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春,王 健,周代全,季 冰,陳 霖,程 琳,胡珊珊,李曉明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放射科,重慶 400038)
切面解剖是研究正常人體不同方位切面上器官結(jié)構的形態(tài)、位置以及他們的相互關系的學科。隨著CT、MRI及超聲等診斷技術的發(fā)展,切面解剖學知識成為醫(yī)學影像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因心臟MRI掃描和CT三維重建所應用的切面解剖學知識的特殊性,在繼續(xù)教育和崗位培訓教學中,學員普遍反映很難掌握。因此,針對技師和診斷醫(yī)生這類特殊學員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困難,結(jié)合我多年專業(yè)和教學實踐總結(jié)如下。
技師學員在心臟MRI掃描崗位培訓中,感覺切面解剖學知識復雜,難以在心臟MRI掃描定位中應用,尤其是對變形的心臟幾乎是找不到解剖標志,反復定位也不一定能夠滿足診斷需要。面對這一教學難題,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是要掃描技師學員熟知地橫軸位、冠狀位和矢狀位等基本位置,根據(jù)解剖標志對定位線加以旋轉(zhuǎn)定位特有位置、包括兩腔心、四腔心、短軸位和斜位。比如在膈腳水平的橫軸位上,將定位線與椎體右側(cè)緣呈夾角30°且平行于室間隔掃描將獲得兩腔心,能夠顯示右心房、右心室或左心房、左心室,左心室流出道,可充分觀察房室關系、測量心室大小(長軸和短軸)評估心肌(前壁、下壁、心尖和心底)、測量心功能(舒張末與收縮末容積、射學分數(shù));在兩腔心基礎上,將定位線平行于瓣口與心尖的連線掃描獲得四腔心,能夠顯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間隔、室間隔、房室瓣和心肌(前側(cè)壁和心尖、心底),適用于觀察各種心臟疾病;在兩腔心和四腔心基礎上垂直室間隔將獲得短軸位,能夠在同一層面顯示同時顯示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能夠更好地觀察房室間隔、左心室肌壁(前、側(cè)、下和后壁)、右室流出道和主動脈根部情況;在四腔心基礎上平行于室間隔的心臟長軸位向頭側(cè)成任意角定位就獲得斜位,可以顯示大血管與心臟各房室關系??傊箤W員認識到: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兩腔心、四腔心和短軸位是心臟MRI掃描的基本位置,前三個主要用于定位、大體觀察心臟和周圍結(jié)構的形態(tài)及冠狀動脈成像基礎薄層圖像采集,后三者既可以定性的顯示心臟形態(tài)結(jié)構、又可以定量評價左右心室的收縮機舒張功能、測量各心腔大小和測量心肌厚度,甚至可以評價心肌活性,還可以通過電影成像動態(tài)觀察瓣膜開放和管壁、心室收縮和舒張情況等。斜位解剖則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因此,MRI技師學員只有掌握這些切面解剖學知識后才能根據(jù)臨床及疾病需要采集到符合診斷要求的圖像。
對于心臟CT的技師和診斷醫(yī)師學員而言,同樣面臨著MRI技師學員的困惑,解決問題的方法與MRI掃描培訓基本相似。對于CT技師學員而言,不存在定位問題,因為心臟CT圖像的采集只需要獲得薄層橫切面即可。CT技師和診斷醫(yī)生學員常窮于應對心臟復雜的切面解剖學知識,因為心臟三維立體結(jié)構的特殊性是沒有改變的;心臟疾病的診斷有賴于對解剖結(jié)構精確的顯示,因此后期各解剖切面的三維重建是不可或缺的;而這些均需要學員利用三維重建采用MPR(多平面重組)后處理技術在工作站上自己完成。我們把一些標準的成熟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成規(guī)程交給學員,學員只需照做即可實現(xiàn)目的。具體操作規(guī)程如下:在橫切面上平行于室間隔重建就可以獲得標準的心臟兩腔心切面一系列圖像,可以觀察左心房、左心室及二尖瓣和右心房、右心室及三尖瓣形態(tài)、結(jié)構、功能、心肌活性和瓣膜有無反流情況。在兩腔心的基礎上沿著瓣膜口貫通心房心室重建就可以獲得標準四腔心一系列圖像,同樣可以觀察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室間隔、心肌和四個瓣膜的開閉情況。在四腔心切面的基礎上垂直于室間隔從心底到心尖重建一系列心臟短軸位圖像,主要用于左右心室結(jié)構和功能評估。同樣道理垂直于舒張期的二尖瓣或三尖瓣、收縮期的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獲得各瓣膜短軸圖像,測量瓣口的快放面積及直徑,用于瓣膜狹窄程度的評估,相反則可以評估瓣膜關閉不全時的反流情況。另外可以利用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成像)和VRT(容積再現(xiàn))對冠狀動脈進行立體顯示。
總之,要應用好心臟的切面解剖學知識,需要勤學苦練,而且要講求方法。要充分認識到,無論對心臟影像的診斷醫(yī)師還是技師學員而言,全面掌握和熟練應用心臟切面解剖是其執(zhí)業(yè)生涯中的第一步。
[1]段先華,吳小俊,夏德深.帶標記線的心臟MRI圖像分割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24(7):295 -297.
[2]段先華.心臟 MRI圖像快速分割方法[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7,24(11):37 -40.
[3]孫宏亮,王 武,等.心臟 CT研究進展[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9,23(1):5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