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黛音
(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關于政府和國家的起源,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頗為流行的便是契約論思想。契約論的基本論點,把國家的產(chǎn)生說成是人們相互之間或人民同統(tǒng)治者之間相互訂立契約的結果,即國家是共同協(xié)議的產(chǎn)物。這種學說既說明國家起源的必要性,又說明國家內(nèi)部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關系的合理性。這是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最有影響的關于國家起源的學說。契約論思想在古希臘就有萌芽,后來經(jīng)過哲學家們的完善成為最為盛行的學說之一。代表人物有格勞秀斯、斯賓諾莎,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國的盧梭等。
契約論在17至18世紀開始盛行,其中洛克的國家契約論更具代表性?!叭魏稳朔艞壠渥匀蛔杂刹⑹苤朴诠裆鐣姆N種限制的唯一方法,是同其他人協(xié)議聯(lián)合組成為一個共同體……凡是脫離自然狀態(tài)而聯(lián)合成為一個共同體的人們,必須被認為他們把聯(lián)合成共同體這一目的所必需的一切權力都交給這個共同體的大多數(shù)?!雹俾蹇苏J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由于人們對于自己的理性也就是自然法認識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必然導致糾紛和暴力的產(chǎn)生,在沒有法律的情況下,人民缺少戰(zhàn)爭爭議的尺度。為了克服自然的缺陷,保護財產(chǎn)權,相互訂立了契約,放棄了自己懲罰他人的權利,交給中間人從而產(chǎn)生了政府和國家。他和盧梭相比沒有激進的人民主權主義,與霍布斯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他認為人民讓渡的僅僅是懲罰他人的權利,并非全部權利。契約論因在19世紀受到嚴重批判而走向衰弱。
黑格爾認為契約是指個人可以通過自由訂立協(xié)定而為自己創(chuàng)設權利、義務和社會地位的一種社會協(xié)議形式。由于任何契約的簽訂都是自由意志的產(chǎn)物,至少在訂立協(xié)定的形式上是自由和平等的,即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因此在契約社會里,人們之間的互相關系則是建立在自由合意的契約關系基礎上的,人們主要依靠契約關系來調(diào)節(jié)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這一社會調(diào)節(jié)機制本身就具有法治化的自覺性、非人格性和規(guī)約性。契約關系的核心是共同意志,是在共同意志之下的財產(chǎn)所有權交換。契約首先是一種人際關系,契約各方保持各方的自由權利,具有“共同意志”,是一種平等的交換關系。通過契約,我不僅可以通過實物和我的主觀意志占有財產(chǎn),而且同樣可以通過他人的意志,也就是在共同意志范圍內(nèi)占有財產(chǎn)。而“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xiàn)實——是作為顯示出來的、自知的實體性意志的倫理精神,這種倫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且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雹诤诟駹査斫獾膰沂莻惱砭竦恼胬硇源嬖冢捎谒麑乙暈榕c個性相對應的普遍性,故事實上隱含著以普遍性消除乃至吞噬個別性這一集權主義思想傾向?!皣揖哂兄苯蝇F(xiàn)實性,在現(xiàn)實中的國家本質上是個別國家,不僅如此,它是特殊國家?!雹酆诟駹栍謱⑦@種真理性存在的國家對應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普魯士政府的國家哲學,成為普魯士政府辯護的國家哲學。
對黑格爾的國家學說不能持簡單化的態(tài)度,其中包含著許多值得注意的重要思想內(nèi)容。在《法哲學原理》第267節(jié),黑格爾使用了“真正的政治國家和國家制度”及“作為制度的國家”的概念。它們表示國家的客觀實體或國家的有機組織,即廣義的政府。它被黑格爾理解為一種狹義的國家。黑格爾的完整意義上的“國家”,作為倫理發(fā)展的一個階段,表示倫理的整體。它包括“政治國家”,但在外延上比“政治國家”大。這兩種“國家”的區(qū)分雖然有時模糊不清,但基本輪廓還是清晰可辨的?!罢螄摇笔呛诟駹栒嬲龂腋拍畹暮诵牟糠帧>推渥鳛闄嗔C構來說,它無疑來源于馬基雅弗利的國家概念。但它與馬基雅弗利的國家概念又有所不同。黑格爾把“政治國家”看做中介體系。他用生命有機體來比附“政治國家”的組織,把有機性作為它的本質特征。這種有機性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第一,國家最高權力的三個部分的劃分及其相互關系是有機的。第二,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在政治上組織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人民作為“等級要素”結合進政治國家,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國家內(nèi)的任何特殊部分,都被視為國家有機體的器官,個人、社會集團和社會組織,都是這個有機體的細胞。它們的存在以整體為基礎和前提,并共同趨向于整體的目的。經(jīng)過黑格爾的改造之后,“政治國家”的本質便不再是赤裸裸的權力,而是有機性了。
說黑格爾的國家學說是西方國家學說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新,不僅在于他使用了辯證邏輯的方法,力圖達到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還在于他所主張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有機結合的國家觀,是對長期流行的從自然法和社會契約的角度考察國家起源學說的一次深刻批判?他認為契約論并不能充分合理地揭示國家政治生活的本質及其內(nèi)容,具體如下。
第一,“盧梭所理解的普遍意志也不是意志中絕對合乎理性的東西,而只是共同的東西,即從作為自覺意志的這種單個人意志中產(chǎn)生出來的。這樣一來,這些單個人的結合成為國家就變成了一種契約,而契約乃是以單個人的任性、意見和隨心表達的同意為基礎的。”④由此可見個人不是純粹的單一存在,個人有其社會歷史規(guī)定性,個人總是生活在歷史中,并以被事先規(guī)定的身份參加到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由此個人參與社會契約活動的原初狀態(tài)是一個既往歷史規(guī)定的個人活動過程,而不是一個由單個人從純粹零開始的過程。契約活動是當事人可以隨意自由參加與退出的活動,但是國家政治生活卻并不是當事人能夠隨意參加與退出的生活,個人一開始就是以這個共同體成員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上,并存在于這個共同體中,是一個人的先在的倫理性規(guī)定,也是一個人文化意義上的自然規(guī)定性。
第二,契約是特殊的普遍性,具有特殊的排他性。這種排他性表現(xiàn)在,一方面,契約的解釋力與有效性范圍僅限于參加契約者之間,不能擴大到契約者之外。另一方面,契約的有效性在原則上不適用于那些未參加契約者,這樣達成的契約就不能保護未參加契約者。因此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契約論的解釋要獲得普遍有效性,就必須進一步引入所有社會成員的普遍參與,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制度設計兩個方面。
第三,契約的結果是或然的,但國家生活的政治正義秩序卻應當是必然的,因為唯有必然的才是正義的。在契約之下,也可以出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暴政,多數(shù)人的暴政從根本上侵犯了平等的自由權利這一政治正義基本價值精神,契約活動的形式必須以契約活動所承載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權利這一普遍必然性規(guī)定為內(nèi)容。政治正義是由其內(nèi)在平等的基本自由權利這一基本價值精神所規(guī)定的,并不由其外表形式?jīng)Q定。
理解黑格爾必須把他置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黑格爾主張君主世襲制,是當時資產(chǎn)階級普魯士政府的官方代言人,因此他所理解的國家觀是唯心的,他認為國家即當時的資產(chǎn)階級國家是神圣的、永恒的、絕對合理的真理,因此是不可推翻的。盡管如此,黑格爾的學說也有其相當?shù)暮侠硇源嬖?,是西方思想史上閃耀的明星。
注釋:
①洛克.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館,2007:61.
②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2010:253.
③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2010:259.
④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2010:255.
[1]洛克.政府論(下篇)[M].商務印書館,2007.
[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商務印書館,2010.
[3]高兆明.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導讀[M].商務印書館,2010.
[4]郁建興.黑格爾對社會契約論的批判[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5).
[5]叢日云.論黑格爾的國家概念及其歷史意義[J].遼寧師大學報,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