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天災與革命:辛亥革命前后常熟千人會的抗租斗爭

        2013-08-15 00:44:15坡,張
        泰山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王莊辛亥革命政權

        金 坡,張 超

        (1.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5;2.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辛亥革命前十年,全國各地爆發(fā)了各種形式的群眾斗爭,下層民眾的“抗租”、“抗糧”、“抗捐”、“搶米”更是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宣統元年(1909年)全國“下層群眾的自發(fā)斗爭約149次”,第二年“陡然上升到266 次”[1](P229)。各種各樣的群眾斗爭幾乎都與自然災害密不可分。從宣統元年到三年,江蘇省每年均有60 個州縣受水災[2](P722)。頻繁多發(fā)的自然災害加劇了下層民眾的反抗斗爭。自宣統元年至宣統三年江蘇省發(fā)生的各類饑民鬧荒達79 次之多[3](P151-154)。在接二連三的饑民斗爭中,以辛亥革命前后,發(fā)生在常熟、無錫、江陰三縣邊界的千人會抗租斗爭規(guī)模最大。本文即探討辛亥年常熟千人會抗租問題,并借以闡釋辛亥革命反封建斗爭的不徹底性。

        一、辛亥年常熟社會的基本面貌

        宣統三年(1911年)即農歷辛亥年,常熟社會的基本面貌是:高度集中的土地和高昂的地租率導致農民與地主尖銳對立;夏秋兩季頻繁多發(fā)的自然災害導致下層民眾搶米不斷;受武昌首義的影響,常熟社會動蕩不安。

        辛亥革命前夕,常熟絕大部分土地被極少數的地主占據,廣大農民處于少地或無地的地步。當時常熟“耕地約有一百五十萬畝,其中百分之六十掌握在一千多戶的地主手中,單是孫思敬、邵松年以及翁、龐、楊、蔣等幾家官僚地主,即各霸占了幾千畝甚至上萬畝的土地”[4](P197-198)。他們對農民的壓榨也非常嚴重,“地租率一般高達二分之一左右”[4](P198),年歲荒歉的時候,廣大農民把“一年所得全部繳給地主還是不夠”[5](P89),交不起租的農民只能忍受“打伽”、“臀刑”之苦,甚至因此家破人亡。嚴重的土地集中和高昂的地租率導致了占總人口絕大多數的下層民眾與少數地主豪紳的尖銳對立。

        宣統三年七月江蘇遭受特大暴風雨災害,“初四、五、六三日大雨,復繼以初七、八、九之大風,江潮頂托,湖河滿溢”[6](P37)。常熟亦未能幸免,“三年七月,淫雨浹旬”[7](卷七P25),初四到初六“風狂雨大,水漲潮涌,合境平地水高四五六尺”[8](P90),“城區(qū)河水過岸……水深及腹,可以行舟。城外幾成澤國”[9](P140)。常熟“災區(qū)方圓30 公里,殃及27 鄉(xiāng)鎮(zhèn),有20 余萬人遭災,生活無著”[9](P140)。受災人口達到當時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持續(xù)數天的暴風雨,破壞力是相當大的。首先是對農村的破壞,導致農田被毀、房屋倒塌。早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常熟境內的水利設施就“失于浚治,各浦浸以淹塞”[10](卷九P1),大水后,“所植各物,大受侵損”[11](P221),“鄉(xiāng)間茅屋草廬多半坍塌,農具器物恒多漂失,房屋之幸存者,亦已浸在水中”[12](P6),大量農民破產;其次是對城市的破壞:大水導致城墻倒塌“西南隅復坍十余丈”[13](P670),道路淹沒,“河水過岸高尺余,道門場、寺前街等處均積有尺許”[14](P135),“登高四望,人家宛在水中央”[15](P112);再次是對百姓生命的威脅,“田廬淹沒,兼斃人口”[6](P37),以致“大潦之后,民多餓殍”[16](卷三P18)。

        水災導致農業(yè)嚴重歉收,大米價格飛漲。1911年江蘇全省“農產品收獲只有1 ∕4 至1 ∕5”[11](P101),常熟亦是如此。1910年當地的物價水平已經很高,與1902年相比“米每石由4.10 元漲至7 元”[11](P106)。到1911年夏“每石可售九元四角”[11](P221),蘇撫程德全也不得不承認“米重于銀,不獨急于籌款,更急于購米”[6](P37)。

        面對洶涌的自然災害,農民走投無路時選擇了“搶米”這一傳統的斗爭方式。七月八日,進城報荒的百姓砸毀自治局、洗劫了當地名紳邵松年的住宅,“外自大門,內至上房,均極蹂躪不堪”[14](P136),常熟城內亂成一團,縣令魁福躲避;防兵的槍亦被百姓毀掉;地主紳富異?;炭?。第二天,數千農民涌入城內搶劫,搶掠“計八十余戶(四鄉(xiāng)大戶尚不在內),喪失不下五十余萬”[15](P112)。初十,“難民已聚眾約十萬人”[17](P69);十一日,常熟東塘鄉(xiāng)民“聚眾搶米,將自治公所、從善公局、亭林學堂、米業(yè)學堂、耶穌教堂皆被毀,典鋪、米行被搶者共六十余家”[14](P139);十二日,梅李、徐市等鄉(xiāng)航道被阻,商船多被劫掠;十三日,梅李、塘橋等地織布廠被洗劫,損失“米十六石、布匹若干,約值洋四百余元”[14](P139)。這次饑民搶米持續(xù)五六天,各鄉(xiāng)均有發(fā)生。

        對于饑民搶米,常熟士紳及官府采取了一系列剿撫兼施的手段,他們一方面購米賑災,一方面嚴厲鎮(zhèn)壓劫掠者。七月初九程德全令常昭兩縣“除飭司委勘并撥款賑濟,一面飭派王道督率師船,星夜前往彈壓外,務即妥籌撫恤,解散脅從,嚴拿滋事首要稟辦”[14](P136-137)。全省最高長官的表態(tài)為常熟地方處理饑民搶米事件定下了基調。

        七月初八,常昭兩令電省請派兵彈壓。初九日,蘇撫電令“彈壓不服,準予格殺”[14](P137)。十日,防兵斃殺災民首領俞大根,逮捕陶根根等多人“送縣枷示”[14](P137)。十一日,程德全重申其立場“亂民肇事,法無可逭……如敢不服及有持械拒捕情事,準其當場格殺”。同時他還分化瓦解饑民,“饑民亂民宜分清:安分待賑者為饑民,必須賑撫;乘間搶掠者為亂民,必須嚴拿”[14](P138)。常昭兩令,十一日槍斃陶根根,強制驅散饑民。當地富紳“一律罷市”[15](P112),組織武裝團體“商團、民團、預團一時成立,城內外約有六七百人,徹夜梭巡,槍聲不絕”[14](P139)。到十六日,搶米風潮“大局已近敉平”但是“所有原派師船營隊仍應專駐該二縣境內,以資鎮(zhèn)攝”[18](P620)。

        除了武力鎮(zhèn)壓以外,各級政權亦曾辦賑救災。具體措施為募集捐款,發(fā)放救災銀兩、開倉放米辦理平糶、派兵船保護往來商船、開展以工代賑等。常昭兩縣令“捐錢一千五百千文充用”,江蘇義賑會助銀二千四百四十二元五角;常熟城區(qū)紳民“集捐錢五千八百七十三千六百五十文”[7](卷七P25);常熟水災超出了地方的承受能力,大水停后常熟士紳就登報乞賑,程德全亦在七月初九請求兩江總督“頒發(fā)帑銀”,以資“廣皇仁、遏亂蔭”。十日,程電請盛宣懷購米,同時撥銀二千兩急賑,而后又請求政府免除外糧內運的通關厘稅。搶米風潮一起,米行不敢開張,常昭兩令分勸米行平價開張。十七日常熟米行開市“每升百文,每人以三升為限。城內各米鋪由各行發(fā)給或一石或二石,每升售錢一百零六文”[14](P140)。二十一日,清政府江南查賑大臣馮夢華派嚴國鈞攜款一萬兩,到常熟放賑。八月初四,蘇省又下撥銅元四萬千文,在老廟設義賑局。從八月十一日開始辦理平糶,四門各設一局,以孺寡局為總局,“定五日一期,共發(fā)十期,每升七十文”[14](P141)。

        程德全等亦曾派師船,分駐青墩、梅李兩塘鎮(zhèn)攝護送,以通航路。常熟縣署“代募公債銀七千五百圓,專辦低區(qū)九鄉(xiāng)筑圩以工代賑”[7](卷七P25),“修復圩堤百六十有六圖”[16](卷三P18),同時開浚白茆塘等久淤水道。在當地地主和各級政權剿撫兼施的瓦解下,這一階段的饑民搶米風波持續(xù)數天便瓦解。

        正當常熟各界忙于賑災時武昌起義爆發(fā),江蘇亦受其影響。程德全在奏報中稱“人人有思亂之機,處處有蠢動之勢,危急存亡,事機甚迫”[6](P48)。在“勢已燎原”的情況下,程于九月十五日(公歷11月5日)宣布江蘇獨立。

        受武昌起義的波及,常熟社會動蕩,市場混亂,“東鄉(xiāng)花業(yè),每屆八月異常擁擠,今亦大半停止交易”[19](P142),典當業(yè)、布業(yè)、米行等大多停業(yè);謠言紛傳,加劇了群眾的恐慌。二十八日,常熟城內多處“拾得匿名揭帖,各學校均有投函,略言九月初四日大兵過境”[19](P143)。受此影響百姓紛紛兌換金條,準備逃避。謠言的傳播加劇了市場的動蕩,“各典鋪異常擁擠,而所質之物,以腳爐等銅鐵笨重之件最多”[19](P144);案件頻發(fā),治安趨于失控?!昂竺防铧S姓全家殺害……又有大河、王莊連及金匱、江陰縣界,一群不逞之徒約數千人,到處搶劫,幾如異軍之特起,村鎮(zhèn)皆空”[19](P146),治安狀況的下降加劇了社會動蕩。受蘇州獨立的影響,十七日晚,常熟紳民推舉原縣令翁有成為縣長,丁祖蔭為民政長。十八日縣署各局所、城門、店鋪、大街小巷皆掛白旗以示光復。突如其來的武昌首義又一次把漸趨穩(wěn)定的常熟社會推到歷史的十字路口。

        二、千人會的概況

        千人會是以農民為主體的秘密組織,是在辛亥大水后饑民搶米過程中成立的,它以傳帖聚眾,歃血結盟的方式組織群眾。主要活動在無錫、江陰、常熟三縣的交界處,具體來講主要是“無錫東北鄉(xiāng)的懷上市、蠡漍、戴店、黃土塘,江陰東南鄉(xiāng)的北漍,顧山、長涇,無錫東鄉(xiāng)的港下、陳墅,常熟西鄉(xiāng)的王莊等地”[20](P183)方圓約有20 里。辛亥革命前千人會組織已經在無錫、江陰出現,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促進了它的發(fā)展,使其迅速擴展到常熟境內。

        千人會的領袖都是下層群眾,無錫境內為孫二、孫三和樊文濤,常熟境內是周天寶和杜海云等。孫二、孫三是兄弟,農民兼做裁縫,樊文濤是窮塾師,周天寶是常熟王莊人,“因入贅王莊尤巷周姓,遂改姓??齻ズ梦洌棉r事,性豪俠”[9](P1090),杜海云也是普通農民。千人會群眾基礎廣泛,無錫、江陰、常熟“三縣邊區(qū)方圓約二十里范圍內的農民都紛紛參加了這個組織”[4](P203)。

        千人會以抗擊地主的高額地租為目標,以“同抗租同得福”、“皇帝沒有了,租米也可以不交了”為口號發(fā)動群眾。喝血酒結盟立誓即為入會,盟約的主要內容是“武裝自衛(wèi),同心抗租,臨陣退縮者,當眾處罰”[21](P247),這也是千人會的紀律和宗旨。每個入會者只需寫下姓名,出酒飯錢三百文,表示同心抗租就算入會了。

        孫二、孫三、樊文濤等在無錫港下一個破廟里,組織百姓喝血酒結盟立誓。江陰農民在沈舍里的周神廟內吃會酒盟誓。周天寶、杜海云、周耀明等人于常熟光復半月后集合農民在名叫福林庵的廟里宰豬盟酒,號召當地農民不要向地主王品南、須紀常等交租。吃會酒時,周耀明登記入會人員姓名,當天“入會的人數約有二、三百人”[22](P131)。

        三、千人會抗租斗爭的經過及結果

        武昌起義后常熟和平光復,但是去掉的僅僅是前清政權的外殼,很多立憲派、舊官僚繼續(xù)留在新政權里,他們堅決捍衛(wèi)舊的秩序不允許百姓觸動。“廣大農村除了換上民國的招牌以外,封建的土地制度和社會秩序依然如故”[23](P459)。獨立伊始,程德全即以中華民國蘇軍都督的名義發(fā)布通告:各州縣照常辦事,“如有大幫匪徒乘機騷擾,妨害安寧,立即報告本都督府,當隨時派撥兵隊前往剿辦”[24](P62)。程亦多次脅迫全省農民交租“如抗租不還……準由各業(yè)戶稟經該管衙門,按戶提案押追,以憑照例嚴辦。如有聚眾抗租或竟持械橫行,既屬有意破壞治安,必非安分良民,本都督惟有按照軍律從事”[25](P 74)。常熟新政權成立后,立憲派舊官僚積極進行武裝以維護被革命沖擊的舊秩序,在他們看來原有的社會秩序,“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打亂了舊時的社會秩序,就等于打掉了他們的上等社會地位”[23](P471);同時積極聯合地主富紳對付農民的搶米風潮和抗租運動。

        丁祖蔭組織常熟新政權后首先編練團防,從城區(qū)到各鄉(xiāng)鎮(zhèn),普遍建立了民團、商團。“不到一個月,先后近二十個鄉(xiāng)成立團防,紛紛請領槍械彈藥”[22](P131)。據其所編的《常熟民政署報告》[26]記載,從辛亥年十月初一至十一月初一短短一個月內,為成立團防請領槍械彈藥的鄉(xiāng)鎮(zhèn),就有東鄉(xiāng)的任陽、白茆、徐市、梅李、滸浦,西鄉(xiāng)的塘橋、三塘、鹿苑、唐市,南鄉(xiāng)的耿涇,北鄉(xiāng)的沙洲市等十余處;其次支持地主對農民的榨取,不斷催租。十月初三開始就“曉諭各佃趕緊還租”[26](P5),到千人會結盟抗租時丁多次以政府名義向各鄉(xiāng)農民催租。

        辛亥年九月底,常熟地主開始收租。起初,農民與地主富紳談判,希望他們能考慮荒歉稍減地租。而占有六七千畝土地的大地主須紀常并不理會農民訴求,他所掌管的須義莊仍按原額九折收租,其族人須壽芝亦按原額收租,其它地主竟相效尤。

        千人會看到非武力抗租不可能爭取到農民的活路就開始進行準備。而地主王品南等亦到縣城報官。新政權將王莊尤巷地保沈效民抓去,沈供出周天寶、杜海云為常熟千人會的首領。就在周天寶領導農民歃血結盟后第三天,常熟新政府即派軍警趁夜逮捕了他,連夜押到縣城。以此為導火線,常熟王莊千人會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抗租斗爭,隨即無錫、江陰等地千人會分赴王莊加入斗爭。

        周天寶被捕的第二天,常熟千人會的周耀明就派人給無錫、江陰等處千人會報信,請求支援;同時鳴鑼聚眾,號召千人會成員集會。接著大量農民拿著鳥槍、魚叉、鋤頭、大刀、釘耙、鴨舌槍等武器沖向王莊。千人會成員在奔赴王莊的路上,捉了王品南的外甥程老敬作人質。在王莊,千人會成員搗毀了王品南的住宅、宋濟生和宋昌先的店鋪,同時也搗毀了“地主豪紳的住宅,義倉、倉房等”[21](P247)。不久,無錫、江陰千人會成員趕到,他們打著“‘仁義農局’、‘千人大會’等黃底紅字的旗幟”[22](P132)。當天,千人會成員就在王莊城隍廟組織臨時領導機構,孫二、孫三為左右都督,樊文濤為軍師,同時還將“參加打王莊的千人會人員分為三個營,推好拳棒的無錫魚炳榮為統領”[22](P131)。他們到處張貼布告,“宣布他們起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抗租”[4](P204)。第二天千人會又搗毀了須義莊。

        千人會紀律嚴明,禁止搶奪財物。當他們搗毀宋濟生和宋昌先的店鋪時“凡是家俱和細軟什物,或拋在河中,或擲于街頭,讓貧苦群眾揀去,而參加打王莊的千人會人員一律不準占有”[22](P132)。千人會斗爭目標明確,他們僅打擊殘酷欺壓百姓的惡霸地主,一般地主不在他們打擊之列?!皭喊皂毤o常的哥哥須紀棠,平時對農民不像須紀常那樣厲害,千人會在打爛須紀常家的時候,沒有觸犯連墻隔壁的須紀棠家”[4](P205)。千人會注意發(fā)動群眾,“王莊的手工業(yè)工人、貧苦知識分子、小商人都和千人會水乳交融,打成一片”[4](P204)。千人會以抗租為目的,在充分吸取光復前搶米風潮的教訓后廣泛發(fā)動下層民眾,把這次武裝抗租以及反抗地主豪紳的斗爭推到了最高潮。

        千人會的武力抗租,引起了地主富紳和江蘇各級新政權的恐慌。地主堅決鎮(zhèn)壓千人會的抗租斗爭,王品南、須紀常他們一方面假托釋放周天寶,一方面緊急向常熟、無錫新政權求救。江蘇各級政權亦不允許農民入會抗租,十一月初六,程德全電丁祖蔭“莠民持械抗租,應會同軍隊拿懲”[26](P11),同時張貼“嚴禁同盟抗租”的告示;初九日,“都督電王莊聚眾違抗,準照軍法從事”[26](P12)。初八到初十,丁祖蔭多次電請程德全暨無錫、江陰民政長“派兵會拿王莊亂民”[26](P18-19)。在程德全的統一部署下初九、初十兩天無錫、江陰新政權分別電復丁祖蔭“已派兵協緝王莊亂民”[26](P13-14)。接著丁祖蔭令錢老三率槍船到王莊;江陰也派兵前往王莊;就連同盟會出身的無錫軍政分府秦毓鎏也派軍隊到了王莊張涇橋。此時常熟地主王品南等以及舊官僚程德全、丁祖蔭甚至同盟會出身的秦毓鎏完全勾結在一起,他們命令軍警在王莊鎮(zhèn)梢的大松墳,向正在集會的千人會開槍。千人會奮起反抗,但因無險可守、武器落后,加之沒有臨陣經驗,“雙方戰(zhàn)斗持續(xù)兩小時左右,‘千人會’會員終因火力不敵,死傷30余人”[9](P689),“敵人遂乘隙攻入,大肆搜殺”[4](P206)。

        在地主富紳與光復后新政權的聯合剿殺下,千人會抗租斗爭失敗。不久周天寶被殺,三縣軍警聯合追捕孫二、孫三、樊文濤等首領。而后常熟各鄉(xiāng)如董沈、練塘等不斷發(fā)生饑民零星抗租、索食等現象。為防止百姓繼續(xù)抗租,常熟軍警在王莊附近駐扎達兩月之久。

        四、結語

        辛亥革命后常熟千人會抗租斗爭,是與常熟光復前饑民搶米風潮一脈相承的,“搶米”和“抗租”一直是辛亥革命前后常熟災民鬧荒的主要方式,而以后者影響更為劇烈。在不斷斗爭中,農民開始認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武裝反抗才可能取得勝利。受當時條件影響,他們只能采取歃血結盟的形式以聚會抗租為出路。千人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擔負起領導災民斗爭的歷史任務的,受其歷史局限,他們不可能提出更為明確的斗爭方案,最終在三縣地主富紳和新政權的聯合剿殺下以失敗告終。

        常熟土地的高度集中和高昂的地租率引發(fā)下層民眾與地主豪紳的矛盾是千人會抗租的根本原因;突如其來的暴雨災害和武昌起義的突然爆發(fā)加劇了千人會的抗租斗爭。下層民眾本想趁著革命光復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他們認為“政局翻新,須免賦三載”[11](P220)。然而常熟、無錫、江陰三縣“新政權的老爺們和豪紳地主串通一氣,對起義農民進行鎮(zhèn)壓、拿辦,和舊衙門簡直毫無區(qū)別;盡心盡力地幫助地主向農民追索租糧,和前清時期也是一脈相承”[27](P121)。辛亥革命前后,“農村中須有一個大的革命熱潮,才能鼓動成千成萬的群眾”[28](P17),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無視千人會普遍發(fā)動農民群眾的這種力量,不僅不能很好地引導、利用這種力量,卻與舊勢力聯合剿殺了農民群眾這種自發(fā)的反抗封建地租的斗爭。

        千人會組織農民抗租時,三縣新政權的領導人分別是立憲派(常熟的丁祖蔭),舊官僚(江陰的劉敬煥),同盟會員(無錫的秦毓鎏),他們在鎮(zhèn)壓農民問題上取得了驚人的一致。就連同盟會出身的秦毓鎏亦把農民的自發(fā)斗爭看成是異己的敵對力量甚至擔當起鎮(zhèn)壓農民斗爭的急先鋒。革命黨人不能滿足農民的要求,“則必將失去農民的支持,而失去農民的支持,則意味著改革和革命必然以失敗而告終”[23](P458),常熟光復后力量薄弱的資產階級及其革命黨人應迅速與已經自發(fā)組織的貧苦農民結成聯盟,依靠農民、教育農民、領導農民繼續(xù)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他們理應“立即掀起一個以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中心的農村大變動,建立起農村中的各級政權”[23](P458)。然而他們卻嚴厲鎮(zhèn)壓農民的抗租斗爭,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嚴重脫離下層農民群眾以及辛亥革命在反封建上的不徹底。

        三縣新政權聯合剿殺千人會起義,作為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立憲派出身的富紳丁祖蔭最為積極,以其為首的常熟新政權對封建舊勢力具有嚴重依附性,他們內心深處傾向于以程德全為代表的舊官僚,因此常熟新政權在鎮(zhèn)壓饑民抗租中最為迫不及待。作為封建統治者的清末常熟縣政權在平息農民抗租、鬧荒以及米荒等風潮過程中,采用的多半是威懾、恫嚇、剿撫結合的方式。辛亥革命后,作為新政權的主持者丁祖蔭在處理饑民鬧荒抗租時,完全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他聯合附近各縣動用軍隊武裝鎮(zhèn)壓,這說明所謂的新政權與晚清封建政府在處理饑民鬧荒等突發(fā)事件上,沒有什么根本不同。甚至,他們比晚清政府更徹底,對待下層貧民的手段更殘忍。辛亥革命的快速勝利,使革命黨人在某些方面喪失了革命的自覺,被某些表面的勝利所迷惑。革命后的新政權應該團結與組織廣大的下層貧苦農民,不斷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同時應該不斷加強新政權的建設,最為重要的就是不斷清除混進革命陣營與政權隊伍中的守舊勢力,只有這樣辛亥革命后的政權才能鞏固。

        [1]李文海,周源.災荒與饑饉1840—191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1840—1911)(第一輯)[M].北京:三聯書店,1957.

        [3]王樹槐.清末民初江蘇省的災害[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1,(10).

        [4]祁龍威.千人會起義調查記[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5]陸孟芙,沈芳畦.常熟的封建地租[J].常熟政協文史資料輯存,1961,(1).

        [6]程德全.撫吳文牘[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7]丁祖蔭.重修常昭合志[M].1946年刊本.

        [8]佚名.風雨大作 田廬被淹[N].申報,1911-07-14.

        [9]江蘇省常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熟市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0]龐鴻文.常昭合志稿[M].光緒三十年刊本.

        [11]陳允昌.蘇州洋關史料[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2]佚名.東塘市報告水災[N].申報,1911-07-09.

        [13]王國平,唐力行.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

        [14]佚名.常昭水災鬧荒日記[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15]佚名.常熟鬧荒始末紀[N].申報,1911-07-15.

        [16]張一麐.心太平室集[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

        [17]廖志豪,李茂高.辛亥革命時期的蘇州“千人會”起義[J].社會科學,1985,(7).

        [18]佚名.常、昭善后計劃[N].申報,1911-08-15.

        [19]佚名.常昭光復紀事[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20]陸元同.回憶千人會起義[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21]江蘇社會科學院《江蘇史綱》課題組.江蘇史綱[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22]周文曉.王莊千人會起義始末[J].常熟政協文史資料輯存,1985,(12).

        [23]李侃.從江蘇、湖北兩省若干州縣的光復看辛亥革命的勝利和失敗——兼論資產階級革命黨人與農民的關系[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北京:中華書局,1983.

        [24]程德全.中華民國蘇軍都督府通令[A].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C].香港:大東圖書公司,1980.

        [25]佚名.程都督勸民完糧納租之示諭[N].申報,1911-11-18.

        [26]丁祖蔭.常熟民政署報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

        [27]吳讱.江蘇辛亥光復后的政權剖析[J].近代史研究,1996,(5).

        [2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王莊辛亥革命政權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山西翼城王莊鄉(xiāng)東莊村:蘋果樹變身“搖錢樹”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黨的七大擘畫建立新型國家政權的藍圖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18
        都江堰與明朝首富
        文史雜志(2018年4期)2018-07-12 07:23:42
        太行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河北蠡縣王莊唐代墓群發(fā)掘簡報
        文物春秋(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江蘇淮安清浦王莊戰(zhàn)國兩漢墓地
        大眾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42
        馬士英與弘光政權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俄罗斯老熟妇色xxxx| 日韩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亚洲一区二区二区视频|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 大学生高潮无套内谢视频|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观看播放器 | 玩50岁四川熟女大白屁股直播 |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无码| 爱爱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夜夜爱|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蜜桃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国产呦系列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国色天香 | 日韩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无套熟女av呻吟在线观看|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中文字幕亚洲人妻系列| 国产影院一区二区在线|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中文|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久久| 国产情侣自拍偷拍精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一二三四高清在线|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麻豆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男人女人做爽爽18禁网站|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一本二本| av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