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媛莉
(河南電視臺衛(wèi)星頻道,鄭州450044)
黨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原則。面對宣傳改革、改革宣傳的新形勢,我們必須深入探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在新聞宣傳領域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原則。
黨性是階級斗爭發(fā)展到高層次的產物,是階級性的集中表現(xiàn)。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新聞事業(yè)具有鮮明的黨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的領導人不斷總結新聞工作經驗,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新聞黨性原則,作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1959年,毛澤東提出了“政治家辦報”的重要思想。1980年,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一文中提出了“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梢杂懻搯栴},但是,在什么范圍討論,用什么形式討論,要合乎黨的原則,遵循黨的決定?!?996年,江澤民在接見《解放軍報》社師以上干部時的講話中指出,“辦好《解放軍報》,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鮮明的黨性原則”,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的講話中指出,“希望《人民日報》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原則”。2006年,胡錦濤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中強調,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新任務,“要高舉旗幟,聽從指揮,堅持鮮明的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黨的領導人關于新聞宣傳工作的論述,深刻闡明了黨性原則在社會主義新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新時期黨的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就是:在思想上,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按照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立言”,宣傳黨的理論基礎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劃清界限,同錯誤的思潮展開積極的正確的斗爭;在政治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同無產階級政黨保持高度一致,當好黨的“喉舌”和“耳目”,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積極、準確、生動地向群眾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政治觀點,組織和引導群眾貫徹執(zhí)行,使其成為億萬群眾的自覺行動,決不允許發(fā)表任何同其相悖的言論;在組織上,必須接受和服從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認真遵守黨的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新聞宣傳工作紀律,堅定不移地根據黨的統(tǒng)一部署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總的事業(yè)的一部分,成為黨所開動的社會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
黨性原則要求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成為無產階級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精神導線,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和思想戰(zhàn)線上傳播真理、宣傳群眾、組織斗爭、指導工作的輿論工具,成為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事業(yè)同無產階級政黨、政治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是無產階級新聞工作之“魂”,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是做好新聞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原則。
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歷來都比較好地堅持了黨性原則。但是,當前也有極少數報臺特別是小報小刊在極個別問題的處理上存在著一些與黨性原則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的思想問題和傾向。如在重大政治問題上反應不敏感,報道不夠有力;在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政策問題上把握不準確,甚至出現(xiàn)了導向性錯誤;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上,擺得不正確,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刊播了一些違反有關規(guī)定的報道、廣告,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等。也有少數新聞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新聞工作者,在市場經濟的輻射、新舊觀念的沖突、中外文化的反差、新聞改革的探索等新形勢下,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產生了模糊認識,甚至發(fā)生了動搖,迷失了方向。如有的不承認新聞媒體是黨的輿論工具,淡化乃至否認其“喉舌”功能;有的鼓吹“民性高于黨性”,認為“強調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會使它脫離人民”;有的盲目照搬西方資產階級的新聞觀點,發(fā)表有悖于黨的方針、政策的報道和言論,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政治性錯誤;有的不顧導向,片面追求轟動效應和市場賣點,傳播品味低下、格調庸俗的消息,產生了負面影響;有的宣揚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說,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有的道聽途說、亂登亂轉,隨意采用自由撰稿人的來稿和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隨意轉載圖書和雜志上的內容;有的以搞謀私,大搞有償新聞;有的制造虛假新聞,大肆炒作;有的利用輿論監(jiān)督進行敲詐,吃、喝、拿、要等等。上述問題,都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抵制。
堅持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強化政治家辦報、辦臺意識,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導向意識、責任意識。
樹立政治意識,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原則問題上做到旗幟鮮明。比如,對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社會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同私有化,社會主義民主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學習西方先進東西同崇洋媚外,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消極頹廢的生活方式等,要注意劃清界限。就宣傳內容而言,在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時要全面準確,從輿論導向、報道的選題,到版面的安排、標題的制作,乃至字詞的使用,都要體現(xiàn)黨和政府的意圖和立場。
樹立大局意識,就是要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當前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密切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與發(fā)展趨勢,清楚把握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目標和舉措。就宣傳內容而言,在宣傳事關祖國統(tǒng)一、人民利益、黨的原則、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對外關系等重大問題上一定要符合中央的精神,不該發(fā)表的文章一定不發(fā),不該選的角度一定不選,不該提的提法一定不提,不該炒作的新聞一定不炒,不該轉載的內容一定不轉。
樹立導向意識,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牢牢地掌握在我們黨的手里,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勵、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正確開展熱點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要著眼全局,選好題目,因勢利導,注意方式,入情入理,掌握好“度”。引導中要科學分析、正確回答問題,旨在促進那些群眾關心、領導重視的問題得到解決。正確開展輿論監(jiān)督,必須牢牢把握這樣三點:一是積極,就是要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追求最佳的社會效果,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其負面作用;二是審慎,就是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嚴格的程序,力戒不講分寸和方法的魯莽之舉;三是正確,就是出發(fā)點要正確,揭露和批評的實例要準確,批評的方式和分寸要得當,力求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和進步潮流。就輿論監(jiān)督的內容而言,對黨和政府工作中嚴重違法亂紀的行為、嚴重官僚主義和消極腐敗的現(xiàn)象要進行有力的批評;批評報道要選擇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事例;點名批評要慎重;涉及重大問題的批評報道,應事先征求有關領導部門的意見,并及時報道對問題的處理結果;不宜公開反映的問題,可通過內參反映;內參反映重大問題,要核對基本事實,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如有不同看法,同時反映。
樹立責任意識,就是要忠誠于黨的新聞事業(yè),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恪守新聞宣傳工作紀律,堅持重要的宣傳決策須報告并經批準,統(tǒng)一宣傳口徑,堅持涉外報道權的集中和控制,統(tǒng)一發(fā)布重大新聞、重要稿件送審,嚴格執(zhí)行保密規(guī)定,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努力把新聞輿論工作提高到新水平。