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南京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主要講述了外省貴族后裔——拉斯蒂涅在巴黎求學并逐步受到巴黎社會熏染而發(fā)生蛻變的故事。該作品以拉斯蒂涅的蛻變歷程為主線,以高老頭的悲劇命運為副線,同時安排了鮑賽昂夫人、伏脫冷等人物作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角色。本文認為以上四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意涵。
小說開始,法學生拉斯蒂涅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處境。然而被巴黎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熏染后,他萌發(fā)了借上流社會貴婦為晉身之階的念頭。這標志著青年人已經(jīng)不再純粹。其后,他又向貴婦表姐鮑賽昂夫人學到了“毫不留情地打擊別人以達到欲望的最高峰”的處世哲學,也了解了“法律跟道德對有錢的人全無效力,財產(chǎn)才是金科玉律”的社會本相。[1]這些進一步?jīng)_擊著拉斯蒂涅做個本分人的想法,刺激著其對金錢的渴求。在成功博取銀行家妻子德·紐沁根太太(但斐娜,高老頭的小女兒)的好感后,他便盤算起“教她控制她的丈夫……幫我發(fā)一筆大財”。[2]青年貴族的善良逐漸消釋,野心與邪念卻不斷滋長。雖然作為貴族的道德感,他對具有神圣父愛的高老頭心生同情,但并未促使他跟高老頭不肖的女兒分道揚鑣。他繼續(xù)追逐但斐娜,達到融入上流的目的。如此,青年拉斯蒂涅一步步走向蛻變。
然而,對青年人的價值觀影響最大,促使其徹底看清社會本質(zhì),完成從貴族后裔向資產(chǎn)階級化的青年野心家轉(zhuǎn)變的是接踵而來的三件事:伏脫冷遭出賣被捕,鮑賽昂夫人情場失敗隱居鄉(xiāng)下,高老頭悲慘離世。在這三件事中,金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米旭諾小姐出賣伏脫冷是為了從偵探那兒獲得三千法郎,阿瞿達公子拋棄鮑賽昂夫人是為了羅什菲德小姐的一大筆嫁妝,而高老頭在孤獨與痛苦中死去是因為他已被榨取干凈。三件事中,對拉斯蒂涅心靈完成最后一擊的是高老頭的死。高老頭為女兒傾其所有,重病期間變賣家當為女兒還債,甚至彌留之際還念叨著掙錢彌補女兒們的虧空。然而女兒們最終沒來看望父親,甚至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目睹了“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3]的社會現(xiàn)實,拉斯蒂涅再無美好的幻想。他領(lǐng)悟到上流社會是個被金錢侵蝕得體無完膚的地方,但自己已經(jīng)無法自拔。他對好友畢安訓吐露肺腑:“朋友,既然你能克制欲望,就走你平凡的路吧。我入了地獄,而且得留在地獄?!保?]葬完高老頭,他向社會爆發(fā)出了“拼一拼”的宣言。
從擁有純潔心靈和高雅習慣的貴族后裔,到欲火炎炎的資產(chǎn)階級化的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完成了他的“學習”,實現(xiàn)了思想和身份的轉(zhuǎn)變。正如吳文遠所指出的,拉斯蒂涅“墮落的過程,反映了金錢對青年的腐蝕和貴族階級必然衰亡的歷史趨勢”。[5]
小說中,高老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對兩個女兒的愛。自作品問世,就一直有評論家對其父愛做各式的闡釋。對于女兒,高老頭是毫無保留的。只要女兒需要,他就可以獻出一切。從女兒小時候起,他就滿足她們所有的需要——即便是最奢侈的欲望。女兒長大了,高老頭給她們每人一大筆陪嫁,希望她們能嫁得好并能快活一輩子。同時,在高老頭眼中,女兒們是最優(yōu)秀的?!盁o價之寶的女人,夜鶯般的聲音,生得像天仙一樣”[6]便是他對女兒的評價。
從教育的視角看,高老頭對女兒的愛可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但是,巴爾扎克塑造這一形象的初衷卻不是批判其教育的失敗。巴爾扎克在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對該藝術(shù)形象評價道:“一種充滿巨大力量的感情,無論是災難、痛苦、或不義,任何東西都不足以破壞這種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父親,他無異于一個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保?]字里行間不難揣度,巴爾扎克心中的高老頭是偉大神圣的。
那么,作者給具有偉大神圣父愛的高老頭設置悲慘的結(jié)局,便無疑是在控訴了。作者借高老頭的遭際控訴被金錢異化的社會中家庭倫常的喪失。高老頭在彌留之際說出了痛徹心扉的話:“你給他們生命,他們給你死。你帶他們到世界上來,他們把你從世界上趕出去。”[8]這里用了“他們”而非“她們”,作者顯然不只在批判高老頭的兩個女兒,而是在審判資產(chǎn)階級所有忘恩負義的“白眼狼”。資產(chǎn)階級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促使道德淪喪、善惡顛倒。金錢扼殺了親情,擊潰了倫常,扭曲了人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里寫道:“資產(chǎn)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guān)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guān)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guān)系?!备呃项^的悲劇命運,正是傳達了類似的思想。
小說中,鮑賽昂夫人出場時頗為風光。她是貴族社會的領(lǐng)袖,她的府邸是圣日耳曼區(qū)最熱鬧的地方。在上流社會的圈子里,鮑賽昂夫人被貴族的光環(huán)包圍著,自命高雅,卓爾不凡。其實,小說中上流社會的貴婦大抵如此。鮑賽昂夫人的好友德·朗熱公爵夫人認為:“社會就是一個泥坑,我們得站在高地上?!保?]這些貴婦恬然地認為自己腳下是高貴的凈土。
然而,鮑賽昂夫人終究是腐化社會的一員。她逃脫不了被男人玩弄、控制的命運。她表面上保持著高潔的情操和獨立的人格,但在感情上卻是被動的——他被阿瞿達控制著。她對社會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和較為理智的解讀,如他教育表弟“你得以牙還牙對付這個社會”,“你越?jīng)]有心肝,越高升得快,你得毫不留情的打擊人家,叫人家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做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欲望的最高峰”。[10]但這些精明的論調(diào)并不能彌補其情欲上的弱點。他開導拉斯蒂涅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的底細時一定要藏匿真情,自己卻不曾躬親實踐。她在與花花公子阿瞿達交往的三年中付出真心,以致不惜怠慢所有拜訪者,將兩點至四點的時間留給他們的二人世界。然而,這位葡萄牙“最有名最有錢”的貴族最終還是為了金錢拋棄了她。聲色犬馬的社會背景下,為情夫所棄是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然而,鮑賽昂夫人出于貴族的高傲心理,認為自己無法再立足于上流社會,所以選擇退隱鄉(xiāng)村。幾乎同時,德·朗熱公爵夫人也遭遇了情變,在“作最后的努力,萬一失敗,就進修道院”[11]。
最顯赫的貴婦最終都遭遇情變,作者的用心便不言而喻。上流社會貴族婦女的衰敗已成必然。雖然她們自命清高,但隱藏在光艷亮麗背后的骯臟齷齪終究會釀成苦果,而在這個過程中金錢起著強效催化劑的作用。小說通過以鮑賽昂夫人為代表的貴婦的悲涼結(jié)局,揭示出腐化縱欲的貴族婦女在金錢面前不可遏止的歷史性衰敗。
伏脫冷諢名“鬼上當”,是苦役犯、強盜頭子,他代表了社會底層的反抗者。然而,他不僅僅是一個暴徒,更像一個深謀遠慮、膽略過人的將軍。一般的強盜,往往是迫于生計而走上殺人掠貨的道路,而伏脫冷卻主動和社會對著干,和整套政法制度、道德倫理正面交鋒。伏脫冷見解深刻犀利,手段陰險毒辣。他對社會的認識使拉斯蒂涅暗嘆,也讓讀者震驚。他奉行的是,“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鉆進去。清白老實一無用處……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風行的是腐化墮落……人生就是這么回事。跟廚房一樣腥臭。要撈油水不能怕臟手,只消事后洗干凈……”[12]在他這里,法令條例成了一紙空文,他有自己的世界觀和處事原則。他制定的殺人獵錢計劃陰險殘忍,卻讓人不得不承認其天衣無縫和干凈利索,若非被出賣,則事情完全按照其計劃發(fā)展。
可以說,伏脫冷是整部作品中將社會看得最清晰的角色。有論者指出:“他對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關(guān)系的透辟認識,不是泛泛停留在抽象的理論上,而是具體深入到五花八門的卑劣手段上。上流社會的鬼蜮伎倆他洞若觀火,社會底層的各類花招他了如指掌,而且專愛把社會上丑惡的把戲戳穿了給人看?!保?3]這樣一個形象,正是作者苦心孤詣創(chuàng)造出來的。上流社會的鮑賽昂夫人之徒不會愿意將社會的隱藏在金銀珠寶下的骯臟丑惡毫無保留地說出來,而且未必能看清這社會全部的丑惡。伏脫冷把這些丑惡的把戲一一戳穿,對社會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抨擊。雖然這一形象因其近乎全知全能而有失真實,但他很好地擔當了作者的傳話筒,讀者在其唾罵中最大限度地看清了那些或顯露或隱藏的社會丑態(tài)。因此,伏脫冷雖然不是主角,卻在作品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一個精明強悍的反抗者與冒險家,最終因三千法郎被人出賣。其結(jié)局進一步強調(diào)了金錢至上的社會本質(zhì)。
這四位主要人物形象特征鮮明,意涵豐富。圍繞著他們,一出出故事相繼在兩個舞臺上演繹。四位人物的遭際,都或輕或重反映出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金錢對人性的扭曲和對社會倫常的踐踏,體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
[1][2][3][4][6][8][9][10][11][12]巴爾扎克.高老頭[M].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5]吳文遠.論拉斯蒂涅性格的形成過程[J].泰安師專學報,1996(3).
[7]蘇成全.巴爾扎克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0:121.
[13]方柯.伏脫冷形象實質(zhì)辨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