同努力,解決好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對學校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認識,改革體育課程內(nèi)容,提高體育教師政治思想素養(yǎng),統(tǒng)籌協(xié)作安排體育活動。
[1]陸建旺.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體育思想教育[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9(18):331 -332.
[2]王武慧.于強身中強心——論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J].作家雜志,2007(11):172 -173.
[3]許 燕,王 芳.教師健康人格促進[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4]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靳 諾.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