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外語學院,長春 130118)
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語言的輸入過程是為了促進語言的有效輸出.口語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形式,在影響語言輸出的諸多因素中,情感因素居于首位.對于情感因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50年代,到60年代已經(jīng)成為外語教師和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Gardner和Lambert二人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動機和態(tài)度對語言學習的影響;Horwitz等人描述了多數(shù)學生學習外語所經(jīng)歷的焦慮狀態(tài).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證實情感因素對二語習得確實會產(chǎn)生影響.本文以大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旨在進行實證研究,利用問卷調(diào)查研究情感因素的影響在英語口語能力,以找出情感因素影響英語口語表現(xiàn),這些情感因素如何影響學生的英語口語,英語教師和學習者應采取何種措施來提高英語口語的教學和學習.作者希望目前的研究有助于英語教師的教學,同時也能幫助學習者克服情感因素的負面影響.
影響二語習得的情感因素有焦慮、抑制、動機、態(tài)度、性格、自尊以及移情,本文僅就對口語習得有較強影響的焦慮、動機、自尊和性格方面進行論述.
焦慮是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焦躁不安及害怕犯錯誤的一種心理表現(xiàn).在口語課堂環(huán)境下,學生往往擔心回答不正確,語言不流利,考試成績差等情況.就其作用而言,焦慮可以分為兩大類:促進型和妨礙型.第一種類型的焦慮是指當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威脅時,他們能夠勇于面對挑戰(zhàn),希望通過自身的加倍努力而取得好成績.對于這樣的情況,焦慮就成為了成績提高的動力;妨礙型焦慮是指學生自我意識較強,過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產(chǎn)生的一種不安心理.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中經(jīng)常處于被動,影響語言學習.
動機通常指學生為了滿足某學習愿望所做出的努力.Gardner和Lambert早在1972年就把動機分成工具型和綜合性型兩類[1].前者是指學習者為了一定的目標而學習,比如出國、找工作、過級考試等等.這種動機會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但是學習者在達到預期目標后就會停止學習;后者指學習者有與目的語文化結合的愿望.這樣的學習者不僅對語言本身有興趣,更喜歡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學習動機是二語習得中最關鍵的因素,對語言學習有著重要作用.
Arnold把自尊分為三種類型:整體型、情景型和任務型[2].整體型指總的自尊心;情景型是具體情景下對自我的評價;任務型與具體任務有關.自尊心強的學生,自信心就強,學習動機強,在課堂上勇于回答問題,表現(xiàn)積極,學習效率高;反之,語言習得就會受到強烈地抑制.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以上三種自尊心都會對口語表達起到積極作用,經(jīng)常得到表揚的學生語言記憶力增強,思維更加活躍,成績提高得更快,所以自尊心與口語表達呈正相關關系.
人的性格通常可分為內(nèi)向型和外向型兩種.Krashen認為,性格外向者能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從而能獲得更多的可理解輸入.而性格內(nèi)向者由于自我約束太多而很少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從而失去很多學習機會[3].單就口語學習來看,外向者在人際交往中表達出更大的熱情和信心,即使與外國人直接交流也不用擔心出錯,顯得比較大方;而內(nèi)向者不熱衷于社交,不善于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故不利于口語學習.
筆者對本院60名非英語專業(yè)2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問卷,問卷中包括20道單選題,請被調(diào)查者在符合自身情況的選項上畫對號.經(jīng)調(diào)查統(tǒng)計,其中有78%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外向型性格,并同意其性格對學習口語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其中,所有被調(diào)查者在口語學習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95%口語學習較好者焦慮程度較低,所有口語較差的學習者焦慮程度較高.這說明,焦慮對口語習得有很大影響,減少學習者的焦慮感,會看到他們更好的表現(xiàn).關于動機因素,大多數(shù)人認為工具性動機最重要,31.3%的人學習口語的動機是希望被社會接受,56.1%的學習者為了找到好工作,僅有12.6%的學習者有興趣學英語.這表明大多數(shù)學習者已意識到學習口語的重要性,并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通過以上調(diào)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情感因素確實對學生的口語學習產(chǎn)生了很嚴重的影響,如何使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口語中起積極作用應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1)減少學生焦慮感. 為了減少負面影響的焦慮,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將學生的語言焦慮降低到最低限度.首先,教師要謹慎和全面的糾錯.在一般情況下,學生不介意被糾正,重要的是如何糾正和以什么樣的方式得到糾正.此外,老師也應該接受不同的答案;其次,建立一個友好、和諧的環(huán)境.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討論問題和分享信息的機會,還可以提供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學生們會感到自信,使其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并參與有趣的活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在課堂應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要告訴學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犯錯誤,應盡量減少批評和營造課堂氣氛;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我們做什么,沒有興趣都無法進行.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綜合動機的學生表現(xiàn)比那些僅有工具性動機的學生突出.首先教師作為影響學習者口語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應該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性動機為目標,采取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復述故事、模仿、角色扮演和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其次,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口語能力的教材,便于理解,符合學生年齡的口語材料更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
(3)發(fā)揮情境,自主探究.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應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調(diào)動學生已有知識和多種感官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設計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促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過程既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也可以將新知識直接置于情景中進行教學,使學生更直接、主動地開展語言學習活動.目前較多的大學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生僅僅在英語課堂上才會有說英語的情感需要,走出課堂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也就不會有英語的意識.在課堂上我們創(chuàng)造生活場景來指導學生口語練習,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從“要我學”的情感取向過渡為“我要學”的情感取向,學生才會真正實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順其自然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情感因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對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促進認知和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口語學習中,英語是交流的載體,教學是師生交流思想和情感信息的過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學目的.
[1]Gardner,R.&W.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163.
[2]Arnold,J.(ed).Affective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