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疆錫伯族構建和諧民族關系之要因探尋

        2013-08-15 00:42:56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新疆

        關 偉

        (大連民族學院東北少數民族研究院,遼寧大連 116605)

        新疆錫伯族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西遷軍民的后裔,現主要分布在伊寧、察布查爾、鞏留、尼勒克、霍城、塔城、烏魯木齊等縣市,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新疆共有錫伯族人口42,790人,其中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是錫伯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約有2萬人。在將近250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yōu)楸Pl(wèi)西北邊疆、建設邊疆和傳承民族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特別是與當地各民族建立了和諧、友好的民族關系。作者2010年分別在新疆伊犁地區(qū)和烏魯木齊市對各民族各行業(yè)各年齡段人員150人,以及對大連民族學院和大連理工大學的新疆籍50名學生進行了共200份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錫伯族被訪者認為本民族能夠與其他民族和諧相處的占93.4%,其他民族認為能夠與錫伯族和諧相處的占95.8%。由此可見,在新疆生活了近250年的錫伯族在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方面成績顯著。究其要因有四大方面:歷史基礎因素、政治制度因素、經濟發(fā)展因素和文化教育因素。

        一、歷史基礎因素

        新疆錫伯族在歷經近250年滄桑歲月中,一直與當地各民族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其要因之一是他們與當地各民族在反侵略反壓迫、戍守邊疆、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中并肩作戰(zhàn),在建設邊疆、發(fā)展邊疆的過程中同甘共苦而凝結成唇齒相依關系的堅實歷史基礎。

        1.與各民族并肩作戰(zhàn),反侵略、反壓迫

        1762年,清朝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統(tǒng)轄天山南北的行政事務和軍事防護。為了加強新疆的防務,清朝政府相繼從東北和內地陜甘等地調滿洲兵、綠營兵、索倫及達斡爾官兵移居新疆。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4月,清政府抽調錫伯精壯官兵1020名,連同眷屬共3275人從盛京遷徙伊犁戍邊。1765年7月,包括路途中降生的嬰兒和從原籍自愿跟隨而去的男女,實際到達伊犁的官兵及家眷共5050人[1]。伊犁將軍將錫伯軍民編制成錫伯八旗為八牛錄,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錫伯營。從此,錫伯族軍民與同時戍邊的滿、達斡爾、鄂溫克等各族官兵團結一致,駐守卡倫、換防臺站、巡邊巡守,先后平定張格爾叛亂,粉碎“蘇丹汗國”的分裂陰謀,抗擊英國、沙俄等殖民者的侵略,平息哈密叛亂,參加三區(qū)革命,成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安全的堅強力量。

        1912年新疆爆發(fā)了由革命黨人、伊犁新軍統(tǒng)領楊攢緒領導的反對封建壓迫的武裝起義。錫伯族人民不僅在物質上大力支持由各民族組成的義軍,并有二千多錫伯族士兵參加戰(zhàn)斗。戰(zhàn)斗中有二百多錫伯族官兵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譜寫了錫伯族人民擁護民主共和、反對封建帝制的英雄詩篇。1944年9月,伊犁、塔城、阿勒泰各族人民起來反對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這些地區(qū)的錫伯族知識分子、青年、農民紛紛參加新建立起來的三區(qū)民族軍。150名錫伯族青壯年和知識分子組成“錫伯族獨立騎兵連”。這支隊伍經過四、五個月的訓練就投人激烈的戰(zhàn)斗。1945年5月,在有名的永集湖、八家戶、精河三大戰(zhàn)役中,“錫伯族獨立騎兵連”配合各路部隊,粉碎了幾倍于民族軍兵力的國民黨部隊的進攻,榮獲“英雄連”的稱號。

        2.興修水利、屯田開墾,支援各民族發(fā)展農業(yè)

        新疆錫伯族不僅在參加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中與各民族人民同仇敵愾,在建設家園的過程中也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駐伊犁河南岸以后,錫伯族引用綽合爾渠水耕種萬余畝,糧食初步達到自給。清政府收復伊犁后,錫伯族按清廷“裁兵分屯”制度,興修水利,擴大耕地屯田,“每年納糧十二至十八擔不等”[2]。嘉慶七年(1802),西遷錫伯族人口增到7000名。舊綽合爾渠之“渠北地隘,慮在無田,渠南阻崖,患在無水”[3],無法擴大耕地面積。為擴大農業(yè)生產,錫伯營總管圖伯特根據軍民的建議,決定在原綽合爾渠以南開一條新渠,在察布查爾山口南引伊犁河水,從崖上鑿渠。由于軍民齊心合力,400名勞動力經過6年多的時間,終于嘉慶十三年(1808)完成深1米、寬1.2米、長200里的人工開鑿之大水渠,時人稱“錫伯渠”(即“察布查爾布哈”)。大水渠挖成后,又開墾出7萬畝荒地為良田,耕地達到10萬畝[4],《大清會典事例》中描述當時情景為“錫伯部落官兵人等,專意務農,生計充裕”[5]。1870年后,錫伯族軍民在塔城、博爾塔拉等地修水利,造良田,均建立了業(yè)績。錫伯族的豐衣足食生活,使其他民族也從中受益。

        錫伯族軍民在開挖察布查爾大渠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一批錫伯族的水利專業(yè)人才。他們積極幫助各地區(qū)興建一系列的農田灌溉工程,先后開鑿出皇渠、阿布德拉渠、哈爾博戶渠和錫伯渠,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如派技術人員泰文太協助滿營興修水利工程[6],這為錫伯族與當地各民族建立友好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察布查爾大渠同南山腳下的維吾爾屯田村莊相鄰,因此造福了維吾爾族的子孫后代,為此后錫伯族和維吾爾人民之間建立深厚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蘇丹汗國”(1867-1871年)統(tǒng)治伊犁期間,反動者強迫錫伯族信仰伊斯蘭教,當即遭到拒絕?!疤K丹汗國”統(tǒng)治者欲將錫伯族全部消滅,駐扎在南山腳下的維吾爾族托庫拉克上伯克(首領)得知這一信息后,立即帶領軍隊與當地農民一起前往阻止,并表示:錫伯族荒年里借給我們糧食,引渠水為我們灌溉,如果要消滅他們,我們將與你們拼到底[7]。終于阻止了一場屠殺,自此,錫伯族與維吾爾族的關系變得更加友好。

        除了興修水利,錫伯族還為相鄰的滿族、察哈爾、索倫營和塔爾巴哈臺等地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嘉慶十七年(1812),清廷軍機處專門提出滿營應仿錫伯營之例,自行建房,以“自耕自農”、“自耕自食”[8]。并令伊犁八旗兵“應按照駐防錫伯之制”實行屯田[9]。此后在伊犁旗屯,進而在全疆范圍內形成了屯墾熱潮。興修大渠和屯墾使錫伯族與其他民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并建立了互助互幫的緊密關系。

        1954年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成立后,這種緊密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錫伯族農民與維吾爾族農民一起主動為牧區(qū)的哈薩克族牧民建立了糧食基地和飼料基地,并組織有豐富生產經驗的錫伯族和維吾爾族農民指導牧區(qū)的生產,為牧民修建一千多間;農業(yè)區(qū)發(fā)生蟲災時,牧區(qū)的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牧民主動幫助災區(qū)的錫伯族農民撲滅蝗蟲;錫伯族居住區(qū)的阿帕爾水渠被大雨沖垮時,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牧民連夜幫助搶修,使數萬畝麥田免遭災害;漢族干部和群眾幫助少數民族培養(yǎng)現代技術人員;日常生活中各民族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的事例比比皆是[10]。

        二、政治制度因素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1954年,新疆伊犁建立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民族干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與民族區(qū)域自治相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實施,不僅體現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則,也為少數民族地區(qū)和人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自主決策權,同時為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提供了政治保障。

        1.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民族干部

        從自治縣成立之初起,縣委、縣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視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制定了“積極培養(yǎng)、大膽提拔、放手使用”的方針,有計劃地選拔少數民族到中央黨校、中央民族學院、西北民族學院等處學習,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纳贁得褡甯刹俊W灾慰h首屆人民代表大會的100名代表中,錫伯族占36名,其他各民族均有代表,使自治縣各族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平等和當家作主的權利[11]。

        各民族干部作為自治縣的中堅力量,在縣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向各民族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繁榮進步的現狀,并進行民族團結的教育,使各族群眾懂得“三個離不開”和民族團結是發(fā)展自治縣各項事業(yè)的關鍵。同時,大力宣傳黨的宗教政策,使黨關于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基本觀點、基本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2.制定和完善與民族區(qū)域自治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人民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注意兼顧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在促進發(fā)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首位,依法建立基于歷史與現狀的民族間相對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如縣委、縣人民政府為了吸引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促進自治縣的經濟發(fā)展,制定了《關于引進人才、資金、技術,開展橫向經濟聯合的優(yōu)惠政策》;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型企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政策措施,改善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促進中小微企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縣政府根據察布查爾縣實際,制定了《察布查爾縣支持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又如近年隨著城市化進程腳步的加快,察布查爾縣發(fā)布《察布查爾縣加快推進城市化建設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到“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規(guī)劃先行,分步實施’,以提升城市建設品味、城市居住品質、城市綜合功能、城市管理水平為目標,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為原則,高起點完成縣城總體規(guī)劃修編,科學編制縣城控制性詳規(guī),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企業(yè)資金、民營資本積極參與自治縣房地產開發(fā)及危舊房(棚戶區(qū))改造,打造伊犁河谷最優(yōu)美的生態(tài)和人居環(huán)境,實現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痹偃鐬榱舜_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堅決打擊“地溝油”產業(yè)鏈,針對食用油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餐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整治食用油市場,發(fā)布了《自治縣食用油市場專項整治方案》(察布查爾公眾信息網)。一系列有利于自治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fā)展的政策和措施,讓各族人民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充分感受到民族和諧的有益之處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3.消除影響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的主要不利因素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自建立以來,各級政府切實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結合當地實際,采取各種形式對當地群眾進行深入持久的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教育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的教育,增強各民族自立、自主和民族平等意識;宣傳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艱苦奮斗、共同開發(fā)建設的歷史,展示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新面貌,增強各族干部群眾對黨和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經濟基礎因素

        經濟發(fā)展是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的物質基礎,加快發(fā)展,增強經濟實力,可以為促進和諧的民族關系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西遷的錫伯族定居伊犁河南岸察布查爾之后,以剛毅、頑強、勤奮的堅強意志開辟了美好家園,與各民族一起為邊疆的經濟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察布查爾自治縣建立后,縣委、縣人民政府率領全縣各族群眾,不斷加強社會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極大地改善了城區(qū)道路、水電、通信環(huán)境,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各項社會事業(yè)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A設施的日趨完備為第一、二、三產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

        由于清朝年間修渠屯墾,在農業(yè)經濟方面已經打下了的良好基礎。新中國成立后,錫伯族人充分發(fā)揮善于耕種的優(yōu)勢,使農業(yè)生產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等為主,還種植胡麻、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以及甜菜、煙草、大麻、棉花等經濟作物。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在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科學種田的同時,為了改變少數民族地區(qū)貧窮落后狀況,制定加快發(fā)展、增強經濟實力的各項方針和政策,逐步把經濟發(fā)展重點轉向發(fā)展第二、三產業(yè)。到2010年已經形成的特色產業(yè)中,工業(yè)企業(yè)有山鑫煤業(yè)、金龍水泥、湘伊水泥制品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yè)有米泉米業(yè)、沁源油脂、天佳糧油、正元棉業(yè)、玖牧草業(yè)、巴口香肉業(yè)、山銀哈達鹿業(yè)、麥科特乳業(yè)等。第三產業(yè)的重點放在則發(fā)展旅游業(yè)上,先后建成了烏孫山白石峰景區(qū)、伊犁河清水灣風景區(qū)和國家AAAA級景區(qū)——錫伯族民俗風情園,更有靖遠寺、圖公祠、烏孫古墓、海努克古城、銀頂寺遺址等名勝古跡。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04億元;第一產業(yè):11億元,49.9%;第二產業(yè):5.09億元,23.1%;第三產業(yè):5.94億元,27%。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1.15 億元[12]。

        在促進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全地區(qū)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這團結奮斗的過程中,各族人民互相交往,互相幫助,不僅達到共同繁榮,而且更好地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和諧關系。

        四、文化教育因素

        民族文化教育對于改善、加強、發(fā)展民族關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民族之間的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具有促進作用。

        錫伯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教育,早期在大興安嶺地區(qū)過著群居生活時,為了適應嚴寒環(huán)境,不斷與大自然作斗爭,在長期游獵和游牧的過程中,通過騎馬、射箭、摔跤、叼羊、賽馬、打圍、漁獵等活動,既培養(yǎng)了錫伯族人的勇敢精神,同時也練就了錫伯族人的勤勞和智慧,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頑強堅韌的民族性格;遷徙至平原地帶后,產生方式轉變成以農業(yè)為主,在共同的生產過程中,養(yǎng)成善于合作、團結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并逐漸形成了獨具自身民族特點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新中國成立后,錫伯族更加重視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受教育水平處于全國的領先水平,是錫伯族與新疆各民族建立和諧的民族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1.堅守禮儀道德觀念

        首先,錫伯族人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特別強調要尊敬老人、愛護婦女。如體力勞動方面有明確的男女分工:男人從事較繁重的田間勞作,女人則主務家內勞動;男子上了五旬,被認為已到了老年,一般就要脫離田間勞動,只在家里做家務活,如帶孫子、喂家畜等,如果經常下田間勞動,就要受人非議。其次,錫伯族人注重對兒童進行勞動道德觀念的教育和培養(yǎng)。在錫伯族社會里,孩子長到三四歲,長輩就開始通過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灌輸有關知識,尤其注重教育他們勞動是人類生存之本,培養(yǎng)孩子樹立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道德觀念。再次,錫伯族自古就有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如在舊時種田,往往三五戶自愿組成互助組,有的出農具,有的出耕畜,有的出種籽,有的出力氣;收成后,不管勞力強弱和貢獻大小,收獲物都要平均分配,甚至對貧弱或負擔重者還要予以優(yōu)待,人們對此從不會有何異議;每當人們蓋新房,尤其是封頂時,鄰里街坊都會自愿前來協助,婦女們還自愿制作發(fā)面餅,攜新鮮蔬菜前來準備飯菜。在這種場合如果有人偷懶,便會遭到眾人的一致譴責。這種互幫互助的道德觀念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倫理精神的生動體現。

        另外,在人際交往中,熱情待客、說話和氣也是錫伯族人的道德要求,凡是說話粗魯或生硬者將處處受到指責和議論。

        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錫伯族具有獨特的倫理意識。錫伯族人對保護水源,各地都有明文規(guī)定。譬如,不準牛、馬、豬、禽跑進水渠喝水和亂撒屎尿,嚴禁把垃圾倒到水渠里或水渠旁,不準挖水源泥土等。此外,長輩們還教育兒童不能往水里撒尿,錫伯族人這種保護水源、愛護水源的環(huán)境倫理意識,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積極意義。

        可見,錫伯族人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處處講究倫理秩序、強調道德規(guī)范,無論是個人、家庭、團體組織,甚至整個民族,無不受到這種倫理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及其制約。

        2.堅持教育為本觀念

        錫伯族遷至新疆后,既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并尊重不同的生活習慣,又慷慨地傳授既有的生產技能和生活本領,所以在經濟發(fā)展、文化積淀方面都不落后,這與錫伯族自古以來就十分注重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錫伯族人口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和質的飛躍,……文盲、半文盲率為全國最低,與其相關聯的科學技術人員的比重也較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錫伯族婦女教育水平較高,其文化素質的各項指標無論與新疆平均水平相比,還是與全國各民族比較均處于領先的地位?!保?3]

        3.充分發(fā)揮語言天賦

        西遷到新疆伊犁地區(qū)的錫伯族,由于居住相對集中,基本上保持了自己本民族的語言——錫伯語。同時環(huán)境的變遷及與漢、維、哈、回、蒙等各民族的雜居錯處,使錫伯族具備了一種語言天賦,很多人兼通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和蒙古語,新疆錫伯族被稱為是自然造就的翻譯家,順暢的交流使他們與當地各民族之間風俗習慣、節(jié)慶禮儀、文學藝術等的相互理解不斷加深,增強了民族之間的團結和睦和相互尊重。

        4.尊重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qū),宗教信仰在各少數民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錫伯族也同樣擁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早期信仰屬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后來因為不斷遷徙,因此吸收了不同的外來文化,如信奉薩滿教、喇嘛教,崇拜“關公”等。盡管錫伯族與其他民族各自信奉宗教不同,但同樣具有宗教信仰的習俗,因而也拉進了彼此的距離。

        在日常生活中,錫伯族尊重其他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種習俗,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疆錫伯族的生活習慣與其他民族日趨相同?,F在,錫伯族人開的飯館經常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的客人光臨。

        正是由于以上四方面要因,使得錫伯族在新疆定居后的近250年里,能夠與當地各民族建立了團結互助、和諧共榮的民族關系。

        [1]吳元豐,趙志強.錫伯族西遷概述[J].民族研究,1981(2):22-29.

        [2]祁韻士,松筠.西陲總統(tǒng)事略:卷7:旗屯[G]∥賀靈,佟克力.錫伯族古籍資料輯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263.

        [3]谷苞.新疆歷史人物[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82.

        [4]《錫伯族簡史》編寫組.錫伯營總管檔房事宜∥錫伯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5]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78[G]∥賀靈,佟克力.錫伯族古籍資料輯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250.

        [6]賀靈,佟克力.錫伯族史[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203.

        [7]金琳,王剛,金永輝.清代錫伯營戰(zhàn)跡片斷摘記[G]∥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文史資料:第二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2005:62.

        [8]佟加·慶夫.西域錫伯人[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504-505.

        [9]遼寧民族研究所.錫伯族史論考[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86:214.

        [10]《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概況》編寫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概況[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8-41.

        [11]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619.

        [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2011新疆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1:55.

        [13]葛豐交,永梅蘭,鋒暉.錫伯族人口文化素質淺析[J].新疆大學學報,2005(3):86 -90.

        (責任編輯 王莉)

        猜你喜歡
        新疆
        走進新疆
        國畫家(2022年2期)2022-04-13 09:07:46
        在新疆(四首)
        四川文學(2021年4期)2021-07-22 07:11:54
        新疆和靜高級中學簡介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懷念新疆
        懷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絲綢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最新露脸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av天堂手机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色 |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蜜月|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码专区| 精品乱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青青草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夫妻自拍av| 久久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亚洲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男人阁久久| 免费在线国产不卡视频|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精品久久综合亚洲伊人| 日本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三区二区一区| 双腿张开被9个男人调教| 无码国产精品第100页| 中文字幕文字幕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高清中文 | 91九色精品日韩内射无| 日本成本人片视频免费|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女主播福利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