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前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454000
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造成白細胞減少和肝功能損傷,針對這些并發(fā)癥的預防效果直接關(guān)系著化療方案的實施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1]。目前臨床用于白細胞減少和肝功能損傷預防的藥物有還原型谷胱甘肽、瑞血新、特爾津、硫普羅寧等,為觀察和研究硫普羅寧干預治療化療并發(fā)癥的療效,筆者對本院90例患者進行了不同藥物治療方法的分組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0.1~2012.1期間在本院血液科接受治療的90例確診并需執(zhí)行全身化療或灌注化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硫普羅寧干預治療的45例為實驗組,未采用硫普羅寧干預治療的45例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18~78歲,中位年齡(48±19.3)歲;其中肝癌7例,胃癌9例,肺癌5例,結(jié)直腸癌2例,食管癌3例,乳腺癌7例,惡性淋巴瘤6例,鼻咽癌4例,卵巢癌2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17~78歲,中位年齡(47.5±19.1)歲,其中肝癌6例,胃癌8例,肺癌8例,結(jié)直腸癌3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9例,惡性淋巴瘤3例,鼻咽癌3例,卵巢癌2例。除肝腫瘤患者外其他患者均接受靜脈全身化療,方案為現(xiàn)行公認的標準方案或二線方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類型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性,具有均衡可比性(t檢驗,P >0.05)。
方法
實驗組:執(zhí)行全身化療或灌注化療前,預防性給予硫普羅寧靜脈滴注,臨用前溶于250ml~500ml,5% ~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0.2g/次,1 次/d,連續(xù)四周。
對照組:執(zhí)行全身化療或灌注化療前未給予硫普羅寧干預治療。
觀察兩組化療前、化療開始后15d,下一次化療前患者白細胞減少情況及肝功能損害及生存質(zhì)量。
診斷標準:參照WHO化療產(chǎn)生急性、亞急性毒副反應分度標準0度:WBC≥4.0 ×109,Ⅰ度:WBC3 ~3.9 ×109,Ⅱ度:WBC2~2.9×109,Ⅲ度:WBC1~1.9 ×109,Ⅳ度:WBC≤1.0 ×109;
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者。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差異性,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白細胞減少發(fā)生情況:兩組白細胞減少發(fā)生率比較結(jié)果如表1所示,按照分度標準,實驗組白細胞減少程度為22.2%、26.7%、35.6%、15.5%,對照組白細胞減少程度為 13.3%、22.2%、35.6%、28.9%,兩組經(jīng)秩和檢驗,z=-3.464,P=0.001,P<0.05,提示組間白細胞減少率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白細胞減少情況比較
肝功能生化指標改善情況:肝功能生化指標改善情況比較結(jié)果如表2所示,實驗組干預治療后ALP、TBIL及DBIL下降最為顯著,P <0.01,ALT、AST 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 <0.05,提示硫普羅寧干預治療能減少化療引起的肝功能損傷。
表2 肝功能生化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化療是采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及肝功能損傷等并發(fā)癥[2]。硫普羅寧是一種含巰基藥物,具有保護肝臟組織及細胞的作用。硫普羅寧能夠降低肝細胞線粒體中ATP酶的活性,有效保護肝線粒體結(jié)構(gòu),并通過提供巰基,防止毒性物質(zhì)對肝臟的損害,改善肝功能;硫普羅寧還能預防化療引起的外周白細胞減少和二次腫瘤的發(fā)生[3]。為獲得硫普羅寧干預治療化療并發(fā)癥的臨床資料,筆者對本院90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結(jié)果表明,按照分度標準,采用硫普羅寧干預治療的實驗組患者白細胞減少程度為 22.2%、26.7%、35.6%、15.5%,顯著好于對照組(13.3%、22.2%、35.6%、28.9%),且能顯著降低患者 ALP、TBIL、DBIL、ALT、AST 指標,證實了硫普羅寧干預治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肝功能損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邢維山,林黎娟.硫普羅寧對肺癌患者化療藥物性肝功能損害的防治作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08):64-80.
2 宋瑋.異甘草酸鎂與硫普羅寧在乳腺癌化療中預防肝損傷作用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09):79-81.
3 陳玉強,洪節(jié)約,張雅雅,等.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動脈栓塞化療肝損傷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