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qū)第二中學 劉大發(fā) 王人蘭
眾所周知,考試無疑是檢測學生在某階段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方法??荚嚪謹蹈叩脑挘瑫屨J真學習的考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激勵他們更加努力;考得不好的學生,不理想的分數會讓他們在接受失敗打擊的同時總結教訓,爭取下一次的成功。
學生考了高分,自己高興,家長歡喜,老師滿意,自己覺得臉上有光,父母覺得有面子,老師們覺得教書越教越有勁。因此,高分是人人所期盼的,于是乎考試作弊就大有市場。很多平時不努力的學生企圖通過考試達到某種目的,所以在考場上就想方設法作弊,因為人們往往只關注考試的結果,而不注重考試的過程。但作弊有人歡喜有人憂。
踏實求知的學子會覺得自己越學越差,認真學習卻沒有平時玩得歡天喜地的同學考得好,還不如不努力學習。知道作弊容易得到高分,同時還會“贏得”父母和老師的寵愛,甚至還會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因此更多的學生會不惜一切代價作弊,追求不勞而獲。
我們都說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嫉煤玫陌嗉?,自然會被領導表揚,因為這是老師們辛苦工作的結果,老師們也會心服口服。而領導不知道的是,學生的高分中可能也有一些“水分”,是學生作弊得到的,不是真實的成績。
考試分數涉及到教績和績效考核;但對未作弊班級老師的積極性卻是莫大的打擊。認真組織教學和用心抓班級管理的老師,被有少數學生作弊的班級“擊敗”,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意義,以后應當教會學生作弊,而不能一味強調考試和做人的誠信。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對教育效果來說,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考試作弊是對良好學風的污染和敗壞,是對學校正面教育的褻讀與踐踏。這與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精心營造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習風氣是背道而馳,是對學校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嚴重污染與破壞。
作弊使學生養(yǎng)成投機取巧的習慣,增長了惰性,讓他們虛榮心一天天膨脹,美麗的背后隱藏著丑陋。在學校踐踏學校管理規(guī)范,走出校門后就可能漠視法紀法規(guī),乃至以身試法。僥幸“成功”則可能為將來走向社會后在更廣闊的領域采取不正當手段競爭、投機、欺詐乃至犯罪埋下隱患。
在走向社會后就可能去踐踏競爭規(guī)則而在競爭中獲勝或避免被淘汰,在越來越完善的市場競爭規(guī)則之下破壞公平競爭規(guī)則將是越來越不可想象的,投機、作弊行為在喪失個人誠信的同時,也將失去競爭與發(fā)展的機會。
在整個作弊過程,學生都承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考試作弊的過程與結果對作弊者身心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視的。
為了力求考試公平,各種考試的組織者都設法進行反作弊,與作弊者作斗爭。舉國上下關注的高考中,最初人們想到了使用AB卷,防止考場內相互抄襲;后來使用金屬探測儀、通訊信號屏蔽系統,防止考生帶手機等通訊工具進考場作弊?,F在,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標準化考場,在考場安裝電子監(jiān)控設備,全程監(jiān)控考場一舉一動。目前,在研究生考試中,除了使用國家教育標準化考場外,防作弊手段也在不斷升級,開始使用一題多卷的考試辦法以及拾音器和二代身份證識別儀等設備。
在一個提倡誠信的社會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期待考試誠信能真正變成現實,從而發(fā)揮考試選拔人才的最大價值,切實維護考試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1]陳輝.現行教育考試作弊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朱蘇青.獨立學院考試制度科學安排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20).
[3]譚強.考試作弊的成因與防范[J].教育評論,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