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湖北省鄖縣城關鎮(zhèn)衛(wèi)生院婦科 湖北 鄖縣 442500)
盆腔手術后并發(fā)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患者的護理
劉 芳
(湖北省鄖縣城關鎮(zhèn)衛(wèi)生院婦科 湖北 鄖縣 442500)
下肢血拴性靜脈炎是盆腔手術近期并發(fā)癥之一,是由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管壁結構改變如損傷和血流緩慢等因素所致。我院2012年12月份一例患者行盆腔手術后并發(fā)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某女,58歲身高160厘米、身體肥胖體重90公斤、有抽煙飲酒史、有高血壓病史平常測血壓160/100-140/90mmHg。主訴有接觸性引道出血二月,臨床診斷:宮頸原位癌。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行雙側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歷時3小時,術中順利,術后臥床休息4天。術后第14天患者左下肢出現腓腸肌疼痛、腫脹、明顯壓痛,皮溫高于鍵肢0.5-1攝氏度,下床活動后皮膚呈紫色,腫痛加重,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加。經抬高患肢制動,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蝮蛇抗栓酶0.5-1u,35天痊愈出院,隨訪6月至二年無異常。
2.1 患者術后臥床4天,尤其是經下肢靜脈輸液者,因該患者過度肥胖雙上肢無法行靜脈穿刺,所以就選擇左下肢大隱靜脈穿刺,限制了左下肢活動使下肢靜脈血流緩慢;術前灌腸、禁食,術中出血及術后補液量不足,致使血液濃縮,粘滯度增高,血液有形聚集致血流緩等因素引起血拴性靜脈炎。
2.2 該患者性全子宮加雙側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創(chuàng)傷大因手術創(chuàng)傷致組織大量破壞分解,引起血小板反應性增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質C減少,使血液形成高凝狀態(tài)。影響左髂總動脈血液回流,而且左下肢動脈的血液回流途徑較右側長而曲折有關,故引起左側靜脈內血流緩慢。
2.3 患者由下肢大隱靜脈補液,術后又由該靜脈輸入高濃度抗生素,刺激血管,損傷靜脈及內膜,激活凝血過程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
2.4 該患者高血壓、肥胖患者伴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可能與之有關。
2.5 該患者發(fā)病在冬季寒冷可使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尤其是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良,下肢血液瘀滯,易并發(fā)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2.6 患者左下肢受累。因右髂總動脈跨越在左髂總動脈之上 盆腔術后并發(fā)下肢血拴性靜脈炎。
3.1 反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早起活動下肢的重要性,教會并幫助患者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督促患者常做足伸曲運動。下肢靜脈曲張者可穿彈力襪,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冬季給予有效地保暖措施。
3.2 肥胖、高血壓患者,術中盡量避免在左下肢輸液,術后應選擇上肢靜脈輸液。做到靜脈穿刺一次成功,避免輸入高濃度抗生素,以減輕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
3.3 發(fā)現患者腓腸肌腫脹、疼痛,囑患者臥床2周,抬高患肢20-30厘米;制動、禁止按摩,以防栓子脫落上行發(fā)生肺栓塞。注意患肢腫脹、疼痛及皮膚顏色、溫度、周徑等變化;做好心理護理,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主動配合治療。
3.4 溶栓治療后,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及咳嗽、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靜滴蝮蛇抗栓酶時應控制滴速,以40滴/分為宜。
4.1 戒煙,告誡病人絕對禁煙防止煙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縮。
4.2 飲食,囑患者進食低脂高纖維素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4.3 囑患者適當運動促進動脈回流對長期臥床和制動的病人應協(xié)助病人做床上運動、翻身及按摩。
4.4 及時就診發(fā)現下肢劇烈腫脹疼痛及時告知醫(yī)生及時處理,患肢保暖。
總上所述,下肢靜脈炎為多種因素引起。因此,盆腔手術操作應輕柔,盡量減少組織損傷和對血管的刺激;術中、術后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術后鼓勵患者咳嗽,早期活動下肢并盡早下床活動,是預防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重要措施。.參 考 文 獻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洪淡華,魯秀蘭的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8例分析。
R473.71
A
1009-6019(2013)06-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