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營口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 遼寧 營口 115000)
田徑教學曾在我國學校體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開展,體育選項制的實施,使得具有明顯競技體育特征的田徑運動逐漸被擠出體育教學范圍。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今的田徑課喪失了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因此,要改變田徑教學所面臨的困境,重塑田徑教學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就必須對田徑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
自從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后,學校體育有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許多體育工作者在認識上還存在偏差,在教學中主張“娛樂體育”的原則,學生想學什么就教什么,“健康第一”成了“快樂第一”,忽視了學生體質的提高和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致使極具健身實效,最能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勇敢拼搏優(yōu)秀品質的田徑課受到冷落,出現萎縮和滑坡。
田徑作為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受到非議最多的地方是這一項目所具有的競技性特征。田徑課堂教學過程重技術、輕能力培養(yǎng),教師從教案的準備到教學過程的實施基本是以技術學習和身體素質練習為主,忽視了田徑課程應該實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健康服務的課程目標。教學上以教授專業(yè)學生的方法來要求公共體育課學生,造成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理解、領會、模仿技術學習有困難。學生成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少,激發(fā)自我提高、自我學習的內驅力不足,練習上出現躲、逃現象,課堂氣氛難以活躍。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田徑課從內容到形式仍然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側重技術教學,練習內容相對單調,運動強度比其他體育項目大,競技色彩濃厚,教學上往往忽視了通過田徑運動對學生健身意識、健身能力和健身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田徑課趣味性和娛樂性的缺失,使田徑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體育教學效果的考核往往重視學生的技術評價和達標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全面鍛煉身體、掌握鍛煉方法、體育態(tài)度興趣與發(fā)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樣就造成一種狀況:有的學生認真練也無法及格;有的學生不用多練也能拿高分。在考評中,部分教師過分重視顯性的、定量的、近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忽視學生的體育價值觀、創(chuàng)造精神等隱性的學習因素,致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差的學生由于對田徑測試感到畏懼便不敢選擇田徑專項課,轉而選擇其他比較容易過關的體育項目。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是以田徑運動作為基礎而發(fā)展起來的。高校學生經常參加田徑項目的鍛煉,對促進他們的新陳代謝,協(xié)調神經系統(tǒng)與運動器官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以及其它內臟器官的功能具有特殊功效??梢匀姘l(fā)展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助于磨練意志品質;培養(yǎng)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競爭意識的優(yōu)良品質;培養(yǎng)健身意識、養(yǎng)成鍛煉的好習慣,實現終身體育的健康目標,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田徑選項課對自己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田徑選項課的吸引力。
田徑教學改革從形式來看,主要表現為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實質上這種改變是教師獲得新知識、新信息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影響田徑教學改革的關鍵性因素,它制約和決定著田徑教學改革的進程。因此提高教師教學的素質就迫在眉睫。注重田徑教學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盡可能做到每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有新知識、新感覺、新方法,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活動性、娛樂性的特點。用教師的樂教激發(fā)學生的樂學,只有這樣才能使田徑教學改革有效質性的突破,就能吸引學生留住學生,而煥發(fā)田徑教學生機便指日可待。
田徑教學教的應該是田徑,而不能僅僅是田徑運動競賽項目。田徑教學應包含以田徑文化為主線,田徑運動項目為表現形式,田徑運動競賽項目為推進力量,增進健康、培養(yǎng)運動興趣、獲取運動知識為目的的多元結構。田徑課應使學生了解田徑運動的鍛煉價值,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高職院校盡快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田徑運動教學評價體系,突破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單調性,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高職學生正確的評價田徑課程的效果和價值所在,努力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的田徑運動積極性和熱情,促進學生的健康水平提升和個體發(fā)展的整體提高。
[1]薛愛華.高職院校田徑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職教通訊,2005,(5).
[2]梁楚明.對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的思考[J].希望月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