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嵬
(臺州學院 體育科學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體育舞蹈又可以稱之為國際標準交誼舞,是利用人體的形體動作作為一種介質、手段,再借助活力四射的韻律和音樂,借以表達人自身情感的形體活動[1]。體育舞蹈是一項將藝術、音樂、服飾、體育和舞蹈等幾大項目融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可以說體育舞蹈是力與美的結合而造就的完美項目[2]。體育舞蹈有其獨特的魅力,也正是這種獨特的魅力,才能吸引無數的傾慕者去學習它。隨著人們對藝術的追求的熱情不斷提高,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體育舞蹈了。高校作為年輕人的天堂,他們是最容易,也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體,所以,體育舞蹈在高校開展的也是如火如荼。然而目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過分注重學生在體育舞蹈表演過程中的技巧展現,而忽略了學生的藝術表現。所以,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當中,藝術表現被提及的機會很少,被運用的機會也很少。然而,藝術表現是藝術的生命,沒有藝術表現,表演藝術也就失去了靈魂,體育舞蹈也就喪失了靈氣。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教學的質量,是當先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藝術表現力,所指的是人類將自己的情感通過自身的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的一種情感表達形式[3]。換而言之,即人類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自身的形體動作和自己的面部表情等作為紐帶,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傳輸出來的一種表現能力。體育舞蹈是一項表演藝術,在舞者表演體育舞蹈的過程中,舞者就會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自身的形體動作和自己的面部表情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現出來,人們就可以在他們的一系列形體動作和表情中,讀懂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的精神面貌。所以,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也可以說是舞者的自身的氣質和氣韻與其身體的動作的天然統(tǒng)一。體育舞蹈不是單純的舞蹈技能的表現,而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種情感的表達比技巧的表現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是將舞者的認知、思想和想象都糅合到舞者的舞蹈和音樂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是舞者靈魂的體現。
筆者近一年通過比賽或者外出學習等機會走訪一些開設體育舞蹈課的高校,如: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湖北大學、溫州大學、紹興文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學院等,進行了實地調查。主要是對于學習過體育舞蹈課的學生進行一些訪談與問卷調查。在接受訪談的500多名學生中竟然有80%以上的學生居然完全不知道何為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只是學習了基本的舞蹈步伐和動作。其次,10%的學生表示上課中老師希望他們跳舞的時候多一點藝術感染力與表現力,但是老師沒有具體的措施來引導學生發(fā)揮出藝術表現力,只有不到10%的學生表示在學校上體育舞蹈課的時候教師有過藝術表現力的教學。而在受訪的學生當中接受過藝術表現力教學的學生明顯在比賽成績中要好于其他學生。
從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現狀來分析,目前,許多高校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體育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所持有的態(tài)度大多是技巧在先。簡而言之,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關注的是學生舞蹈技巧的提高,而對于學生在舞蹈過程中的藝術表現則很少關注。這種教學現狀是影響高校學生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原因,也是降低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藝術表現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學生的行為,他們的關注點也會直接的影響學生關注的內容。雖然,高校的學生都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對社會的認知態(tài)度,但是,仍然不能否認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受教師的影響很大這樣一個事實。當教師不關注學生在體育舞蹈課中的藝術表現力的時候,學生也會逐漸形成一個習慣,或者說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即藝術表現在體育舞蹈中根本就不重要,舞蹈技巧的提高才是體育舞蹈中的王道。由此可見,學生在體育舞蹈的學習當中也會因為教師重視舞蹈技巧而重視舞蹈技巧,因為教師忽略藝術表現而忽視藝術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實現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的教學質量呢?
綜觀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設置,不難發(fā)現的一個普遍現象,即教學設置中普遍以技能訓練為主,幾乎沒有藝術表現的課程內容。例如,高校在教授恰恰舞的教學設置當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了解恰恰舞、熟悉恰恰舞、熟練恰恰舞的舞蹈技巧等等。在這樣的課程設置當中,全然沒有提到過藝術表現,這也體現了當今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當中教學設置過于失衡的一種現實狀況。
教學設置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要素。教學設置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教學活動的具體體現,在教學活動中,要實現教學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將教學設置制定好,這樣,才能一步一步按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展教學。然而,就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設置來看,這門課程的教學設置僅僅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這樣,學生在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當中的藝術表現就自然而然的被忽視了。而且,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每一步都是按照教學設置進行的,教學設置注重的是學生的舞蹈技巧,學生自然就不會去在乎藝術表現。所以,教學設置的不合理和不科學,是導致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未受重視并存在欠缺的重要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突出出來,這一變化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日益明顯,尤其是在小學和中學的教學活動中[4]。高校教學是綜合性教學,一直以來都以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自居,然而,事實卻證明,高校的教育也并非是完全的素質教育。雖然,高校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很強,他們的一些行為也都受到教師和學校的支持,如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思考等等。這樣的教學模式也被稱之為發(fā)展學生素質之根本要素。但是,事實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是被忽視了。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當中,并沒有最大程度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沒有完全被高校所吸收和采納,所以,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容易被忽略。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是這門表演藝術的靈魂所在,學生要真正的掌握這門藝術,也只有把握住這門表演藝術的靈魂,才能最終實現目的。而且,當今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夠表達自身情感的素質型人才。真正的藝術家,也必然是掌握了藝術的靈魂的人。所以,體育舞蹈專業(yè)的學生要實現持續(xù)的發(fā)展,必須掌握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如果,高校已經完全把學生當做是教學的中心和主體的話,那么,高校在體育舞蹈的教學當中,就會時刻以學生素質能力的發(fā)展為主,一切活動都會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展開,那么,學生在體育舞蹈課程中的藝術表現也就會成為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也就不會存在學生藝術表現力低下的問題了。
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中,降低學生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原因雖然多與教學活動本身有關,但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即學生自身缺乏對于藝術表現的認識和理解。有的學生可能在開始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就很少關注藝術表現,也不知道何為藝術表現,對于藝術表現更是沒有自己的理解。這就使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很難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在借助音樂的律動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現出來,從而降低了自己的藝術表現能力。這個因素也是降低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的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其藝術表現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將這個原因考慮到。
人所共知,教學活動是屬于教師與學生的一項雙邊活動,教學活動并不能屬于教師或者是學生而單邊存在,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才能最終實現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的舞蹈技能,也就是學生在體育舞蹈課上,是不是可以熟練的掌握和運用這門表演藝術的技巧,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發(fā)展。所以,要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藝術表現的指導。
藝術是一門非常注重情感的學科,情感的表達也是藝術的主要內容,在體育舞蹈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自身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情,引導學生將這種感情通過自己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同時,教師還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在體育舞蹈教學當中的看法,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心想法,以便可以及時的將學生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對于世界的感情等情感內容融合到自己的舞蹈表演當中。久而久之,當學生已經形成一種情感表達習慣之后,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關注藝術表現。
教學設置的內容既包括了學生平時在教學活動中的課程設置,也包括了學生最終檢驗學習成果的考評設置[5]。課程內容的設置直接關系著教師教學的內容,而考評設置毫無疑問也直接關系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關注點。所以,要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的教學質量,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必須使學校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設置合理化和科學化,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然要求。
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化和科學化,即學校在為高校學生設置體育舞蹈課程的時候,不能僅僅關注學生舞蹈技能的發(fā)展,必須在關注技能發(fā)展的同時,兼顧學生藝術表現力的發(fā)展。如果高校能夠把體育舞蹈的課程內容設置做一些調整,那么,教師在教授學生體育舞蹈課的時候,自然也會跟著課程內容的設置走,去關注學生在舞蹈當中的藝術表現能力的發(fā)展??荚u設置,即學校通過何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察。從當前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考評方式來看,還是以學生的匯報演出為主,而主要的考核標準,也主要是學生的技能的掌握。如果,學校在體育舞蹈的考評當中,多關注學生的藝術表現的話,教師和學生就不會只專注于自己的舞蹈技巧,而對自己的藝術表現也會關注,實現技能與藝術表現的平衡。所以,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教育質量,必須對教學設置進行適當的調整。
學生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的教學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目前最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實踐證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完全符合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需求的,也是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體現,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是科學的教學理念的基本要求。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當中,也必須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實現學生在社會中的發(fā)展。藝術表現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對藝術的一個創(chuàng)新,因為,每個人在藝術中表達的情感內容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到個體的感情。但是舞蹈技能就恰恰相反,它是一成不變的,只能是有的人熟練,有的人不熟練而已。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對于藝術類的人才也是如此。所以,藝術表現才是藝術類人才發(fā)展的最佳途徑。學校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在體育舞蹈教學當中,重視學生的藝術表現。
部分學生因為自身對藝術表現沒有認識和理解,所以,導致他們在藝術表演過程中,無法把握藝術表現的內容,也就無法提高自身藝術表現的能力,從而影響到了體育舞蹈課程中藝術表現教學的質量。所以,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的藝術表現教學質量,還必須加強學生對藝術表現的認識和理解。
加強學生對于藝術表現的認識與理解,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不斷的引導學生,不斷的鼓勵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藝術只是為了表現情感而存在,也只有藝術表現才是藝術不斷發(fā)展的源泉。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秀藝術家們的舞蹈視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讓學生從這些藝術家的表演當中,去感受藝術行為的真諦,去感受藝術家們在舞蹈當中流露的真情實意。
所有的藝術類型都是為了實現其藝術表現而存在的,體育舞蹈作為集體育、舞蹈和音樂為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它的宗旨也是為了提高它的藝術表現。在提高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過程中,既要從教學本身、師資建設等方面去研究,也要從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去考察。只有全面研究,才能找到真正的方法去提高高校體育舞蹈課藝術表現的教學質量。
[1]周珂.如何提高高校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J].大舞臺,2013,6(20):159
[2]裘鵬.體育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文化解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3,7(7):141.
[3]張洋.體育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培養(yǎng)方法探討[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0(6):86.
[4]李雯娟.提高體育舞蹈的藝術表現力[J].大舞臺,2013,2(20):111.
[5]謝先姣.體育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分析及培養(yǎng)方法[J].大舞臺,2012,10(20):243.
[6]郭劍華.論高校體育素質教育中的體育舞蹈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9,(24).
[7]李亦珠.體育舞蹈教學常見問題解析及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S2).
[8]唐穎.體育舞蹈在高校的發(fā)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