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萍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婦幼保健院 山西 長治 046300)
靜脈輸液是一種常用的護理技術(shù),是臨床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1]。臨床上常因操作不當,給患者帶來疼痛,增加患者痛苦。尤其是小兒患者,常因為害怕靜脈穿刺的疼痛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不愿輸液,以致延誤病情[2]。為緩解小兒靜脈輸液疼痛,減輕小兒輸液痛苦,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來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小兒患者200例,輸液時采用護理干預措施,以減輕小兒淺表輸液疼痛,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來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小兒患者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3歲。就診時原因感冒、發(fā)燒、腹瀉等,均對患兒進行對癥淺靜脈輸液進行治療,輸液過程中采用護理干預措施。
1.2 護理方法
1.2.1 頭皮針的選擇:臨床上如果沒有特殊的輸注速度的要求,可選用臨床上常用的5號半頭皮針。由于此型號管徑較細,進針的阻力較小,對皮膚血管的損傷小,進針時患兒疼痛感會減輕;使用前應認真檢查針頭是否銳利。
1.2.2 選擇適宜的部位:臨床上一般選擇上肢遠端的淺靜脈進行輸注,如手背靜脈。盡量避開淤血腫脹處及新近的穿刺點,盡量不在同一根血管進行多日反復穿刺。例如進行手背靜脈穿刺時,宜選擇撓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所形成的三角形區(qū)域內(nèi)穿刺,主要是因為該部位的神經(jīng)分布比較稀疏,神經(jīng)與靜脈成交叉關(guān)系,該部位穿刺疼痛程度最低[3]。
1.2.3 血管的選擇:穿刺時盡量充分暴露血管,減少或避免由于穿刺失敗帶來的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如果,血管暴露不明顯,需要將手臂下垂3-5分鐘,讓血管充盈,對于肢端發(fā)冷的患者應用熱水袋等保暖,保證血管擴張,以利于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環(huán)。此外,還可在扎上止血帶后,采用輕輕拍打手背的靜脈的方法促進血管擴張。對于較為肥胖的患兒,由于其皮下脂肪較厚,靜脈較深,一般肉眼難以看到血管,需要用手感應血管的彈性,可在摸到血管處標記,距離標記同一水平遠端0.5cm處穿刺進針,保證進針準確,緩解淺靜脈輸液的疼痛[4]。
1.2.4 選擇適宜的進針角度:為減輕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應增大進針的角度,一般來說,穿刺時增加針頭與皮膚間的角度,以30-40度為宜[5],迅速進針,減少針頭與皮膚的接觸面積,針頭直接進入血管,表皮的損傷面積較小,可降低患者的刺激閾,減輕進針時的疼痛;穿刺時斜面略向左,減少了針尖對組織的損傷,也可達到減輕進針疼痛的目的;可明顯減輕疼痛,還可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
1.2.5 隨時觀察輸液情況:在淺表靜脈輸液治療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液體有無外滲,針頭有無脫出等情況,避免藥液外滲或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痛苦,減少或避免輸液的疼痛。
1.2.6 拔針的處理方法:拔針前先撕去膠布,撕去膠布時應注意順著毛干生長的排列方向,一邊揭開膠布,一邊按壓相應的皮膚,只保留一條靜脈敷貼,看清針眼后先拔出針頭,再立即用干燥的棉簽壓住針眼,囑咐患者持續(xù)按壓3-5分鐘,避免按壓錯位導致皮下出血或引起疼痛。
1.2.7 心理護理:為減輕淺靜脈輸液帶來的痛苦,輸液穿此前應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由于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過去對穿刺疼痛的記憶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疼痛。因此,在輸液的過程中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是必要的[6]。為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提高患兒對疼痛的耐受程度,穿刺前,應用親切的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融洽的氛圍,盡量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可采用稱贊或表揚的口吻,提高患兒戰(zhàn)勝疼痛的信心。
1.2.8 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tài):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需要護理人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對患兒進行穿刺時,應提高穿刺成功的信心,不受外界的干擾,保持穩(wěn)定的工作情緒,規(guī)范操作,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減輕患兒淺靜脈輸液帶來的疼痛。
1.3 效果評價標準:采用口述評分法對減輕輸液疼痛的方法進行評價,在患兒穿刺成功輸液過程中,根據(jù)患兒對輸液時的反應以及根據(jù)疼痛感受的經(jīng)驗描述靜脈輸液的疼痛程度。
通過了解患兒輸液疼痛程度,200例患兒滿意有70例,輕度疼痛有40例,中度疼痛有60例,重度疼痛有30例,患兒的疼痛率為65%。
綜上所述,臨床上由于治療的需要,需要給患兒進行靜脈輸液,患兒常訴疼痛,由于害怕扎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的順利進行。為減輕患兒的痛苦,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護理干預對緩解小兒靜脈輸液疼痛的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大大緩解靜脈輸液過程中小兒的疼痛感,提高了滿意度,融洽了護患關(guān)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zhì)量,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在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還要不斷地實踐、摸索、總結(jié),提高護理技術(shù)水平,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和查對制度,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應有計劃安排輸液順序,嚴密觀察輸液情況,細心并耐心解釋,保證輸液治療順利進行,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1] 張愛萍,護理干預減輕靜脈輸液疼痛感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9):58-59
[2] 劉素品,減輕兒童靜脈滴注氨基酸疼痛的護理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5:42
[3] 高緒香,杜仕秀,白志芳,緩解淺靜脈輸液疼痛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24):440
[4] 李智生,崔玉芹,減輕周圍靜脈輸液病人疼痛的幾點體會[J]工企醫(yī)刊,2005,6(18):64
[5] 商霞,靜脈輸液時減輕疼痛的方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9(7):150
[6] 宋幼君,陸梅,靜脈輸液引起疼痛的原因及其護理體會[J]中國護理雜志,2005,2(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